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訂單迴流 代工巨頭稱中國廠區“一天未停”

  作者: 李娜

  [ 根據越南統計總局數據,今年第三季度,該國GDP大幅下滑6.17%,創下20餘年來最大跌幅。 ]

  疫情反覆考驗着全球製造工廠的韌性。

  由於越南政府近期解除了胡志明市與周圍地區的封城防疫措施,大量工人開始逃離疫情嚴重的南部工業區,返回家鄉。當地政府估計,離開人數可能超過200萬人。

  此前,越南政府爲管控疫情維持生產,限制工人出行長達數月之久。10月24日,越南新增4045例確診病例,其中包括境外輸入的17例,以及境內4028例(同比上日增加667例)。

  “供應鏈以及物流問題在這幾個月面臨着非常嚴峻的挑戰,近期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偉創力全球運營亞洲區副總裁黎定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很多的報道里可以看到哪一個國家暴發了疫情,(工廠)基本上停工停產了,但中國的韌性比較強,可以把某一些國家的生產很快速地轉到國內。

  “國內(工廠)基本上從今年大年初一之後沒有停過。”黎定賢說。

  東南亞訂單迴流

  作爲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出口國之一,過去幾年,“越南製造”憑藉着低成本等優勢逐漸受到工廠主的歡迎。

  據記者瞭解,僅在當地設廠的半導體等電子廠商就包括了英特爾、微軟、諾基亞、三星、LG、佳能、奧林巴斯、鴻海、臺積電和富士康等。而手機產業鏈企業則以蘋果產業鏈、中國臺灣企業的消費電子代工、組裝廠、韓國電子工業巨頭爲主,廠房多集中在更靠近中國的越南北部。

  但今年7月以來,越南政府執行了持續3個月的嚴格封鎖,導致工廠大面積停工、工人被隔離,其中胡志明市、平陽省是越南接受外國直接投資最集中,也是疫情最爲嚴峻的兩座城市。

  根據越南統計總局數據,今年第三季度,該國GDP大幅下滑6.17%,創下20餘年來最大跌幅。長期持續的疫情不僅令部分工廠陷入停擺,工人、訂單乃至外資的流失,無不爲當地製造業發展蒙上陰影。

  “越南政府採取了嚴格的防疫措施,目前的情況是物料、套料短缺,很多材料進不去。”CMA協會祕書長楊述成對記者表示。

  爲了保證生產,一些企業的製造訂單開始從東南亞迴流至國內。

  “根據我們對過去9個月的觀察,還有對未來3個月需求的預測,珠海園區跟去年相比會有一個長足的進步。其中的一個原因在於中國疫情控制得比較好,海外生產受限,所以很多客戶把訂單轉移到珠海園區來做。”偉創力珠海園區總經理王貴華對記者表示,東南亞(訂單)會比較多,從全球製造業的分佈可以看到基本上是在東南亞、印度這些國家,而受到疫情影響的國家基本都會有訂單迴流到中國來。

  而作爲蘋果供應商之一,藍思科技也曾在越南疫情發生後表示,已與客戶就重新調整生產安排進行溝通並達成一致,原本在越南生產的相關產品已安排在湖南相關園區銜接,預計不會對客戶產品交付帶來負面影響。

  記者注意到,蘋果代工廠之一的富士康也在加大國內員工的招聘力度。鄭州園區此前的招聘信息顯示,若產線上的新員工在職滿90天,將獲得至多8500元合夥人獎金,這一金額是5月底3500元的兩倍之多,而今年內其調高價碼次數已超過三次。這一行爲也被外界認爲是訂單迴流的信號之一。

  在供應鏈重構中尋找機會

  目前,越南所在的東南亞已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如今越南國內大批工人離職,無疑進一步加劇了全球供應鏈的緊張狀態,從防疫物資短缺、生產停擺,到疫苗供應不足、製造業“缺芯”,供應鏈風險問題正在世界範圍內越發凸顯。

  中國信通院此前披露的一組調研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成熟工藝的緊缺不僅使全球汽車累計停產約300萬輛,亦導致手機芯片的供貨週期從3個月延長到12個月。而拖延9個月交付期的企業,主要集中於話語權偏弱的手機小廠,具備一定實力的大廠基本能將延期控制在一個月左右。

  新華社在《十問中國經濟》中提到,越來越多國家認識到,供應鏈佈局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外部衝擊下,供應鏈條越長,斷裂風險也越大。談及供應鏈,業界熱詞已由前幾年的“低成本”,轉換爲如今的“復原力”。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考慮兼顧生產效率和產業安全,全球供應鏈調整加速。

  其中,供應鏈本土化、區域化、分散化趨勢更加凸顯:美歐等經濟體加快出臺製造業回遷計劃,加速全球供應鏈向本土化佈局。跨國公司在收縮全球供應鏈的同時,進一步推動供應鏈向近鄰區域化集聚;爲降低集中採購風險,讓全球採購多元化、分散化,包括增加中國以外的採購來源地。

  來自於德勤的一份報告顯示,企業正在重塑備份能力以及建立靈活的供應鏈。例如,豐田在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重新分配了標準零部件的製造網絡,這樣供應網絡中的多個節點就可以擁有相同的生產能力。此外,柔性製造也將提高供應鏈彈性。通用汽車在阿根廷、波蘭、泰國和巴西的工廠都遵循相同的設計、模板和製造流程。因此,如果一個地區遇到問題,其他工廠可以立即提供支持。

  “產業鏈安全平穩,需要全產業鏈協調同步進行,而目前全球卻處於最不協調階段。”楊述成對記者表示,爲應對這種挑戰,中國企業也在積極面對及改變,一方面維持中國製造,把可能的安全產業鏈做好做全。另一方面拓展全球製造,積極延伸海外投資。“也就是不管產業鏈如何發生變化,我都在安全鏈上。”

  在他看來,中國雖是製造大國,但“原動力”及高效原材料如芯片等大多不在中國,所以中國產業鏈也並不“完全安全”,目前中國也在抓緊“復原力”,但這需一段更長的時間,如何度過短期的艱難,是每個中國企業面臨的挑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