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銀行圈炸鍋!儲戶28億存款突然“不見了”,被拿去給中石油孫公司做擔保,還出現逾期,一分錢取不出來!上市銀行這樣回應...

近日,銀行圈上演了一場“羅生門”。有企業在渤海銀行南京分行存了30多億,結果你猜怎麼着?33億有28億“不見了”,取不出來了!

企業意外發現存在銀行的錢,有28億被用於爲另外一家與自己毫無關係的公司提供貸款質押擔保。

如此詭異的事件卻在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真實上演。雖然渤海銀行已經發布聲明說已經報案,但受害企業要求銀行給一個合理的解釋。

28億元存款“不知情”下遭質押擔保

事情是這樣的,一家江西的企業,叫濟民可信集團,是中國知名的現代化大健康產業集團,公司創建於1999年,業務覆蓋醫藥、能源、投資等領域,現有員工12000餘名,總部位於中國南昌,2020年,集團營業收入突破390億元。

濟民可信有兩家子公司分別叫山禾藥業與恒生製藥,他們在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的總存款數爲33億元人民幣,截至目前,總計有28億元已經在企業不知情的情況下,用於爲華業石化的貸款提供質押擔保。

據中國基金報,2021年8月19日,山禾藥業法人代表於江華接到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營業部工作人員來電,電話中,工作人員稱,有人正在櫃檯將電子存款轉爲紙質存單,並以此爲他人貸款辦理質押,並詢問她:“企業是否有辦理存單質押業務的真實意願?”

因爲公司存款從未給第三方辦理過任何擔保、質押。於江華立即向上級公司報了情況。上級公司相關負責人致電渤海銀行南京分行櫃檯進行詢問,銀行櫃檯人員向該負責人確認,的確有一名女性在辦理5億元存單質押業務。上述負責人當即聲明,企業從未准許任何人辦理存款質押事宜,並要求銀行立即報警。

而後,山禾藥業和恒生製藥後來曾嘗試支取每一筆存款,均無法支取,經與銀行覈實,確認每一筆都已經被質押,共計28億元。

匪夷所思的是,渤海銀行一邊致歉一邊又提出,希望能夠允許銀行繼續用山禾藥業5億元存款,爲華業石化從渤海銀行貸款提供存單質押。

更讓人看不懂的是,錄音顯示,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營業部總經理助理管鵬程表示:“不,你肯定會笑,說現在出現這種情況,我怎麼還能繼續給質押?一旦25號他續不上,您這邊一旦不給他做,還不了了,逾期,我們銀行代付,第一時間,就會拿你們存單,你那邊報警,好,那整個存單28億全部凍結,你存單也拿不走,錢也拿不走。”


中國石油集團正是大名鼎鼎的A股上市公司中國石油(601857,SH)的控股股東。雖然是被中國石油集團間接控制的公司,華業石化卻並不像中國石油集團那般“壕”,甚至曾出現未按時還款的情況,渤海銀行因此從擔保方身上划走了4.5億元。

更令人蹊蹺的是,這家2019年方纔成立,至今不足三年的公司,股東已經四度變更,直到今年7月26日,中國石油集團旗下100%持股的江蘇華之業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才受讓華業石化100%股權。

華之業能源的入局成了華業石化躋身中國石油集團旗下公司序列的重要一環。

從股權結構來看,與華業石化相比,華之業能源顯得更爲年輕,其股權變更歷程也更爲簡潔。

公開信息顯示,華之業能源成立於2021年7月9日,成立之初其股東爲華業石化。7月22日,華業石化退出,華昌置業成爲新股東。而股權關係顯示,華昌置業爲中國石油集團全資子公司。

簡單梳理一下,7月9日,華業石化還是華之業能源的100%股東;7月22日,華業石化轉讓華之業能源股權給華昌置業;7月26日,華之業能源接手華業石化100%股權。

一番股權騰挪之後,“母變子”“子變母”,華業石化搖身一變成了中國石油集團旗下全資孫公司。如此不難看出,就在最近,華業石化終於穿上了“央企”旗下的“國企”外衣,但這層匆忙穿上的“國企”外衣究竟是真是假?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朱萬平 攝

(責任編輯:婁在霞 HN151)

《每日經濟新聞》10月24日消息,這場“羅生門”的主角,被擔保公司——華業石化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業石化”)的股東,正是中國石油集團,間接持股比例達10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