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河北,記者 張良德)訊,今年中藥材的上漲“姿勢”與往年不同。之前年份更多的是單一品種或多個品種受“黑天鵝”事件影響或人爲炒作而爆漲。而今年則是普漲,漲勢的背後除了有資金炒作外,還疊加了政策及氣候的影響。

政策+氣候影響 中藥材價格走出低迷

財聯社記者近日在河北省安國數字中藥都採訪時,某藥材批發商稱:“中藥漲價今年比較明顯,漲價的因素很多,比如宏觀經濟原因,新藥典的實施,種採成本的上漲,以及一些行業外資金的介入。”

該藥材批發商告訴記者:“今年兩個政策都對中藥市場有一定影響,一是新實施的《中國藥典》,對農殘標準提高了要求,不符合新標準的藥材就不能用於生產,而符合要求的藥材價格就會上漲。但常年種植的土地地表農殘想要達標需要數年時間,如此一來種植面積減少。除此之外,‘退林還耕’政策的實施,也使一些草藥和藥用樹木種植地塊退出,改種糧食。”

此外,由於各地土地承包價格上漲,以及中藥種植人羣老齡化和農村人口減少,實際從事種植或採摘藥材的勞動力減少,人工種植和採摘成本不斷上漲。亳州某藥材種植戶則對記者表示:“中藥種植看似簡單,但由於有各種標準,實際門檻很高,需要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技術,相對而言,種藥材是個辛苦活。”

對於藥材價格的小幅上漲,部分中下游商戶表示可以理解接受。亳州某飲片廠秦經理稱:“其實當前漲價的也不只是藥材,蔬菜糧油價格也有上漲,一些藥材適當漲價,藥農收入提高,種藥積極性也能提升一些。”

安徽中藥材協會專家對財聯社記者介紹道:“今年亳州市場2600多種中藥材,有400多種價格上漲。”安國某中藥飲片公司負責人也表示:“公司常用的六七百種中藥材,漲價的大概80%,只有個別品種降價。”

漲價始於2020年,藥通網信息主編鄭智文告訴記者,“2020年之前中藥市場行情低迷,當年因抗疫部分中藥品種開始活躍。進入2021年,整個市場價格開始出現較大幅度上漲。”

而一些機構和資本似乎也看到了中藥材市場這塊“蛋糕”,據亳州某藥材經銷商稱:“當前宏觀環境影響下,地產等行業不景氣,有炒房團或者資本也在進入中藥市場,憑藉資金和信息優勢,直接囤貨以待價格上漲。”

受突發因素的單品價格易坐“過山車”

“中藥材市場是一個小市場,市場供需關係‘弱平衡’,像抗疫用藥、天氣災害、進口突減等造成的藥材價格變動,都屬於突發因素影響供需變化導致的。”安國某藥材批發商這樣告訴記者。

藥通網鄭智文介紹道:“2020年初,中藥抗疫帶動了清熱解毒類藥材的價格上漲,板藍根、廣藿香等藥材價格漲幅都超過1倍。疫情控制後很快便恢復正常。”

當前是突發氣象災害影響市場供需。財聯社記者在安國中草藥市場調查發現,商戶普遍反映由於雨水災害影響,近期市場上山西、陝西、河南等地中藥材價格明顯上漲。部分藥材漲幅驚人,生地每公斤從14元漲到40元,沙苑子價格也從43元漲到了85元。

河南地黃種植戶小馬告訴記者:“河南焦作附近地黃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30%左右,因降雨災害,地黃出現根腐,當地六成絕收,搶收的也是預產7000斤挖出來只有5000斤,當時市場價格上漲了10元。近期因爲山西也有強降雨,而那邊產量更大,市場價格一下就突破了40元。”

安國某中藥飲片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中藥種類雖然多,但是單一品種的市場供需量都比較少,且種植區域比較集中,當有突發因素影響了主產區的產量,一夜之間這個品種價格就會出現巨大變化。”對此,鄭智文也表示認同:“近期漲價的沙苑子,主要種植地區就在陝西渭南大荔和臨潼,當地因爲降水減產,影響了這個品種在整個市場上的供給。”

對相關上市公司影響有限

中藥材產業鏈從種植端到流通端再到中成藥生產企業,哪些企業在中藥材此輪上漲中受益、又對哪些企業造成影響?

業內現在普遍認爲,在行業中間的醫藥流通領域企業,如果主流中藥材庫存較大,將會在本輪中藥漲價行情中成爲受益者。記者對此向老百姓(603883.SH)、漱玉平民(301017.SZ)等多家流通領域上市公司進行了採訪,對方表示需要向其他部門進行求證,但截至收稿時尚未得到回覆。而大參林(603233.SH)方面則表示暫不接受相關內容採訪。

而在中成藥生產企業方面,涉及上市公司旗下藥品的部分中藥原料漲幅較大。中草藥原料方面,多數相關上市公司表示,公司產品主要原材料以自行種植爲主,能避免市場價格波動。而部分貴重中藥需要用到的天然藥材原料價格也有較大幅度上漲,由於此類原料多數外採,或對部分企業產品生產成本有一定影響。

另外,帶量集採或對中成藥產品利潤進一步壓縮,如以發酵蟲草菌粉爲原料的百令、金水產品,在本次十九省中成藥集採中成爲十七個帶量集採產品之一。有中成藥生產企業表示:“按照過往藥品集採的情況看,中標企業的產品價格將較當前市場銷售價格有20%左右的下降。”

據基金公司人士分析,由於品牌中成藥的產品毛利較高,因此中藥原料價格上漲時,企業承受能力較強,但對企業利潤會有一定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