首屆上海賽艇公開賽今天下午在蘇州河上開幕,這項填補上海水域景觀賽事空白的大賽,搭建了一座平臺,藉助這座平臺,賽艇運動融合上海的城市文化,獲得多維度的推廣。它傳承一份歷史遺產,闢出一條經典賽道,又帶給這座城市一種新的榮耀。

圖說:比賽現場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下同)

一次圓夢

站在靠近終點的河岸,前上海賽艇隊教練姜述之非常感慨。身邊,站着他的高徒、奧運賽艇冠軍陳雲霞,而他心裏,還掛念着自己的師傅——新中國賽艇第一人程駿迪。

姜述之把頭一轉,指向身後的上海大廈,“那是1953年,當時國家體委的一位副主任從波蘭考察回國,就住在大廈裏,清晨他打開窗戶,發現有人在蘇州河上划船,那個人就是我師傅程駿迪。回到北京後,他向時任體委主任的賀龍元帥彙報,我們中國也要搞賽艇運動。”

姜述之提到的程駿迪,就是新中國賽艇運動的領槳人。當時,英國人在上海留下的幾條船,讓程駿迪首次接觸到了賽艇運動。姜述之記得師傅提到,第一次操作雙人艇,因爲船槳的槳柄要伸進艇內再安裝,一不小心船就翻了,翻了他再游上船,把船裏的水倒乾淨,這樣連續五六次,慢慢掌握了技巧,而划槳的角度怎麼有力,自己慢慢摸索,兩個月下來,已經愛上了賽艇運動,專攻這個項目;當時練賽艇要找場地,找木材,外國的賽艇都是柚木的,在沒法進口的情況下,找同濟大學研發材料,與船廠一起動腦筋,然後去高校招運動員。1959年,程俊迪培養的上海水產學院學生陳士麟在首屆全運會上爲上海贏得雙人賽艇冠軍。

由程駿迪、陳士麟起步,上海走出了一代代賽艇冠軍,爲國爭光添彩,這項小衆運動也慢慢爲更多人注意。2002年,蘇州河上辦過一次賽艇比賽,程駿迪、姜述之師徒都在現場,“當時僅是高校的隊伍參賽,陣仗遠沒有現在這麼大。”近20年後,上海迎來屬於城市自主品牌的賽艇大賽,也圓了初代賽艇人程駿迪的夢。因此姜述之盛情邀請師傅一起觀看首屆“上艇”的比賽,“就賽前兩天,我還問他:來現場吧,我陪您一起。結果他說年紀大了,不過來了。不過,他現在正在電視機前看直播呢。”

圖說:比賽現場

一種挑戰

今天的比賽項目是八人單槳有舵手的4.2公里追逐賽。賽道從普濟路橋起程,往東一路逶迤至外白渡橋。作爲一項經典的景觀賽事,“上艇”選擇將城市自有水域作爲賽場,意在連接運動與城市、與人的自然關係,蜿蜒曲折的蘇州河經此一賽,成爲賽艇選手口中津津樂道的經典賽道。

追逐賽共設置一條競賽賽道,各隊按照抽籤順序,每間隔1分鐘依次出發。“正常的比賽基本都是直道,而蘇州河彎道特別多,所以要提前把舵打好,保證船可以較穩地過彎。”上海男隊的舵手白著尚說,爲此隊伍賽前下水訓練了兩次,就爲掌握這條賽道的特性。

上海海洋大學賽艇隊參加高校組的比賽,爲了征服這條賽道,教練孫健跟隊員打比方,“這就好比開車,平時你在城市裏都是直的公路,現在進了山,一路上都是彎道。”他鼓勵隊員要大膽嘗試,注意左右槳的配合。孫健帶隊征戰過許多比賽,“像上艇這樣的賽道,觀賞性也比較強。”

最終包攬專業組冠軍的是湖北隊,男隊成績13分33秒45,比第二名快了近24秒,超出全隊的預期。賽前熱身時,舵手宋佳懌就特別注意賽道每個彎的弧度,提前多少時間開始打舵,留出餘地給槳手調整,配合。全程6個彎道里,她感覺第一個彎道挑戰最大,“從舵手的方向這是一個左轉的彎道,提前兩三個浮球開始,就要讓左槳拉槳,右槳則稍微松一點,這樣船可以快速地轉過來,儘量減少過彎的幅度。”

由於之前很少在這樣的城市自有水域比賽艇,宋佳懌說,這次參加“上艇”面對的是全新挑戰,“第一次接受這種長距離加多彎道的考驗。而且又是在市中心,觀衆非常多的環境中。大家一起助威加油時,我們的情緒被調動起來,每一槳都全力去劃。”

賽艇是人與水打交道,蘇州河的天然賽道,激起了更多賽艇選手的征服欲。未來“上艇”還會一屆屆辦下去,白著尚和隊友定了目標,蘇州河是上海的母親河,作爲東道主適應賽道是有優勢的,“下屆一定會有更好的表現。”

圖說:比賽現場

一份榮耀

站在橋上,市民吳阿姨看得非常投入。一條條不同顏色的賽艇從橋底下疾馳而過,船上的8名槳手聽着舵手的指令,整齊地划動船槳,讓人看得熱血湧動。“我今天正好到附近的公證處辦事,順便就當回啦啦隊。”吳阿姨說,這是第一次在蘇州河上看賽艇,一邊看比賽,一邊欣賞兩岸美景,愈發覺得在上海生活真是幸福。

吳阿姨年輕時就住在吳淞路的弄堂裏,上世紀八十年代搬離後,就很少經過這裏,是首屆“上艇”把她喚回了“老土地”。“我記得這裏以前是第一人民醫院,現在都不認識了。”指着蘇州河北岸一棟漂亮的維多利亞風格建築,吳阿姨透露自己剛剛和朋友去觀賞過,“記得小時候那裏是英國領事館,我們都不敢靠近的,今天進去兜了一圈,很漂亮,這還要託賽艇賽的福。”

圖說:賽程航道示意圖 官方圖

不久前,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里步道基本貫通開放,上海這座依水而生、因水而興的城市,更加親民。籌辦首屆“上艇”期間,有關部門也加緊賽道兩岸老建築的整修,像蘇州河南岸的地標建築河濱大樓,就趕在賽前修葺一新。“我有朋友住在那裏的,去看過,現在想想,在河邊這麼漂亮的老房子里居住,真是享受。”吳阿姨感嘆,現在的蘇州河是越看越美,越看越喜歡,“前些年我去法國旅遊,現在比起來,阿拉上海母親河的景色,比起塞納河什麼的更漂亮。”

還有不少市民等候在乍浦路橋和四川路橋上,端着相機爲“上艇”摁下快門。留在戚老伯鏡頭裏的,有賽艇運動員矯健的身姿,也有蘇州河兩岸旖旎的風光,“早就知道‘上艇’要在這個週末辦,我是特地預約來觀賽的。”他拿起相機,“橋的兩邊我都要選角度,一邊是蘇州河,另一邊連着黃浦江。賽艇劃在上海一江一河上的美景,我都留下了。這是我們上海的榮耀。”

人羣中,吳阿姨、戚老伯都在打聽明天的比賽項目,得知是500米衝刺賽,更是來了勁頭,“這個好看的呀,會比今天更激烈。”其他市民也有一樣的想法,北蘇州路的親水平臺是觀賽的最佳位置,實名預約的市民已經超過千人。(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金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