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截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张瑾

年近七旬的李大爷因为最近新买了一部智能手机而犯了难:新手机能设置“老年人模式”,屏幕上的字号变大了,看起来眼睛轻松了不少,可屏幕上的一大堆App让他无所适从,哪些是自己会用到的,要用到的那些App里又可能暗藏哪些陷阱?近日,有记者在天津、上海、江苏随机采访了多位老年人,“不会用”问题大有人在。

根据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老年群体网民规模增速最快,截至今年6月,5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28%。面对智能手机,这些人群中像李大爷一样心存困惑的老年人不少。不难看出,政策引导之下,很多手机厂商、App等纷纷推出“老年人模式”。但是操作显然跟不上推出速度,要让老年人更好享受数字红利,优化“老年人模式”也要急速跟上。

“老年人模式”优化应先从技术入手。随着老年机的更新,老人有视频通话和浏览短视频等需求,在智能手机中设置“老年人模式”,虽然设计的初衷是既能满足他们使用智能化产品的需求,又能让他们“接受起来不太累”。但是,智能设置也要全面考虑他们的现状,比如普通话说不标准,语言不能转换;面对跳出来的广告不会屏蔽;拍摄中遇到的问题不会储存发送等。要化解这些问题,只有在设计功能上更加适老,如将字号变大,提高文字和图标颜色与背景的亮度,增大按钮和文字连接的点击响应区域,将提醒功能设置更加完善,才能更好满足老年人群体的需求。

“老年人模式”优化后期培训要跟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消融老年人的“数字鸿沟”,手机厂商、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多渠道开展对老人的信息技术培训。一方面,手机厂商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录制好短视频,提前放在桌面上,让老人拿到机器学习起来也方面;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社区、老年大学等组织,应常态化地对老年人使用智能化手机进行指导培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中老年网民加速融入互联网生活。

“老年人模式”在安全上也要更优化。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一些App纷纷进行了探索,但是智能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作用。为了避免老年人使用智能化手机的安全问题,相关企业除了在产品设计、内容建设和用户服务等方面进行安全提醒,在帮助老年用户进行时间管理上也要科学设置;在内容安全上,更提升潜在风险预警响应等级、严厉打击违法广告,努力为老年用户打造安全的内容环境。

总之,“老年人模式”不能只关注模式本身,更要关注老人使用中的后期问题,只有多瞄准后期问题破题,老年人才会更好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