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較長時間維度裏,不少“公轉私”基金經理都取得不錯的業績,實現了正向收益。

過去一週,基金圈最重磅的消息無疑是興證全球基金明星基金經理董承非將離任興全趨勢、興全新視野的基金經理職務,業內傳聞及有媒體報道稱,董承非“大概率奔私募”。

如果董承非最終轉型私募,無疑“知名公募基金經理轉私募”又多了一個典型案例。

事實上,近些年來,“公轉私”的基金經理不在少數,而其中大部分也在較長時間維度裏取得了不錯的正向收益。

多數取得正向收益

根據朝陽永續數據,截至10月10日,從近一年平均收益率來看,共有129名“公轉私”基金經理的業績有更新,首尾收益率相差650.27個百分點。

其中多達110名“公轉私”基金經理均取得了正向收益。前三名分別是建泓時代的趙媛媛、深圳中安匯富資本的戴春平以及深圳多和美投資的張益凡,近一年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爲626.63%、139.38%和112.33%。

而從近三年的平均收益情況看,共有114名“公轉私”基金經理的業績有更新,首尾收益率相差531.77個百分點。

其中多達113名“公轉私”基金經理在近三年中均取得了正收益。前三名分別是深圳大華信安資產的張繼榮、駿偉資本的徐煒哲以及泓湖投資的梁文濤,近三年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爲528.74%、479.64%和427.54%。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近三年有業績記錄的114名“公轉私”基金經理中,只有深圳壹財富基金經理唐文傑取得了負向收益。

而從近五年的平均收益情況來看,共有81名“公轉私”基金經理的業績有更新,首尾收益率相差514.06個百分點,其中80名均取得了正收益。駿偉資本的徐煒哲、匯榮資本的陳忠、深圳大華信安資產的張繼榮,分別以503.94%、487.61%、464.59%的收益率排名前三甲。

以上三組數據顯示,在較長時間維度裏,不少“公轉私”基金經理都取得不錯的業績,實現了正向收益。

“最近的三五年,市場整體出現結構性牛市,公募基金出來的基金經理憑藉在公募基金的經驗,也更擅長於把握這種機會,因此可以取得較好的成績。”廣東展富資產總經理鍾海波對第一財經表示。

比如,以626.63%的收益率,斬獲“公轉私”近一年平均收益率冠軍的建泓時代趙媛媛。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趙媛媛從事證券投研工作15年,學歷爲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碩士,曾在國泰君安等券商機構從事宏觀策略研究並於入圍2009“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趙媛媛曾先後在財通基金、華商基金等公募機構任基金經理。所管理公募產品5年公開收益111.5%,較業績基準高出75.7個百分點,在混合型公募基金5年總排名前14%。

什麼在吸引“公轉私”

是什麼在促使如此多優秀公募基金經理“奔私”?

“大部分還是因爲更好的待遇。”一位頂流公募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表示。

鍾海波表示,與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的優勢在於靈活,業績報酬的驅動機制會讓基金產品業績的確定性更好、回撤的穩定性好;劣勢是在基金的規模優勢和投資研究資源的優勢方面,私募基金無法和公募基金相比。

磐安投資合夥人邱曉剛也認爲,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各有相應優勢。與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優勢在於交易限制少,倉位靈活;而劣勢在於,研究資源較弱,此外還需繳納相應的增值稅。“私募基金每一筆盈利都是要交增值稅的,而且繳納比例其實挺大,每一筆3%。而這筆錢公募基金不用繳納。”邱曉剛解釋稱。

“私募股票基金可以空倉,比如某頭部私募2018年空倉了4個月。私募比起公募的優勢就是在於靈活,且不需要公告。更有甚者,某頭部私募(幾乎封盤),擅長多重衍生品工具,40%的收益來自於此。”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表示。

相比之下,公募基金對倉位往往有着具體限制。以“公募一哥”張坤的易方達優質精選混合爲例,在其招股說明書中明確規定,“股票資產佔基金資產的 60%~95%;債券、資產支持證券、權證、貨幣市場工具以及中國證監會允許基金投資的其他證券品種佔基金資產的 5%~40%”。

董承非曾經管理的興全趨勢投資混合,同樣在其招募說明書中規定了基金的具體配置比例:固定收益類證券的投資比重爲0%~65%,股票的投資比重爲 30%~95%。

“當然,私募基金也存在着自己的投資限制。一般都有行業以及個股的自我限制,再厲害的基金經理也有翻船的時候,單一個股持倉比例太高,萬一碰到個股翻車事件,怎麼向投資人交代。”上述私募基金經理表示。

倉位靈活好操作、交易限制較少,無疑是私募基金相對公募基金的幾大優勢,但相比公募基金研究資源較弱,無疑要求私募基金經理有強勁的投資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