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納斯達克交易所向聯拓生物(LIAN.US)正式發出了准許公司發行的ADS在納斯達克交易所登記掛牌的通知,持續了2個多月的中概股赴美僵局有望就此打破。而這家即將在美股上市的生物醫藥中概股公司也成爲了業界眼中的“歷史見證者”。

智通財經網觀察到,近日,聯拓生物已經更新了招股書。此次公司IPO計劃發行2031.25萬股ADS,發行區間價爲每股ADS 15-17美元,按區間上限計算,聯拓生物的IPO估值約爲18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與不少生物醫藥中概股公司不同,聯拓生物並非成立於中國,而是由美國生物醫藥投資基金Perceptive Advisors孵化的生物科技公司,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其在中、美兩國均有運營,其主要通過與全球知名生物製藥公司合作,將先進療法和創新藥物引入中國和其他亞洲主要市場。除控股股東Perceptive Advisors外,聯拓生物還與輝瑞BridgeBio達成了深度的戰略合作關係,兩者同樣是聯拓生物的投資方。

簡言之,這家公司從成立之初就是主打“License-in”策略,並取得了顯著成效,這也是投資者值得關注的地方。

生物醫藥License-in企業典型

自2018年,國內開啓“4+7”藥品集採,醫藥市場的格局便出現了顛覆性變化,隨着仿製藥紅利時代漸入尾聲,創新已成爲各大藥企爭相喊出的口號。而在通往創新的各條捷徑中,最遠的是埋頭自研,而最近的便是從海外市場引入創新項目。

由於自研通常時間長風險高,因此作爲緩解自研壓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授權引進模式已逐漸被全球業界所接受。通過授權引進的方式,產品可以做到與世界上先進產品幾乎同步的產品週期,這就意味着能夠第一時間進入某一國家的市場,建立先發優勢。

同時,相較於以進口模式進入某一國家的國外其它競爭對手,引進方企業可以充分利用本土優勢,享受政策紅利,較快地取得上市許可。

正是因爲有以上優勢,授權引進在“創新搶跑”的中國市場非常喫香。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中旬,中國藥企的海外License-in項目共計45項,涉及到32家國內製藥企業。

從覆蓋的適應症領域來看,引入產品主要用於腫瘤治療,佔比約爲40%,其餘項目主要集中在免疫炎症、神經疾病、傳染病及內分泌領域。單項交易TOP10項目合計交易金額約爲32.88億美元。而從交易數量來看,聯拓生物以5項新藥的License-in項目數量居於國內藥企之首。

並且,公司引進的新藥項目擬治療領域廣泛,適應症包括了鼻竇炎、潰瘍性結腸炎、腫瘤、蠕形眼瞼炎和瞼板腺疾病、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

對於一家創新藥企而言授權引入模式雖然從某種意義上降低了初創期企業的風險,但更考驗公司自身的創新研發能力、BD能力和臨牀管理能力,從多維角度出發,投資者也能夠對聯拓生物有更深入地價值理解。

成立9個月達成8筆合作

由於聯拓生物成立之初便主打License-in,在控股股東Perceptive Advisors的推動下,公司BD交易水平起點較高。這也爲其持續開展授權引進項目奠定了基礎。

智通財經瞭解到,從整體產品管線來看,目前,該公司正在開發9種候選產品,涵蓋心血管腎臟、腫瘤、眼科、炎症疫病和呼吸系統適應症,大部分已處於後期階段並已得到臨牀驗證,且其中3種即將進入第三階段的試驗階段。

不難看到,聯拓生物的產品管線均以授權引起方式進行開發。實際上,在公司成立初期,聯拓生物就從Myokardia、BridgeBio子公司Navire Pharma和QED Therapeutics引進了多種潛在突破性治療產品,並且與BridgeBio Pharma達成戰略伙伴關係,聯拓生物可以優先獲得其超過20多種管線產品。

在去年8月聯拓生物成立之初,BridgeBio Pharma就宣佈與聯拓生物達成合作,將其管線拓展至中國。而合作產品便是BridgeBio公司研發的兩款腫瘤產品,包括現正進行3期臨牀試驗的選擇性FGFR抑制劑infigratinib,以及治療因RAS和酪氨酸激酶受體導致的實體腫瘤的SHP2抑制劑BBP-398。

其中,抗腫瘤候選藥infigratinib是一款首創的選擇性FGFR抑制劑,目前正處於3期開發階段,用於治療由FGFR基因異常導致的膽管癌(CCA)和尿路上皮癌(膀胱癌)等疾病。根據協議條款,聯拓生物將獲得中國及指定亞洲市場的商業化權益,並參與infigratinib的臨牀研發。

在聯拓生物成立的9個月內,公司已成功達成8筆授權引進合作。而在2021年,其達成的合作項目便有5筆。

今年3月,聯拓生物分別與ReViral和Tarsus Pharmaceuticals達成了用於治療RSV的小分子藥物Sisunatovir和用於治療蠕形蟎瞼緣炎和瞼板腺功能障礙(MGD)的TP-03兩款產品的開發和商業化合作;5月,聯拓生物與Nanobiotix達成了潛在首創性放射增強劑NBTXR3的商業化和開發合作協議,與Landos Biopharma達成了新藥Omilancor(BT-11)和NX-13的合作協議;6月,公司還與Lyra Therapeutics達成了一款處於臨牀晚期開發階段的鼻內抗炎藥物基質LYR-210的開發和商業化合作協議。

正如上文提到,授權引進模式考驗公司自身的創新研發能力、BD能力和臨牀管理能力。

爲了進一步提高公司實現深入的跨國BD交易,聯拓生物還建立了一個以資產爲中心的跨境合作模式,最大限度地發揮聯拓生物在許可區域和全球資產的價值潛力。此外,聯拓生物招股書還透露,公司將在未來12-18個月內,計劃啓動4項註冊研究,以推動其管線產品在國內的註冊和上市。

而在資金層面,自成立以來,聯拓生物已累計獲得超3.8億美元的融資。其中,除在創立之初獲得Perceptive Advisors初始融資後,聯拓生物在去年下半年再次完成了3.1億美元交叉輪融資。雄厚的資金也成爲支撐聯拓生物持續實現授權引進合作的關鍵。

對標海外頂級Big pharma如輝瑞等靠買項目見長的巨頭藥企,由於擁有突出的自研能力又兼具買項目能力,其常年估值維持在20-25倍,獲得美股市場青睞。因此憑藉自成立起便展示出的很強的“買項目的潛力”,聯拓生物在美股上市後,或引發市場對於這家企業的重視。

但不容忽視的是,對於一家生物藥企而言,長期的核心競爭優勢一定是本質上的真正創新,如何通過授權引入和自主研發形成自己的差異化競爭也已成爲評估企業長期價值的重要問題。由於聯拓生物成立時間較短,尚未完全展現出自身在創新研發及藥政註冊方面的實力,因此這家公司的長線價值仍需時間來驗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