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烏魯木齊國際機場的快速發展,機場及周邊生態環境有所變化。同時,經數據分析得出,本場鳥擊高度也逐漸由地面向空中轉變,對鳥擊防治工作的要求也提升到新的高度。加之今年氣候多變,候鳥遷徙活動更爲複雜,對航空器安全運行產生較大的安全隱患。爲此,烏機場分公司飛行區管理部以民航局“六個起來要求”爲抓手,加強鳥擊防治管理,從生態調研、治理、研究等方面構築起全方位、高效率的鳥擊防範安全屏障。

“緊”在思想認知上 高度重視鳥擊防治工作

通過部門、中心、班組培訓學習,加強鳥防人員和團隊的戰鬥力。在人員思想及理論提升方面,通過周例會組織學習民航規章制度,傳達最新的工作要求,提高人員業務知識能力,深化鳥防人員“四個底線”防範意識,高度重視機場安全運行;重視自我思想的轉變,準確瞭解、把握鳥類生存活動相關影響規律,變被動防鳥害爲主動控鳥害;重視大型鳥類、羣鳥等高危鳥類活動;重視鳥害防範食物鏈消除環節。在團隊管理方面,要求黨員發揮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樹立“喫苦在前,享樂在後”的團隊工作理念。通過多次中心會議,探討鳥防關鍵項目,靈活機動調整計劃,制定“滅蟲鼠、控草高、降鳥擊”春季鳥防工作目標。

“細”在按章運行上 形成閉環管理的模式

使標準化、SMS體系、法定自查等工作充分融合,重視標準宣貫培訓工作,切實讓鳥擊防治人員及時、準確掌握最新標準,加強員工安全責任意識,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按章運行的同時要做到提前分析鳥擊防治工作方面的危險因素,確定危險源,要從人的不安全行爲、物體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因素、管理上面暴露出的缺陷來開展防控,並跟蹤整改措施。此外,將驅鳥巡視、生態調研與生態治理工作環環相扣,根據巡視、調研綜合情況,科學制定治理計劃,合理開展治理效果的跟蹤、驗證,針對效果不太顯著的措施及時調整,有效建立安全生產的閉環管理模式。

“勤”在現場“巡、調”上 做到心中有數

根據《崗位工作手冊》,驅鳥巡視人員夏季09:00前、冬季09:30前完成驅鳥交接班後開始每日的班組例會,嚴格按照驅鳥巡視流程雙人雙車交叉巡視,在重點鳥類活動時段08:00-11:00、18:00-20:00增派“副班人員”,並設置一名“專職鳥情觀察員”使用集束聲波驅鳥器及其它驅鳥設施設備,與原值守人員在跑道兩端主起降方向,有針對性的開展重點時段、重點區域威脅鳥種的實時驅趕,並將重點鳥情信息及時傳遞給生態調研人員;同時,將生態調研升級爲區域化管理,根據生境對飛行區外規劃出9個區域、5條路線,春、夏、秋季(3月-11月)在10:30-18:30,冬季(12月-次年2月)選取任意時間段以車巡或步巡方式對飛行區外生態環境進行調研;飛行區內規劃出8個區域,每年第一、四季度在08:00-11:30、15:00-18:00、20:00-21:30;第二、三季度在07:30-11:30、16:00-19:00、20:00-22:30選取一個時間段以步巡方式對1-8號調研區域進行調研,細化出每個區域高、中、低危鳥類,從而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

“紅”在履職盡責上 踐行初心使命

充分發揮中心支部堡壘的作用,將黨建和業務“三基”標準化建設深度融合,結合“羣衆責任田”工作機制,將鳥擊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討,制定有效措施,黨員帶動團員及時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並依託“青”字號品牌創建,開展“導師帶徒”、崗位練兵工作,在鳥擊高發季節及鳥類活動高峯時段,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範帶頭作用,開啓“副班機制”,集中力量開展鳥擊防治工作。此外,每月以座談的形式將“三個敬畏”、安全作風建設、風險活動警示貫穿於崗位上,將鳥擊防治工作放在員工心中。

“硬”在管理導向上 紮實基本功建設

部門、中心、班組三級管理,明確目標靶向發力,將崗位練兵與應急處置內容充分融合,崗位練兵將《崗位工作規程》、《應急處置預案》全覆蓋,每月開展訓練,將突擊性演練作爲常態化演練模式,嚴格把關全員的業務知識,重視每次演練評估出的問題,確保練一次有一次的效果。同時,制定《集中崗位練兵計劃》,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切實補齊應急處置短板,提升生態調研、鳥羽研究等方面專業素養,夯實基本功。

“亮”在發現問題上 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

以探尋鳥類治理問題爲導向,將烏機場飛行區由內而外分爲高危區、中危區、低危區,並進行不同程度的治理,重點是對高危、中危區域管控。對高危區內草情、蟲情、鳥情等進行摸底排查,控制機場吸引鳥類的環境因素,全面開展除草、撒佈藥劑、切斷鳥類食物來源。中危區緊鄰高危區,安全容忍度仍然極低,在實現防範責任區過程中,實施“事前預警、綜合治理”的防範體系,形成了一套從發現鳥情、系統通報至規範處置的“標準化流程”,當接到報告的鳥情預警後,及時採取組合針對性防治措施,進行全方位布控,精準有效控制現場鳥情。

針對吸引鳥類進入飛行區活動、鳥擊殘留物寄送鑑定難、遷徙鳥類對航空器威脅性大等問題,通過烏魯木齊國際機場生態環境研究室開展食物鏈分析、鳥擊羽毛殘留物鑑定、遷徙鳥類研究等工作,均爲預警、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導。

食物鏈分析:共開展鳥類解剖25次,分析出5類、共43條食物鏈。通過分析結果指導各項治理工作;鳥擊羽毛殘留物鑑定:目前擴充全疆各機場鳥羽信息13目30科;遷徙鳥類研究:建立全疆遷徙鳥類研究交流小組,邀請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新疆生態地理研究所召開全疆春、秋兩季遷徙鳥類研究交流會,烏機場分公司飛行區管理部從遷徙鳥類組成、種類、數量、活動週期及鳥類種羣數、時間節律、遷徙路線進行分析,對下一階段遷徙鳥類路線、時間進行預測,並通過事前預警和事中處置做到在重點區域對威脅鳥種的實時驅趕。

通過一系列的管控措施,烏機場分公司飛行區管理部強基固本,穩中有進,全面通過“草-蟲-鳥”生態調研、系統分析、科學研究,運用綜合調控手段全面打造鳥擊防治工作的新局面。在今後工作中,烏機場分公司飛行區管理部將持續夯實基本功,將“六個起來”落到實處,防範安全隱患,全力以赴做好鳥擊防範工作,保障航空器運行安全。

(田野 何晶)(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 【責任編輯:許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