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在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馬頭鎮玉帶社區高圩子村黨員活動室,黨員志願者向老人講解智能手機常用APP的使用方法。房德華攝(人民視覺)

用微信聊天、看新聞,在拼多多上購物,通過支付寶買車票、交電費……山西太原62歲的夏阿姨表示,自己的生活已經徹底數字化。而令她高興的是,常用的APP經過改造後,對老年人更友好了。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20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爲2.64億人,佔總人口的18.7%。如何彌補老年人“數字鴻溝”?今年以來,從支付、社交,到出行、餐飲,手機APP適老化改造進度不斷加快。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近日透露,目前全國已有104家網站和APP初步完成了適老化改造,取得階段性成效。

適老化改造多點開花

去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7類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幫助老年人更好地適應並融入智慧社會。

一年過去,適老化改造多點開花。

數字出行——路邊招手攔車、火車站櫃檯購票成爲過去式,如今這些都可以在手機上完成。9月1日,鐵路12306適老化功能上線,不僅購票界面更簡潔、字體更大,還新增了一鍵購票功能。此前,多家網約車平臺推出“一鍵叫車”助老模式,令老年人出行更便捷。

數字政務——今年以來,各地陸續簡化政務手續。例如,北京簡化網上辦理就醫服務流程,爲老年人提供語音引導、人工諮詢等服務;老年人高頻消費場所和基本公共服務、行政事業性費用收取單位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等。在江蘇南京鼓樓醫院,老年人刷身份證就可免掃碼、填寫流調等直接進入醫院。

疫情發生後,“健康碼”成了出行必備。然而,沒有智能手機或不會使用電子健康碼等問題,一度困擾着許多老年人。今年以來,河南、上海、安徽等地推出紙質版“健康碼”,親屬可幫忙代申領並打印紙質版健康碼,進一步方便了老年人日常生活。

數字交流——大部分市場主流手機已具備“老年模式”“長輩模式”等功能,在適老化改造方面做出諸多探索。爲更好幫助老年羣體通過手機進行線上交流,微信近日推出“關懷模式”,文字更大更清晰、按鈕更大更易用。據介紹,微信原有的字體調大功能是機械地放大字體,有時會導致部分文字被縮略或遮擋,影響信息完整;而新上線的“關懷模式”會盡可能保證頁面協調舒適、用戶看得見看得懂,而不是簡單地放大頁面。一些政府官方網站、老年人常用的新聞類應用設計了字體放大、語音播報等相關功能。

數字支付——今年以來,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點進展迅速,北京、河北、四川等地陸續開始試點,不少人率先用上了數字人民幣。“數字人民幣針對不同用戶羣體提出解決方案。如整合健康碼及餘額顯示的可視芯片老人卡,通過碰一碰或二維碼方式,爲老年人提供便捷安全的數字人民幣支付體驗和社交出行便利。”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狄剛表示。

解決“不好用”“選擇少”“不會用”

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幫助老年羣衆更好使用智能技術及應用,關鍵是解決互聯網應用“不好用”“選擇少”“不會用”的問題。

首先聚焦“不好用”問題。

工信部指導督促與老年人密切相關的網站和APP開展適老化改造。

9月28日,餓了麼正式上線“長輩模式”。與普通模式相比,長輩模式不僅字體更大,首頁內容也更精簡,一眼就可看到“點外賣”“去買菜”“逛超市”“去買藥”4個主要功能。北京72歲的牛阿姨試用一番後表示:“我平時跟老伴兩個人在家,每天都得做飯。有時候犯懶,就用速凍餃子對付一下。前兩天閨女告訴我,餓了麼推出了‘長輩模式’,我試了一下,真的很簡單!”當天中午,牛阿姨點了兩碗疙瘩湯、一份牛肉餡餅、一份小菜,45分鐘就送到,老兩口對此很滿意。

解決適老化產品“選擇少”的問題。

工信部制定發佈智能終端適老化標準,圍繞手機、彩電等智能終端產品的屏幕顯示、音頻控制、遠程輔助等適老化功能,明確具體技術要求,爲終端企業設計和生產提供了規範指引。持續擴大適老化產品供給,引導企業開發簡便易用的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包括智能老年手環、智能監護腕錶等可穿戴設備,可實現一鍵緊急呼叫、跌倒預警、健康監測等相關功能,幫助老年人享受信息化時代帶來的紅利。

此外,解決老年人面對智能產品和應用“不會用”的問題。

形式豐富的手機知識宣教活動正在全國各地展開。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3家基礎電信企業把老年人“請進來”,在線下營業廳設置老年愛心專區,舉辦手機課堂等活動超過4萬場,爲超60萬位老年人提供常用APP應用輔導、專屬講解等相關服務。部分互聯網企業還主動“走出去”,在重陽節等傳統節日開展敬老助老主題服務,帶着手機終端走進老年社區,“手把手”教會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相關電子產品,幫助老年人樂享數字生活。

老年人學習新應用主動性提高

對於信息產品,老年人自身的學習主動性如何?

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日前發佈的《後疫情時代的互聯網適老化研究》報告顯示,很多老年人有較 強的學習、適應網絡和智能化服務的動力。95.09%的老年人認爲疫情之後學習網絡操作非常有必要,93.36%的老年人認爲自己能學會智能手機上網。

家住山西省太原市的梁阿姨樂於學習新鮮事物,不僅已學會用微信聊天、用抖音看小視頻,還愛上了網購。“雙十一”臨近,梁阿姨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掃貨”。“現在手機功能都做了適老化改造,我用着一點問題也沒有!就算‘雙十一’期間部分網購APP的界面太花哨、介紹太複雜,我也可以直接問客服,沒啥解決不了的。”

“老年人願意學習新技術,體現出社會數字化的大勢所趨。爲此,企業要抓住市場風口,利用技術爲老年人創造更好的數字體驗。同時,注意老年羣體的使用習慣,在進行改造時可先從使用頻率較高的設備和技術入手,再逐步完善整個生態的適老性。”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朱巍說。

朱巍分析,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目前仍面臨一些困難。面對這項長期工作和系統性工程,應把適老化工作理念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也需要政府、企業、居民共同發力。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趙志國介紹,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強組織協調,完善工作舉措,着力保障適老化改造的連續性、靈活性和可見性。

據瞭解,工信部將研究制定電信服務適老化相關規範,明確各類場景下適老助老服務要求,着力加強服務監管,不斷提升老年用戶服務體驗。同時,指導督促參與專項行動的網站和手機APP在年內完成改造任務,並進行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水平評測,通過評測的授予信息無障礙相關標識。此外,還將積極推進智能輔具、養老照護等智能化終端產品在全國智慧健康養老示範社區等相關場所進行推廣應用,幫助老年人更好融入信息化社會,共享信息發展成果。(徐佩玉 徐俊奕)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10月26日 第 11 版)

責編:陳亞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