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 ( 通訊員 趙毅 記者 袁瑋)徐彙區田林街道錦馨苑居委會所屬的虹橋大仕館小區1-6號樓的居民們,日前迎來了加裝電梯動工的“好日子”——從樓道“三人小組”挨家挨戶上門磨破嘴皮子,到如今施工隊伍開進小區,6棟多層住宅全部加裝電梯,實現了全覆蓋。半年多的艱辛付出,讓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吳哲俊和幾位加裝電梯的居民“帶頭人”,只感覺到兩個字:值了!

(“三人行 必能成事——虹橋大仕館小區6臺電梯加梯工程動工”一稿配圖,田林街道供圖)

虹橋大仕館小區共有314戶,除了8幢有電梯的高層,1-6號樓6幢樓是沒有電梯的多層房,多層里居住着不少老人,他們都希望早日解決“懸空”的難題。葉雪敏是錦馨苑居民區黨總支第四支部書記,也是3號樓“三人小組”成員之一。說起來她只負責3號樓,但實際上她同時也爲4-6號樓貢獻良多,被居民譽爲“裝梯達人”。“今年4月份聽說要加裝電梯了,我很痛快地答應了,沒想到整個過程如此曲折。”軍嫂葉雪敏說話乾脆利落。過程中,誤解、委屈、生氣她都遇到了,“但還是要一家家上門做工作,因爲事情既然做了,就要憑良心做好!”

首先是搭建3號樓“三人小組”的班子就先給了她“下馬威”,居民們嫌麻煩,誰都不想出頭。在吳哲俊的助力下,她耐心說服了有迫切需求的5樓和6樓的兩戶人家,組建“三人小組”。別的樓道居民見狀也有了同樣想法,葉雪敏答應幫忙“推一把”。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個平臺多虧有熱心的葉雪敏,才使加梯工作順利推進。

說服居民是最難的,葉雪敏自己帶頭。6號樓的4樓和6樓各有一戶人家因爲種種原因拒絕付費,眼看着工程要因此延誤,葉雪敏着急之餘想出了一個辦法:她把相關居民召集起來,提出墊付方案,即先由其他家庭爲兩戶人家墊付款項,等這兩戶人家問題解決後,再由他們歸還。可以想到的是,一定有人不同意。葉雪敏反覆做工作,鐵杵磨成針,總算取得一致意見。等到大家都協議上了簽了字,葉雪敏心裏的石頭才落了地。

(“三人行 必能成事——虹橋大仕館小區6臺電梯加梯工程動工”一稿配圖,田林街道供圖)

沒想到的是,付款時又生波折,一戶已經簽字同意墊付款項的人家反悔了。葉雪敏只好動員其餘人家再次墊付,如此一來,之前走過的流程不得不再走一遍,各戶重新籤協議。而這時又有一戶人家擔心其中有“貓膩”,堅持不願意。葉雪敏說,那段時間她每天都要接到很多居民的電話,有時一講就是一小時,她耐心一一解釋。“就是要忍耐,要堅持。”最終,分別有3戶、6戶人家爲6樓和4樓的這兩戶人家墊付了款項。這塊硬骨頭終於被葉雪敏啃下來。

小區2號樓有19戶人家,其中七、八十歲的老人特別多。5樓住着一位殘疾人,其母親已經年近九旬,得靠子女們抬下樓,有次下樓後再上去,子女怎麼也抬不動了,最後生拉硬拽造成老人胳膊脫臼。第二天老人不得不再次下樓去醫院,“這一次去了醫院,再也沒能出來……”70歲的陳方偉是2號樓加裝電梯“三人小組”的成員:“有了電梯,老人出入就方便很多,一些憾事也不會發生。”

對2號樓居民來說,問題集中在:電梯裝在哪裏?有居民擔心電梯運行時噪音擾民,有的擔心影響房屋質量或者採光。懂施工圖紙的陳方偉拿上圖紙一家一家地上門解釋,怕居民還是不理解,陳方偉想了個辦法:拿粉筆在加裝電梯的位置畫出示意圖,並告訴大家哪裏是電梯井道,哪裏是電梯門的位置。如此反覆宣講了一個星期,每戶居民徹底心中有數,顧慮也消除了。一位居民認爲自己住的是一室戶,堅持要按面積付費。陳方偉磨破了嘴皮告訴對方“按戶、按比例”的付費政策。不料,這位居民在付款過程中又發生問題,陳方偉放棄午休,冒着暴雨趕到銀行,幫他解決了問題。在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吳哲俊、陳方偉和小組成員的不懈努力下,居民們一家一家在協議上了簽了字。

小區1-6號樓正好處於同一排,吳哲俊說,居民們有了新的想法,等電梯裝好後,結合美麗家園工程,提升小區品質。吳哲俊有個樸素的經驗:“加梯工作沒有居民參與,光靠居委是不可能完成的,發生問題要耐心處理,否則小問題可能變成大問題。”如今,他的希望同樣很樸素:居民早日搭乘電梯出行,體驗“上上下下的享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