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日本第六次更新能源計劃,離“零碳社會”還有多遠?

21世紀經濟報道特約記者 胡慧茵報道 日本再一次更新能源計劃,真能實現“去碳化”的目標嗎?

10月22日,日本政府時隔3年修改了中長期政策指針《能源基本計劃》並在內閣會議上敲定。此次發佈的第六版能源基本計劃,首次提出“最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並將203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所佔比例從此前的22%至24%提高到36%至38%。新版的能源計劃就意味着,到2030年日本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將是2019年的2倍。

計劃中,除了可再生能源佔比提升,碳排放高的能源也要大幅度減少。到2030年,煤炭將從以前26%的目標減少到19%,而液化天然氣(LNG)將從27%降低到20%,石油將從3%減少到2%;氫氣和氨氣等較新的燃料將佔到電力結構的約1%。 

然而,如此“宏大”的計劃並不容易實現。要知道,日本本身由於能源缺乏,所用的能源基本都需要依賴進口。數據顯示,若包含核能在內,日本對外依賴度爲88%,若不包含核能,則對外依賴度爲92%。 

因此有業內人士對日本實現2030年的目標並不看好。東京一橋大學(Hitotsubashi University)的能源領域專家橘川武郎(Takeo Kikkawa)表示,“在大約20個反應堆運行的情況下,核能只能增長15%,日本很可能無法實現2030年的目標。”他進一步表示,因爲由於缺乏合適的太陽能場所,可再生能源只能達到30%。

碳排放已然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目標,而岸田文雄政府在上任之後,也表示將擴大可再生能源以達成碳排目標。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日本正不斷通過自身強大的創新能力,減少在能源領域的對外依賴程度,特別是在非鋰電池、氫能、海洋能、地熱能和太陽能等領域,“長期來看,日本對提高能源自給率的潛力很大。” 

日本還要走多遠,才能實現“零碳社會”的目標?在進行減排行動的同時,又能否在經濟利益上取得平衡?

能源掣肘

不得不說,這一次日本在實現“去碳化”目標上可是下了極大的決心。 

在修訂《能源基本計劃》的同時,日本還一併決定了全球變暖對策計劃,寫明瞭實現2030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13年度削減46%的具體措施。據悉,日本將在本月底舉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之前,計劃向聯合國提交46%的減排目標。 

對日本而言,能提出“46%的減排目標”已經是邁出了一大步,但這並不意味着就能夠讓包括美國、英國在內的七國集團(G7)成員國滿意。

今年4月,美英多名談判相關人士透露,美國和英國曾加大力度促使日方從目前的減排目標26%上調至50%,並要日本在美國主辦的氣候變化峯會上公佈。有消息指出,以45%爲減排目標展開國內協調的日本政府正苦於應對。對此,日本政府相關人士承認接到來自美英的要求,表示“考慮到國內的可減排量,同意減少50%並不容易”。

日本之所以對減排問題遊移不定,皆因它對化石能源的高度依賴。 

地處東亞的島嶼,日本受其地理位置、氣候等多重因素影響,化石燃料貧瘠,自給能力匱乏。日本的一次性能源供給94%來自海外,原油消費有98%集中在汽車燃油領域,這些原油87%來自中東地區。日本確實離不開外部能源供給,但事實上,日本也一直有發展自己其他能源以減少對外部的依賴。 

像氫能和核能,都是日本努力尋求的替代能源。 

早在2017年,日本就公佈了“基本氫能戰略”,意在創造一個“氫能社會”,計劃以氫能替代一大部分進口能源。可是,無論是成本還是製作效率,都讓很多國家對使用氫能望而卻步。據瞭解,目前氫能的來源主要還是從天然氣、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加工過程中的副產品獲得,電解氫只佔4%。使用氫能,就意味着日本仍然離不開進口的化石燃料。

除了下注氫能,日本用的最多的就是核能。在2011年福島核事故前,日本核能發電佔比曾達約三分之一,此前日本約有54座運行的核反應堆。自從福島核電站災難發生後,日本大部分核電站自此關閉。即便多年之後,日本的核電安全標準仍然嚴苛。

據悉,在過去十年中,只有10座反應堆重啓。截至2019年,日本核電的佔比大幅下降,比例僅爲6%。據專家測算,若要實現日本政府所定下的2030年核能佔電力結構比重20%的目標,須投運約30座核反應堆。

在政府擔任能源政策顧問的橘川武郎還指出,由於日本缺乏合適的太陽能場地,可再生能源只能達到30%。箇中的原因,是因爲用於大型太陽能電池板設施的大部分可用土地已經被佔用。

“目前日本以天然氣、原油和核能爲主要的一次能源,”儘管擴大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並非易事,但在沈萌看來,日本具有強大的本土研發和製造能力,所以它在新能源技術方面更多的是專注於提升能源轉化的效率。“比如在光伏方面,日本通過國際合作致力於提升光能轉化、提高單位能源產出率。此外,日本重點推動綠色氫能產業,這都是日本開展新能源發展的重要基礎。”他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補充道。

跟上全球“零碳”腳步

眼下,全球爲了應對氣候危機,已經通過歷次氣候大會達成了階段性減排的共識。然而,在具體措施上,各國仍難以達成一致。 

對於日本推進協調“2030年度比2013年度減少45%”的減排目標,美方相關人士就認爲,作爲發達國家來說,日本的貢獻太小。而如今,從日本提出46%的碳排目標來看,雖然已經大有進展,但仍然追不上美國所提出的50%的目標,只能說是差強人意。 

但事實上,日本確實想法設法進行減排。 

早在2007年,日本就以徵收環境稅的名義煤炭、天然氣、液化石油氣、汽油等徵稅,計稅依據是化石燃料的含碳量。2010年,日本又開始推行碳排放權交易制度。一系列徵稅措施下,日本的減排小有成效。

到了2021年,爲了進一步推進減排目標,日本政府爲海上風電、電動汽車等14個具有綠色高增速潛力的領域了設定了不同的發展時間表,另外,在資金方面,日本經濟產業省還將通過監管、補貼和稅收優惠等激勵措施,動員超過240萬億日元(約合2.33萬億美元)的私營領域綠色投資。 

在減排方面,日本並不缺實際措施。可在這種情況下,減排效果不盡人意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所引入的可再生能源仍然缺乏。據瞭解,電力和供熱相關的化石燃料燃燒等能源領域佔整體排放量的8成以上。有分析指出,若將電力改爲可再生能源等措施將爲減排量作出較大貢獻。 

對化石燃料依賴的惡果,不僅體現在碳排放量高企,還傳導到電價上。 

近兩個月,能源危機波及全球,電價也隨之水漲船高。有報道指出,預計11月日本東京電力、關西電力、中部電力和九州電力公司居民電價將會有明顯的上漲,其中東京電力漲幅最大,將達17%。

日本科學評論家竹內薰也表示,目前日本電力能源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度約爲80%,化石燃料漲價自然帶動電價上漲。小山堅表示,天然氣市場面臨現貨價格高漲的異常情況,今年冬季供需形勢令人憂慮。

沈萌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日本因爲能源自給率低,所以能源費用一直是不菲的開支。”而在擴大新能源發展的過程中,沈萌認爲,這也勢必會在消費環節提高成本。但他也向記者表示,他認爲這點不會導致社會負面影響過大,“因爲日本社會的環保意識和永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失去核電之後,以目前而言,日本又迴歸到依靠高化石能源依賴的時代。但有分析指出,隨着日本把電力來源轉爲可再生能源,將能大幅減排。 

對此,沈萌認爲,日本作爲全球領先的技術研發和製造國家,最終實現“碳中和”的可能性相對較高,“日本是全球新能源領域的重要推動力量,包括油電混合動力、鋰電池、氫能和核能等方面,都具有領先的實力。再加上日本社會的高度自律和能源對外依賴性高等特徵,都是促進日本加快實現可再生能源自主進程的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