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理財子公司高管談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壓降:客戶資產壓艙石,短期很難替代

作者:李願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李願 北京報道 今年6月,銀保監會發布《關於規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商業銀行、理財公司應當對採用攤餘成本法進行覈算的現金管理類產品實施規模控制;應當確保現金管理類產品管理規模與自身的人員儲備、投研和客戶服務能力、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水平相匹配。過渡期至2022年底。

近期,有媒體報道稱,監管部門召集理財子公司開會要求逐步壓降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規模及佔比,具體爲今年年底前將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佔產品總規模的比例下降至40%,明年底下降到30%。

中郵理財董事長吳姚東10月23日在2021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介紹,當前各家理財子公司現金管理類產品規模佔比處於30%至60%之間。

“對於現金管理類產品,首先要承認其在當前階段的重要性和現實性。”吳姚東表示,2018年資管新規發佈後,銀行理財面臨淨值化轉型壓力,現金管理類理財作爲過渡期的創新產品,因爲資產範圍廣、攤餘成本估值、淨值穩定,受到客戶的歡迎,規模增長也很快。“我們現在的投資者教育、客戶對淨值化的接受程度還處於初級階段,現金類產品當下是很難替代的。”

在上述會議上,農銀理財副總裁楊新蘭也表示,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一度受到理財機構和投資者的青睞。從理財機構看,現金管理類產品屬於淨值型產品,也較好體現了銀行系理財公司在投資、流動性管理等方面的傳統優勢;從資金端看,現金管理類產品以其流動性高、風險低、收益穩健等優勢,受到一些中低收入羣體和中低風險偏好者的偏愛。

對於監管部門要求壓降現金管理類產品規模佔比,楊新蘭表示,由於理財公司成立時間短而積累的風險準備金不足,一些公司可能會面臨現金管理類產品規模壓降。不過挑戰與機遇並存,現金管理類產品的發展要把握定位,堅持“合規、專業、創新”的方向,堅持做長期正確的事。

“當前現金管理類產品具有相當優勢,已發展成爲客戶的高流動性金融資產,屬於客戶金融資產配置中的壓艙石。理財公司需要結合自身發展戰略、業務規模和風控能力,確立適於實際的業務模式,評估保有科學合理的現管類產品規模,大力加強產品穩健運作,服務好客戶金融資產配置與流動性管理的需求。”楊新蘭稱。

吳姚東也表示,監管政策是一個逐步規範化和趨向統一的過程,公募基金走過的這段路程我相信銀行理財未來也要走這樣一段(貨幣基金壓降),監管政策加快倒逼理財子公司提升投研能力,提升其他主動管理能力,從純債到固收+、多資產多策略,背後是投研能力的提升,“這個路程我相信壓力還是很大,但經過這兩年的整改轉型,我對我們金融機構的彈性、管理能力和執行力都更具信心,我也對現金管理類產品整改規範發展很有信心。”

楊新蘭還表示,2022年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新規過渡期結束,對於採用攤餘成本法估值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全面實施規模管控,這有助於現金管理類產品的長期穩健發展,有助於調整優化理財市場產品結構,有助於防控市場流動性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