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濤甫(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西藏大學特聘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昇華中國理論,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後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了文化強國戰略目標,指出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創新推進國際傳播,利用網上網下,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促進民心相通。

中國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世界經濟陷入低迷期,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能源供需版圖深刻變革,國際經濟政治格局複雜多變,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期,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

中國正經歷着歷史上最爲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着人類歷史上最爲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話語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一方面,“世界那麼大,問題那麼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另一方面,如果我們用西方資本主義價值體系來剪裁我們的實踐,用西方資本主義評價體系來衡量我國發展,那後果不堪設想。中國的發展必須有中國話語的保駕護航,需要以全人類共同價值爲旨歸,形成自己的話語體系,凸顯自己的價值導向,傳承自己的文化精神,彰顯自己的審美旨趣。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須有自己的話語“護衛艦”。

某些西方國家基於話語設計的先發優勢,遠早於我們設計出了一系列話語概念,固化其意識形態偏見,爲其偏狹的利益進行“美顏”包裝,形成了強大的話語優勢,這提醒我們話語建設的急迫性。

在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上,我們應該最有發言權,但實際上我們當下的話語能力還不夠強,還處於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偉大成就,已經雄辯地證明了中國之理的真理性,有待於我們把話語之“詞”提煉成爲“他者”所理解的概念和表述。

發展的成就解決了“有理可說”的問題,另一方面還要解決“有理會講”的問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習慣用別人的話講自己的故事。不但容易講不好,反而容易把自己講低、講沒了,以至於到了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此外,講理也是需要策略和技巧的。人喜好故事,藉助故事,將話語、道理、價值觀傳播出去,這是對外傳播的有效法則。

講好故事,首先要善於用事實講故事。用事實講故事,是穿越意識形態壁壘的有效傳播路徑,向世界說明中國、講好中國故事,基於事實敘事策略明智且有效;其次,要把價值、立場、偏好巧妙地融化在事實和故事中,就像將鹽化在水中一樣;再者,要善於選擇講述者,尤其是目標受衆可接受的講述者;最後,故事的形式感也很重要,用受衆喜聞樂見的形式,跨越文化鴻溝和意識形態壁壘,實現跨域聯通,搭建溝通心橋,書寫豐富的中國故事,在此基礎上構建凝練的中國話語,我們必能爲世界貢獻更多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