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杭州“落地扎根”。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杭州常住人口总数为1193.6万,十年来常住人口增量达323.56万人。与此同时,杭州在人才净流入率、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等多项指标上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已连续10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

那么,近年来这些涌入杭州的各类人才中,究竟有多少选择留在了杭州?留下来的这些“新杭州人”又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近期,杭州贝壳研究院发布了《2021新杭州人安家居住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将原籍非杭州市、年龄21-40岁的“新杭州人”年轻群体,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探究他们在杭州的居住生活,向我们提供了观察这一群体的又一视角。

上述《报告》显示,一线城市“漂”群体正在向新一线城市转移,杭州人口集聚效应显著,从工作、居住地来看,近七成“杭漂”来自北上广。“来了杭州,就不走了”的现象十分普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杭州这座城市“扎根”。

当前杭州的房屋租赁市场数据也体现了这一发展趋势。《报告》指出,杭州租赁市场中“新杭州人”是绝对的主力,占比超过九成。近期租房的“新杭州人”呈现出规模扩大、年轻化、向互联网产业聚集等特征。从租住区域看,“新杭州人”租赁目的地集中在主城区、余杭区和萧山区。

年轻人为何纷纷选择杭州?

因为杭州拥有极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优质的产业生态和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或许每个来到杭州的年轻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深切的感受,无论是学习氛围、工作前景还是生活环境,这座处于上升期的城市都在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容纳和承接年轻人的梦想与未来。

公开信息显示,杭州从2015年出台“人才新政27条”,在全国率先开展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到2016年出台人才“若干意见22条”,2017年出台“推进人才国际化的实施意见”,2019年和2020年,相继出台“人才生态37条”及其补充意见,引才政策持续加码,人才吸引力不断提升。

统计数据表明,2020年,杭州全市人才总量达280万人。目前,杭州累计认定A类至E类高层次人才达3.97万名,涵盖科技、教育卫生、经营管理、文化艺术、技术技能等各种类别。

在杭州,无论是外籍院士还是快递小哥,海归博士还是农创客,都能自由生长,小到秒到账的生活补贴,大到百万级的安居补助,各类人才都能汲取养分,收获蓬勃生长的力量。可以说,让各行各业的年轻人在这座城市获得认同感与归属感,实现自我价值,是这座城市“惜才”政策的核心所在。

如果说积极的人才政策能吸引年轻人选择杭州,那么良好的产业生态与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则是杭州能够留下众多人才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在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双引擎”融合发力的背景下,杭州持续做强信息软件、云计算与大数据、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同时围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产业搭建起了产业高地,跨界融合的综合产业生态体系,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

与此同时,杭州也搭建了多样的人才创业平台。召开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举办“创客天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在全国率先设立大学生“双创日”......杭州创新创业的活力正在源源不断地释放。

“杭州是一座具有‘引力波’的城市。引力波可以弯曲时空,这意味着,年轻人在这里没有机会‘躺平’。也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这里创新创业,杭州才能拥有持续发展的活力。”2021年杭州大学生创新创业日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巧妙地运用“引力波”概念,比喻杭州特有的创新创业活力。

实际上,杭州“惜才”的种种举措背后都指向一个目标——杭州既要引进人才,还要让人才留得下来。《报告》显示,新杭州人在2年内落户的占比超过六成,一名名追光的“新杭州人”在这片天地中找到发展的机遇,也为城市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根据《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至2035年,杭州常住人口规模将达1500万左右。未来,杭州仍将努力保持良好的产业生态、创新创业氛围,继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也必将持续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才集聚于此,成为杭州加速发展的有生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