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金融組織想讓香港放棄“清零”,港府回應

(觀察者網訊) 由150多家金融機構組成的亞洲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ASIFMA),10月25日致信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雖然認同港府抗疫成績,但目前嚴格的旅行限制、“清零”政策等,或將威脅香港經濟復甦及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信中呼籲港府放寬防疫限制,爲逐步放棄“清零”制定路線圖。

香港特區政府回覆港媒查詢時強調,香港經濟復甦勢頭良好,特區政府目前視與內地“通關”爲首要目標,會繼續力爭“清零”,持續採取嚴謹而必要的防控措施,以積極落實“外防輸入、內防擴散”防疫策略。

ASIFMA首席執行官馬克·奧斯汀(Mark Austen)在信中表示,對特區政府致力於降低新冠疫情對香港社會的影響表示讚賞,也注意到香港經濟已經開始復甦,預計今年GDP增速可達6.5%。

但他隨即話鋒一轉,稱對香港長期的經濟情況表示擔憂,目前嚴格的防疫措施,有可能導致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競爭力以及經濟復甦“受到威脅”。

信中稱,除非對許多跨國總部所在的主要通道(如歐盟、英國和美國)放鬆旅行限制,否則香港的國際聲音將“變得更弱”,對香港經濟復甦沒有幫助。

這封信還稱,金融服務業,人才和商業運營離開香港的情緒“越來越強烈”,由於特區政府目前“高度限制性的新冠疫情政策”等因素,90%的受訪機構表示它們在香港的業務受到了“中度”或是“嚴重”的影響。而包括旅行限制等因素在內的運營挑戰,讓48%的公司正考慮將員工或職能移出香港。

信中提出了對港府的建議,包括確立路線圖逐步退出(exiting)目前的“清零”政策;分階段放寬防疫限制,逐步縮短境外返港須隔離21天的措施,精簡機場檢測程序,收窄對輸入病例密切接觸者的定義等等。總之,要港府接受“與新冠共存”是最終結果,讓香港企業、家庭和社區能“有效規劃未來”。

ASIFMA是一個獨立的區域性行業協會,由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律師事務所以及市場基礎設施服務供應商等 150 多家領先的買方和賣方金融機構組成。

對於ASIFMA的這封信,香港特區政府在回覆《南華早報》等港媒查詢時指出,特區政府在過去一年多的抗疫策略和目標,是以香港社會整體福祉爲依歸,包括考慮市民的期望及對經濟的影響。事實上,自5月以來,香港大部分時間均沒有本地個案紀錄,基本上已達致“清零”的目標。經濟復甦勢頭良好,並在一項國際媒體編制的“復常指數”中,持續高居榜首。

政府發言人表示,在日常生活回覆正常後,香港市民現在最期盼的,是恢復跨境人員流動,特別是與內地“通關”。隨着香港疫情持續穩定,政府現在視與內地“通關”爲首要目標。

發言人提到,有些國家和地區從“清零”目標改成所謂“與病毒共存”策略後,感染、入院及死亡人數均有所上升。

發言人表示,會繼續以力爭“清零”爲目標,持續採取嚴謹而必要的防控措施,以積極落實“外防輸入、內防擴散”防疫策略。而特區政府也獲悉金融業界對防疫措施的意見,會與業界保持聯絡,瞭解他們的困難及關切。

目前香港依舊維持着嚴格的防疫措施,尤其是在防止境外輸入方面。而這些舉措也讓香港近期有效控制住新冠疫情,已多日沒有本地病例出現。據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10月25日通報,過去14天,香港累計新增62例確診病例,全屬輸入個案。

另一方面,疫苗接種也在逐步推進,截至25日晚8時,有65.3%的香港市民完成疫苗接種,68.2%接種第一針疫苗。

隨着香港各界呼籲與內地“通關”的聲音越來越強烈,港府也在積極調整防疫政策。香港特首林鄭月娥10月26日宣佈,特區政府擬取消大部分來港豁免隔離檢疫的羣組,僅保留跨境司機等必要、緊急、或影響香港日常運作的人士繼續豁免,以期增加內地對香港防疫措施的信心,從而批准“通關”。

特區政府早前與內地代表舉行疫情防控工作對接會議,探討逐步有序恢復“通關”所涉事宜。林鄭月娥表示,特區政府已收到內地方面的建議,並就建議再次向中央提交意見,說明香港可在哪一方面配合,令兩地防疫措施更爲一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