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8億存款莫名被質押,到底誰動了儲戶的錢? 

這兩天,一起“28億存款莫名其妙遭到質押”的事件受到社會關注。一家名爲濟民可信的醫藥企業,聲稱自己在渤海銀行的28億存款,在不知情的情況被銀行用作質押物,爲另一家企業提供了貸款擔保。

2021年8月19日下午,濟民可信集團下屬子公司——無錫濟煜山禾藥業的總經理於江華,突然接到了一個江蘇南京區號025開頭的電話。對方介紹自己是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的櫃檯工作人員,稱有人正在櫃檯辦理山禾藥業一筆額度爲5億元的存款質押業務。

無錫濟煜山禾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於江華:

我就去詢問了我們公司的財務,回覆是沒有人在那辦業務。

隨後,於江華回電要求銀行立刻停止受理相應業務。她告訴記者,就在接到電話的3天前,他們公司纔剛剛往賬戶存入了一筆5億元存款。隨後,她將情況上報給了母公司濟民可信集團。財務人員向記者介紹,從去年11月起至今,他們的兩家子公司共在渤海銀行賬戶內存入存款33億元,主要購買的是一款名爲“新易存”的定期存款產品。接到電話第二天,他們發現賬戶中除了最後那筆5億元,其餘存款都無法支取。

江西濟民可信集團資金管理部經理 巢昺:

(渤海銀行)總行客服明確告訴我們,我們的存款質押了。

江西濟民可信集團法律事務部總監 王慶春:

8月20日銀行的人跟我們聯繫,說要跟我們見面解釋這個事。

王慶春介紹,8月21日見面當天,對方一共來了4個人,其中2人爲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營業部總經理和總經理助理,另2人據介紹來自貸款方公司——華業石化南京有限公司。也就是說,濟民可信的存款,是被質押給了這家公司作爲貸款擔保使用。但是,他們企業跟這家公司之間並無任何關聯,也無業務往來。

根據濟民可信方面給出的會面錄音,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的人員給出的解決方案,不僅未能解釋他們的存款是如何被質押的,還希望他們能再質押5億元,繼續幫助第三方企業貸款擔保,這一方案讓存款方人員感到費解,無法接受。

濟民可信集團的王慶春表示,由於存款一直被質押,8月24日晚,他們又帶着正式的通知函,前往渤海銀行南京分行交涉,依然沒有結果,但第二天他們卻收到了銀行人員發來的一份擬好的申請書。內容以濟民可信子公司爲落款,向銀行申請延期劃扣被質押存款。當晚8點多他們查詢時發現,公司賬戶已被劃扣了5億元。

江西濟民可信集團法律事務部總監 王慶春:

第二天又返還了5000多萬。我們去櫃檯,要求他們把從開戶以來的業務材料調取給我們,他們拒不提供。

屢次溝通未果後,9月3日,濟民可信子公司向江蘇無錫警方報了案。

江西濟民可信集團資金管理部經理 巢昺

:已經划走了4.5億,目前還有23億是處於質押狀態。

記者調查發現,在隨後的9月10日和9月13日,貸款方華業石化及其母公司,又出現了數筆將子公司股權出質給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的記錄。但當記者試圖與這家公司取得聯繫時,電話卻始終無人接聽。

渤海銀行方面,則於10月24日發佈公告稱:“發現企業間異常行爲,已向公安機關報案,依法尋求司法解決。”並承諾維護客戶合法權益、保障資金安全。隨後,濟民可信集團公開發文“六問渤海銀行”表示質疑。

記者電話聯繫渤海銀行南京分行覈實相關情況,但並未得到實質答覆或回電。

調查中記者瞭解到,目前這一案件還在警方調查階段,未形成最終結論。其核心疑點在於,濟民可信集團的存款被質押過程中,是否有完備的相關手續材料?材料究竟是由誰提供的?銀行方面又是否嚴格覈驗?

濟民可信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早在今年3月,他們的子公司在審計時,會計事務所還曾向渤海銀行南京分行進行詢證,確認相應存款“不存在凍結、擔保或其他使用限制”。從事發後的溝通情況來看,存款當時已成爲第三方貸款的質押物。

銀行業內人士(電話):

在銀行實際開展業務的過程中,較少遇到這種兩個互不關聯的公司這樣做擔保的情況。

記者瞭解到,如果要將存款作爲質押物,辦理時一般需要提供多項證明材料,正常情況下銀行端審覈也較爲嚴格。而濟民可信集團反覆強調,2個多月以來,他們並未看到任何相關材料。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 李源:

這個事件中最核心的環節就是質押保單是如何出具的,這是銀行目前需要向社會大衆解釋的一個問題。如果是第三方的公司製造了一些虛假的材料等,毫無疑問是屬於騙取貸款罪。如果是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沒有盡到審慎審查的義務,有可能構成我國刑法所規定的違規出具金融票證罪。如果能夠查證屬實的話,有可能會承擔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