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曹思琦 陳青青】50年前的10月25日,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第2758號決議,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權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作爲聯合國下屬一個重要的專門機構——世界衛生組織(WHO)與中國有着長期和有效的合作。2006年,一位溫文爾雅的中國女性成爲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來自香港的陳馮富珍當選世衛組織總幹事。任期內,陳馮富珍領導了若干重大全球衛生危機的應對。在這一特殊的紀念日來臨之際,現在身爲世界衛生組織榮譽總幹事、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創始院長的陳馮富珍接受《環球時報》專訪。她在專訪中強調,在聯合國體系框架下,中國已成爲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成長爲積極的建設者和領導者之一,也成爲醫療衛生領域國際合作的倡導者、推動者和踐行者。陳馮富珍表示,中國的抗疫鬥爭充分發揮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彰顯了中國精神與中國力量,中國也一直堅持科學、公開、透明的原則率先同世衛組織開展溯源合作。她反對病毒溯源問題被政治化、污名化,呼籲各國共同推進合作。

《環球時報》專訪世界衛生組織榮譽總幹事陳馮富珍:中國的抗疫鬥爭彰顯了中國精神與中國力量

陳馮富珍

  “中國成爲醫療衛生領域國際合作的倡導者、推動者和踐行者”

  環球時報:中國恢復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合法席位是在1972年,作爲首位在聯合國專門機構中擔任最高職位的中國人,您能否結合切身經歷談一下中國和世衛組織之間的合作都有怎樣的成果?爲什麼說中國扮演了“正義角色”?

  陳馮富珍:自1972年以來,中國與世衛組織展開了長期且有效的合作。在這個過程中,中國與世衛組織是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

  在中國政府及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在深化醫改、健康促進、基本醫保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中國居民健康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各項指標均處於發展中國家前列:2020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達77.8歲;全國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16.9/10萬;嬰兒死亡率下降到5.4‰;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下降到7.5‰。中國在醫療衛生健康水平及能力建設方面取得的進步,得到世衛組織高度認可。

  中國不僅積極提升自身衛生健康水平,一直以來更是主動參與全球衛生治理、推動全球衛生合作,持續不斷地向需要幫助的國家提供醫療衛生人才、技術、培訓等多方面的支援。2017年1月,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見證下,我與時任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李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世界衛生組織關於“一帶一路”衛生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該備忘錄爲促進地區及全球衛生安全和發展提供了機會,有利於當地及全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

  可以說,不管是全民健康覆蓋,還是《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國都一直在全方位地推動落實。中國對全球衛生健康的貢獻日益突出,有目共睹。中國已從全球衛生合作的受益者,逐步成長爲積極的建設者和貢獻者。

  環球時報:中國和聯合國都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是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公共衛生等全球性問題、重塑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推動可持續發展等議程上。您認爲中國在聯合國體系框架下發揮的作用經歷了哪些最主要的變化?中國未來應該持續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您對中國與世衛組織之間的合作有什麼期待?

  陳馮富珍:如上所述,中國已經成爲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成爲積極的建設者和領導者之一。以我自己比較熟悉的公共衛生領域爲例:自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中國先後向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派遣過援外醫療隊,累計派出醫療隊員2.6萬人次,診治患者2.8億人次;中國爲大量受援國醫療衛生管理和技術人員提供在華培訓,我所在的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也設有國際公共衛生碩士項目(IMPH),招收發展中國家衛生健康官員;同時,中國與國際研究機構開展經驗交流與科研合作,分享中國在抗擊瘧疾、吸血蟲病方面的經驗,並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開展適應性的研究,制定解決方案;除人員和技術支持外,中國還積極幫助發展中國家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如建立診所、援建非洲疾控中心等。此外,中國積極引領國際應急救援行動,先後加入應對圭亞那黃熱病、西非埃博拉等疫情抗擊工作,並傾力馳援菲律賓風災、尼泊爾地震等自然災害的救助。

  以上這些都表明,中國已成爲醫療衛生領域國際合作的倡導者、推動者和踐行者,始終致力於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國也將繼續攜手世界各國,推動維和、反恐、禁毒、反腐敗等重點工作,爲世界和平及可持續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環球時報:您對中國與世衛組織之間的合作有什麼期待?

  陳馮富珍:未來,在衛生健康領域,中國會繼續與世衛組織攜手,共同推動全球衛生領域的合作,如在全民健康覆蓋、重大疫情的預防與應對、醫療衛生科技、婦幼保健、老年人健康與康復、藥品與食品安全、中醫藥等方面,分享中國經驗與中國實踐。同時,中國也要積極參與世衛組織在這些重要領域的政策和標準制定工作,加深我國對全球衛生健康事業的貢獻。

  “病毒溯源是嚴肅的科學問題,不應該被政治化、污名化”

  環球時報:在處理國際事務方面,您個人也有着豐富的經驗。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個別國家卻在一些西方政客的挑動下,不斷增加對華敵意,並企圖將中國排除在國際合作的圈子之外。您認爲,我們應如何應對這類雜音?

  陳馮富珍:傳染病的防控,就是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防控動作越快,就越有機會早日戰勝病毒。如我們所見,抗擊新冠肺炎的時間遠遠長於對非典的抗擊。我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國際合作、國際互信的缺位。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政府果斷決策,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爲阻斷疫情蔓延作出巨大貢獻,爲其他國家抗擊疫情爭取了寶貴時間。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一些國家不理解、不贊成中國的舉措,而且還大大低估了病毒的傳播和殺傷力,在疫情初期沒有采取任何應對措施,錯過了抗擊疫情的最佳窗口期。

  我認爲,中國的抗疫鬥爭,充分發揮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彰顯了中國精神與中國力量。同時,中國在自身疫情防控面臨巨大壓力的情況下,仍然不忘與世界各國攜手合作,積極履行國際義務,儘自己所能爲國際社會提供援助,充分展現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自覺擔當,彰顯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切願望。希望此次抗疫能夠讓更多的國家瞭解和理解中國的政治體制。當然,每個國家都有自身的文化特點與實際情況,不是說我們的政治體制在抗疫鬥爭中有優勢,就強迫別的國家照搬照學。每個國家還是要根據自身特點,因時因勢地制定策略。

  但不管採取什麼樣的應對策略,我們都必須明白,在全球化的時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個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一個國家若想獲得長遠的發展,若想持續提升人民的健康及生活水平,一定離不開國際合作。各國都要秉持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的理念,才能最終實現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環球時報:在病毒溯源問題上,世衛組織一些專家曾對我們表示,他們受到的政治壓力已經干擾到正常的科研合作和國際交流。您認爲世衛組織需要秉持什麼樣的立場?

  陳馮富珍:病毒溯源是嚴肅的科學問題,應該由科學家來完成,而不應該被政治化、污名化。在溯源問題上,中國一直堅持科學、公開、透明的原則,率先同世衛組織開展溯源合作,兩次邀請世衛專家赴華開展溯源研究,併發布聯合研究報告,爲全球溯源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礎。溯源工作非常複雜,需要長期的努力,需要有序有效推進,更需要全球合作。做好溯源工作,應在多領域、多地區、多國家的合作與協同下,共同努力、共同推進。

  “應轉變‘重治輕防’的舊思想觀念”

  環球時報:結合我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您對中國推進健康中國行動有何建議?

  陳馮富珍: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宣佈,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這一成果來之不易,需要我們切實做好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與拓展,堅決阻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發生。

  我們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的身體是開展一切工作的前提,而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守門人。我們要轉變“重治輕防”的舊思想觀念,要把功夫用在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是長久之計。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由中共中央、國務院2016年10月25日正式發佈——編者注)已經爲中國衛生健康工作指明瞭方向。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有序有效地推進和落實。我認爲,比較重要的工作包括推行健康生活、促進全民健身、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等。

原標題:《環球時報》專訪世界衛生組織榮譽總幹事陳馮富珍:中國的抗疫鬥爭彰顯了中國精神與中國力量

值班主任:李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