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現代化城市治理的智慧,“長”在細節中:一個電力搶修電話,一分鐘之內可精準派發;一張數字孿生地圖,可以推演解決城市問題的最佳方案……

這些變化,源自上海“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的建設。

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要抓一些“牛鼻子”工作,抓好“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堅持從羣衆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問題出發,把分散式信息系統整合起來,做到實戰中管用、基層幹部愛用、羣衆感到受用。

作爲“一網統管”主體推進部門和城市大腦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城市運行管理和應急處理系統對應86個一級指標,整合接入了包括公共安全、綠化市容、住建、交通、應急、民防、氣象、衛生健康等領域的22家單位共33個專題應用。

2020年4月13日,上海召開一場“千人大會”——“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工作推進大會。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強調,上海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已經從探索設想進入全面建設階段。要堅持“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的目標定位。

儘管受疫情衝擊,但上海針對“兩張網”的工作一直沒有放鬆。

當下, “一網統管”城運系統正從1.0版向2.0版聚力攻堅提升。防颱防汛監測、停電報修、紅綠燈信號控制、社區防疫動態觀察等,均利用線上數據流助力線下管理創新,讓城市更智能,羣衆更受用。

城市更智慧

城市的智能,從防颱防汛預測中可見一斑。

今年,上海市水務局的防汛防颱指揮系統升級2.0版,重點建設完善災情直報、積水發現、汛情回溯等8個業務模塊。

其中的汛情回溯模塊,收集整理了從1921年起對上海造成較重影響的颱風數據,重點分析近10年上海的主要災害事件(颱風、暴雨等)及其關聯的氣象、雨情、水情、災情等要素,構建歷史汛情智能回溯數據集。

舉個例子。當颱風來襲時,上海可以將實時汛情與歷史數據進行智能比對分析,模擬汛情可能發展的趨勢和災害影響程度,從而做出更科學的防汛決策。

這只是上海“一網統管”數字化基礎的“滄海一粟”。

在上海市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系統50平方米的大屏幕上,一個可隨意放大、縮小的上海市區三維地圖使這座超大城市瞬間變得“觸手可及”。

上海市大數據中心透露,“一網統管”的目標,首先是“一屏觀天下”。它的基礎,是海量的數據。

大數據中心的數據來源,除了法人庫、人口庫兩大基礎庫之外,還包括市公安局、市規劃資源局、市交通委、市水務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管局等16家單位向主題庫提供數據支撐,共享數據量總計25.8億條。

無數微觀的數據,匯聚成一張屏。這張屏中,城市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清晰可見。

上海市城市運行管理中心

羣衆更受用

“一網統管”帶來的生活變化,也在細節中見微知著。

在上海,如果你家或小區突然停電,一個報修電話之後,1分鐘之內,搶修工單就能精準發送。

這在以往,並不容易做到。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介紹,他們採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研究研判算法,基於GIS可視化,實現搶修工單自動精準派發。

浩瀚數據猶如一個個腦細胞,匯聚成城市的“大腦”。城市一旦有了“大腦”,生活中的“驚喜”不期而至。

“如今的上海街頭,紅綠燈不再只是‘燈’了,它能自行感知、收集數據,運用‘公安大腦’進行研判,給出信號控制的最佳方案。”上海市公安局交警總隊有關負責人表示,自從運行智能交通信號燈系統以來,全市車輛擁堵指數下降15%,平均車速提升10%。

又比如,5月15日,浦東新區發佈了上海市首個用於文明創建的智能體系:一網統管-城市大腦-智慧文明智能化應用體系。這一體系,在日常中很常見。

早上8時30分,文明巡查員小陸正在易初蓮花超市附近巡查,發現超市消防門打不開,拿出手機打開“智慧創城”小程序,即刻將圖文上報。2分鐘後,超市物業人員接到通知到達現場,打開消防通道。小陸再次通過小程序上傳照片,對這一問題進行消項......

這種便捷操作還將應用到更多場景。

上海市城運中心稱,今年,上海“一網統管”體系將升級2.0版。明確三級平臺、五級應用的基本構架,也就是小到社區、單位都能運用。智慧觸角延伸到城市治理最末端,實現“高效處置一件事”的目標。

城市治理探索不止

高效運行的背後,是政府城市治理的探索和創新。這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時期,體現得尤爲明顯。

2月7日,長寧區江蘇路街道在上海全市率先上線“一網統管”防疫專頁。

在藍色的大屏幕上,一個小區的在家觀察人數、健康狀況、重點地區來滬人數,沿街商鋪防疫情況、建設工地狀態等數據全部彙總。交叉比對後,哪些小區是重點小區一目瞭然,哪些辦公樓的返滬白領集中增加,都一一呈現。

“一網統管”防疫專頁。 江蘇路街道供圖

如今,基層幹部通過一個系統、一個頁面就能掌握社區動態,有效解決了從大量表格中找線索的苦惱。這種“好用”也延續到了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房態圖”是也各個社區排摸小區居民時形成的社區防控工具。如果這些存在於黑板、圖紙上的作戰圖,可以放進手機隨身攜帶、修訂,是不是就能成爲社工手中的利器?

近日,浦東新區花木街道與上海市測繪院簽約,啓動“數字孿生城市”建設項目。

所謂“數字孿生城市”,比如建一座橋樑,用多少水泥、多少鋼筋,都可以在電腦系統裏做出一個數字建模,這個數字模型和真實的橋樑是完全對應的。城市的居民區、公園、道路、地下的水管如何佈局,都可以通過數字模型規劃設計,還可以通過模擬、推演等方式,獲得解決城市問題的最佳方案。

在花木街道,“數字孿生城市”系統落實到基層最小的單元“戶”和“人”,形成“一街道一圖”“一小區一圖”“一樓一圖”“一房一圖”。

“這一系統不僅能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作用,還能在日後爲人口管理、基層黨建、志願者工作、社區養老、物業管理等多方面工作提供支持。”花木街道相關負責人稱。

“一網統管”下,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能看到智能運轉的痕跡。

“城市有序運行背後,是一張線上線下協同的閉環管理網絡,托住了上海運行的底座。”上海市城運中心常務副主任徐惠麗表示,通過線上線下的智能聯動,以線上的數據流、管理流,倒逼線下業務流程全面優化和管理創新,推動城市治理從數字化、智能化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些、更智慧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