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颐和园万寿山东部的半山坡上,苍松翠柏中隐藏着一座坐北朝南的传统四合院,这里就是益寿堂。

益寿堂是一座由正殿、配殿、耳房组成的四合院。院内正殿名松春斋,大门是一座精美的垂花门。在门两边的院墙上,还装饰着各种造型的什锦灯窗。大门两侧的院墙上,镶有什锦花窗,门墩为方形,上有卧狮。

院落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原是慈禧用膳、休息的地方,后为太医院所在地。远离昆明湖与佛香阁这些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远离喧嚣,让花木掩映下的益寿堂显得静雅清幽。

2018年10月,益寿堂成为海淀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4月,正式成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颐和园继耕织图水操学堂后第二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珍藏的文物,“身处”皇家园林之中,用自己的亲历为我们讲述着共和国的历史。

文物展示

柚木花卉纹束腰五腿拼桌,桌长195.9厘米,宽153厘米,高79厘米,颐和园园藏文物。

这张桌子由两部分拼成,每部分桌面攒框独板装芯。桌有束腰,托腮雕莲瓣纹,三弯腿雕花卉纹,底足外翻呈卷云状。与生活中常见的桌子不同,本件拼桌中心部分另有一花卉纹桌腿支撑桌面,可支撑其将近两米的长度。这张精雕细刻的老桌子是北平和平解放的“亲历者”,有人把它称为“和平之桌”。那么这张桌子是怎么跟“和平”联系在一起的呢?

时间穿越回1949年。在天津解放之后,孤守北平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部25万人已完全陷于绝境。为了保护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在解放军的重兵威慑和政治争取下,在北平地下党和爱国民主人士的有力促进下,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最终接受了解放军提出的和平条件,并于1949年1月16日,签订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

根据《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双方派员成立联合办事机构,在过渡期处理北平的军政事务。和平解放具体实施涉及到的军队安置、城防、安保、行政、民生等多个方面千头万绪,1949年1月底,联合办事处在益寿堂召开成立会议。

《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

在第一次会议后的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至此,北平宣告和平解放。2月1日,双方的代表就在景福阁开展了第二次会议,解放军方代表有叶剑英、陶铸、戎子和、徐冰。对方代表是郭宗汾、周北峰、焦实斋,七个代表形成了当时的“北平联合办事处”。主要是为了解放军和平接管北平城以后,后续的关于军队的整编、文教行政的、军管会物管会的一些交接。确定办事处的人员的签署名单,就是在这张桌子上完成的。这张桌子从而成为了这段珍贵历史的见证。

人民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

北平的和平解放,保障了北平人民的生命及正常生活。中国共产党接管颐和园后,十分注重保护文物古迹,管理颐和园事务所并制定了新的组织规程,后改称“颐和园管理处”,颐和园从此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文物展示

铜火炉长47厘米,宽46厘米,高58厘米,颐和园园藏文物。

这是毛泽东在益寿堂时使用过的铜火炉。它曾经存放于永寿斋东跨院,后移至益寿堂。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在毛泽东的率领下从河北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称此为“进京赶考”。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了党中央对建立新政权的清醒认知。党中央从西柏坡出发,乘坐汽车,在保定、涿州等地稍作停留,后换乘火车,抵达北平的清华园火车站,同已经在火车站等候的罗荣桓、聂荣臻、李克农等见面,再换汽车前往颐和园益寿堂休息。毛泽东进京后的第一个落脚点即在颐和园的益寿堂,这使得万寿山上的小院落,成为中共党史、共和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点。

3月的北京乍暖还寒,“进京赶考”的第一天,工作人员用益寿堂的铜炉生火取暖,并从外面买回熟食等食品,就着烧水的炉子,让毛泽东吃了进京后的第一顿饭。这天下午,毛泽东等人前往西苑机场阅兵,晚上又回到益寿堂宴请柳亚子、黄炎培、沈钧儒、马叙伦等民主人士,与民主人士进行了亲切的会谈,共商国是,至夜一点多才动身前往香山双清别墅居住。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离开西柏坡,到北平后选择的第一个歇脚地就是颐和园益寿堂。这里不仅留下了毛泽东匆匆的“赶考”足迹,也见证了他不变的为民初心。这里的文物,带我们重温中国共产党“赶考”历史,为我们呈现了颐和园在新中国成为人民公园的历史,它们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见证者,也是共和国历史的讲述者。

为了纪念这段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第一站的历史篇章。自2015年11月3日起,益寿堂常设《古都春晓——寻访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之路》主题展览,开放至今共展出园藏档案原件42件、园藏文物3件、历史图片101幅,还原了益寿堂作为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第一站的历史,为颐和园这座历史名园增加了一份厚重的革命文化内涵。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颐和园益寿堂曾经

在历史的重要时刻

见证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牢记“赶考”告诫

保持“赶考”心态

发扬“赶考”作风

赶考精神是一种追求

更是一种坚持不懈的努力

赶考精神不仅仅是路在脚下的行走

更是一场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