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特写|看到这张照片,港版火神山医院的工人们流泪了

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的墙上,有这样一张照片:远看是一幅画,工人、医护人员和消防员目光望向香港临时医院(后定名为“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近看,在这幅画像上,有5000多张小小的人物照片,他们正是香港临时医院的建造者。

为纪念这次项目的胜利完成,中国建筑国际把5000多名参与者的照片合在一起,制作成一张巨幅海报,参与该项目的绝大多数人都能从海报中找到自己。

香港临时医院又被称为“港版火神山医院”,是中央支援香港抗击新冠疫情的超级工程,本须用4年才能建成的项目,仅用时四个月就完成,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

而大国建造,正是这些普通平凡的人一砖一瓦建设出来的。

“我很想走近摸这张照片,因为每张小小的照片上是每一位辛苦付出的工人,他们忍受着风吹雨打,才让这个惠民工程诞生。”香港特区政府建筑署署长何永贤说道。

有一天,何永贤来到项目工地附近开会,当她看到这张巨幅画像时,她感到非常震撼,“每一位参与者的功劳被记录了下来,他们觉得自己的付出被珍重。他们做出的贡献对香港、国家乃至全世界的意义都很大。”

中建国际医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毅看到,在香港临时医院建设期间,很多工人收工后,来到海报面前驻足观看,他们流泪了。

有位香港的清洁女工在海报上找到了自己。她也激动得哭了,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为香港为社会做出了努力。

照片的背后,是一段段关于生命至上的故事。

香港临时医院是全球首家运用组装合成建造(MiC)技术建造的负压隔离病房医院,病房单元全部由中国建筑国际设在珠海的海龙工厂生产,再运到香港现场组装。

一位项目内派工程师回忆,“这单项目是祖国支援香港抗疫的重大项目,当时正值MiC生产的高峰期,一个MiC就是一间守护生命的负压病房。”

不巧的是,当时他的母亲意外受伤骨折,母亲知道他项目生产正忙,没有第一时间告诉他。后来,舅舅无意中说漏嘴,他才知道这件事。

当时他心里非常担心着急,但考虑到如果临时请假回家,自己所负责的部分工作有可能会因为失去有效管理而出现进度、质量问题,进而影响到这个项目大局。

跟家人商量后,受伤的母亲由父亲来照顾,他决定承担起责任,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完美完成后再回家探望。

香港临时医院及社区治疗设施项目在香港赤鱲角,因而被工人们称为“赤鱲角之战”。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因场地限制,香港亚博馆内部无法使用大型机械作业,只能使用叉车卸货,工厂用卡板独立包装每件单元件,每个单元件重量不超过90kg,由人工搬抬组装。

那时候完成一天工作的工人们,在吃饭的时候,手中的筷子都在不断抖动,艰难地将眼前的菜一点点送入口中。

张毅依然记得,当时,香港临时医院的病房单元需要从内地运过来,再由人工搬运到工地上组装。香港的货车司机很热情帮忙,每次搬运完,手都酸到举不起来,中午只能趴着吃饭,他说,“平时没有机会帮国家做贡献,现在国家有需要,义不容辞”。

就是这样一群“吃饭都困难”的人,靠手工搭建了香港防疫的一道长城,将香港来势汹汹的第三、第四波疫情阻挡在外,守护起香港市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