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65載廣交會:從線下到雲端,“中國第一展”永不落幕

來源:時代週報

此前,連續三屆廣交會轉爲線上舉辦,暫停線下活動。130屆廣交會今年10月中旬重啓線下會展,意義非常。

廣交會被稱爲“中國第一展”。它創辦於1957年,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素有中國外貿“晴雨表”和“風向標”之稱。疫情防控常態化,本屆廣交會被賦予更宏觀的指向意義:首次以國內國際雙循環爲主題、首次線上線下融合舉辦、首次舉辦國家級的珠江國際貿易論壇、首次設立“鄉村振興特色產品”展區,首次全面邀請境內採購商參與。

創立65年來,廣交會始終是中國對外經貿交流的重要窗口,歷經變遷卻從未間斷。廣交會原名爲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創立之初,出口創匯是辦展主要目的之一。首屆廣交會的到會客商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1223人,1957年廣交會全年成交金額才8700萬美元,佔當年全國出口貿易額的5.4%。此後,廣交會成交金額不斷上升,1970年已增至9.12億美元,佔同年全國出口貿易額的比重高達40.35%。

廣交會應時而生,亦見證時代變遷。

1978年10月舉行的第44屆廣交會,讓全球都聞到了“春天的氣息”。本屆廣交會第一次將“以銷定產”作爲對外貿易方針。市場要什麼,廠商就生產什麼。中國外貿體制開始轉身,市場主導作用開始加重。1999年的第85屆廣交會上,私營企業首次出現。第一批獲得外經貿部批准、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私營企業代表登陸廣交會舞臺。2001年加入WTO,中國全面放開外貿經營權。此後,廣交會從主要出口初級產品向主要出口製成品轉變。

2007年第101屆起,廣交會設立進口展區,全名變更爲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此舉是爲了更好適應對外開放新形勢,擴大進口,增加出口,推動進出口貿易協調發展。這是廣交會第二個百屆起點,爲更多外商進入中國提供便利條件。

疫情前的2019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超過31萬億元。2020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仍高達32.16萬億元,同比增長1.9%。從“貿易大國”到“貿易強國”,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廣交會是一個國家成長的縮影。

“廣交會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標誌。經過多年發展,它已從中國商品走出去的貿易平臺成長爲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平臺。”10月22日,廣東省社科聯副主席、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理事長李志賢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全球疫情蔓延,世界經濟復甦基礎仍不牢固,這屆廣交會首次線上線下融合舉辦,體現了中國經濟穩定復甦的良好態勢,展示了中國開放大門越開越大的決心。

在疫情防控壓力之下,廣交會仍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實體展會。

本屆廣交會線下展展覽面積約40萬平方米,近8000家企業線下參展,累計進館60萬人次。線上數據表現更爲亮眼,共吸引了來自228個國家和地區的約2.6萬家中外企業線上參展,累計上傳展品287.39萬件,線上平臺累計訪問量3000多萬次。直播成爲廣交會一景,展位變身直播間,參展企業累計直播4.3萬場次。

爲進一步豐富廣交會的功能內涵,提升國際影響力,這屆廣交會還創新性地舉辦首屆珠江國際貿易論壇。這一國家級論壇以“中國的新發展爲世界提供新機遇”爲主題,打造推動全球政商學界共商國際貿易重大前沿話題的高端對話平臺。

疫情防控確保展會成功舉辦

疫情前,每屆廣交會的境外採購商參展數量約爲20萬人。疫情防控是本屆廣交會的重中之重。

時代週報記者瞭解到,在展會舉辦之前,廣東省、廣州市就全面制定了疫情防控總體方案和預案體系,突出人、物、館“三個防控重點”,守好國境、城市、住地、場館“四道防線”,分類制定應急預案,明確應急處置措施和流程,確保“零病例”“零感染”。

本屆展會10月15日正式開啓,而在一週之前,廣東省的疫情防控措施全面升級。10月7日晚間,廣東省衛健委發佈《廣東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疫情防控組發佈關於第130屆廣交會期間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要求持有廣交會證件人員在廣東省各地進行核酸檢測,均納入“應檢盡檢”範圍。對目的地爲廣州市的國外入境人員,健康管理措施調整爲21天集中隔離;對國內中高風險區、發生源頭不明本地疫情地區所在的縣(市、區)來粵返粵人員實施14天“應隔盡隔”措施。近14天內有中高風險區所在地市旅居史的來粵返粵人員,應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抵粵後12小時內向所在村(居)委、單位或所住賓館報告。

所有進館人員自10月8日起每次入館時,都須查驗48小時內在粵的有效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廣交會的疫情防控措施全面系統,說史無前例也不誇張。”一名參展商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他在10月12日就趕到廣州,“三天兩檢成了家常便飯”。

爲提高檢測效率,方便參展商,廣交會展館外設置了5個應急核酸採樣點,24小時不間斷開展檢測,可按要求在收到標本4小時出具核酸檢測報告。

10月14日到10月20日期間,目的地爲外省並廣東完成14天集中隔離的入境人員,原則上不從廣州交通站場離開廣東;如確需從廣州交通站場離開的,應選擇從白雲機場或廣州南站,通過專用通道離粵。

此外,廣東按11個專項組職責,制定實施143項任務清單,同時配合落實廣交會組委會總任務書,全力推動屬地保障任務落實。

時代週報記者瞭解到,本屆廣交會還抽調了防疫、衛生專業人員100餘人,進駐廣交會專用接待酒店、廣交會展館監督指導。從廣州地區12家醫院選派160餘名專業骨幹,駐點專用接待酒店和廣交會場館,開展醫療衛生服務保障。

線上、線下如何融合?

和往屆不同,這屆廣交會線下展會以邀請境內採購商爲主。

“廣交會通過恢復舉辦線下展會,首次對境內採購商全面開放,鼓勵適合國內市場、‘同線同標同質’的產品參展,助力外貿企業發掘國內商機,開拓國內大市場,更好地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李志賢向時代週報記者分析。

廣交會恢復線下辦展,意義重大,但線下展會如何應對互聯網浪潮衝擊?這是所有會展都亟需回答的問題,廣交會也不例外。

“廣交會要與時俱進,尤其要發揮電商的功能。舉辦線上展會不只是爲了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即使沒有疫情也應發揮線上力量,持續擴大影響力。”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向時代週報記者指出。

在李志賢看來,本次廣交會以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爲主題,通過發揮線上展會不受時空限制、低成本高效率聯結全球的優勢,更好地服務和開拓國際市場。“廣州、廣東的跨境電商規模和數量在全國處於領跑地位。跨境電商企業需要廣交會高規格、高層次的展會實現質的飛躍。”李志賢說。

他還指出,當前,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已成爲各行發展的新常態。廣交會可從創新人貨通關模式、優化稅收金融支持政策、推動國際合作模式創新、實現線上支付便利化等方面,聯動“一帶一路”經濟帶,打造國際貿易樞紐,推動廣交會和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相結合,切實增強廣交會暢通國內大循環、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平臺作用。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現代經濟管理研究院首席專家洪濤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本屆廣交會有三大亮點,即首次實現真正的線上線下全渠道辦展,優化線上線下知識產權糾紛處理流程,以及對跨境電商重視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65年來,廣交會已作出了諸多創新舉措。

早在1999年4月,由外經貿部舉辦的“網上廣交會”就與廣交會同期開幕,堪稱是中國最早運營的第三方電商服務平臺之一。在線運作使廣交會真正成爲“永不落幕的交易會”。廣交會線上舉措不斷:2012年7月,成立了電商公司;次年,廣交會電商平臺正式上線;2015年,廣交會開始實施 “廣交會+互聯網”計劃,目標是將這個規模龐大、影響面廣的實體展會打造成爲一個“專業、 智慧、綠色的中國外貿發展第一促進平臺”;2016年6月,廣交會電商2.0版本開始試運行,並在當年推出了全新的採購商APP。這一系列措施以期達到“精準匹配、精準營銷、精準送達”等精準化、智慧化服務,提升廣交會智慧業務服務能力。

“和以前相比,本屆廣交會‘雲’端展示的手段更多元化,增加了多媒體展現手段,更便於企業推廣產品。”東北一家制造企業的負責人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有業內人士指出,線上和線下融合的核心是基於互聯網和大數據手段的信息互通和數據共享,完善信息和數據共享機制是線下展會轉型的關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