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風和暢、丹桂飄香。2021年10月26日上午,中國書協理事、江蘇省書協副主席、南京市書協主席、著名軍旅書法家謝少承老師應邀以《王羲之書法審美與當代創作》爲主題,給江蘇藝術基金2021年度藝術評論人才培訓班的學員們做了精彩授課。

作爲成長於江南的軍旅書法家,謝少承老師對王羲之的書法有着深入而獨到的研究,他從哲學與美學的角度出發,通過三個方面向學員們解析了王羲之書法的審美元素。

其一是王羲之靈魂深處的“中和”觀。謝少承老師說,儒道釋三教合一的“中和”思想,滲透在王羲之書法審美中,表現出不激不厲的創造個性,志氣平和的創造心態和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創造手段。“中”是中正,是合乎天理人情的操守;是不偏不倚,恰到好處的狀態;是合理、合宜、恰如其分的藝術追求。“和”強調陰陽互補,矛盾雙方對立統一,均衡和諧而達“和”。

其二是王羲之作品中透露出的對對立統一規律的認識。謝少承老師強調,“中”不代表創作思維上的中規中矩,不敢越雷池半步;“和”不是和氣一團,搞章法結構上的平均主義。王羲之作品中透露出的“中和”觀,最具體的表現就是對對立統一規律的恰當地把握和運用。

講課過程中,謝少承老師不時以王羲之《小園帖》《二謝帖》等名帖中的字句爲例,把理論知識融入到具體事例中,通過對名帖的局部進行剖析解讀,讓學員們對王羲之書法中所蘊藏的審美觀——即“曲與直”“方與圓”“奇與正”“虛與實”“遲與速”對立統一的“矛盾之美”有了更清晰直觀的瞭解。

其三是王羲之所處時代的整體美學氛圍,即“晉韻之美”的表現形式。謝少承老師說,晉人之“韻”究竟是什麼?它的外在形質和內在表現究竟有哪些?自古及今都無明確答案。

但是要討論王羲之書法的審美元素,這個“韻”字又是無法迴避的命題。爲此,謝少承老師結合中西方美學研究的成果,對晉韻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進行了客觀分析。認爲晉韻存在於合於審美的變化曲線之中;存在於含蓄蘊藉的筆墨技巧之中;也存在於巧妙的結構對比之中。

最後,謝少承老師重新回溯王羲之書法之美的歷程,並結合自身臨習、創作經驗,從《蘭亭序》法無定法談起,探討了起筆不藏鋒的原因、結構和筆法的靈活多變的形式表現。提出了《蘭亭序》臨摹中達到形、神、意的結合的三個步驟和方法。進而認爲,要掌握其變化多端的技法特徵和豐富的精神內涵,除亦步亦趨的技法學習外,還要從它的外延着手,達到更深層次的理解和領會。

授課結束後,謝少承老師還對部分學員提出的問題進行了細緻解答,釋疑解惑、乾貨滿滿,其獨到的見解和中肯的建議讓學員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通訊員 徐玄曄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