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食鴨全國聞名,南京還被諧稱爲“鴨都”。10月27日下午,南京市第十五次黨代會各代表團分組審議現場,市黨代表,南京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黨委書記,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張屹介紹,目前南京每年銷售7000多萬隻鴨子,但已顯現下降趨勢,這背後代表了農業產業振興亟需突破的“瓶頸”。

產業引領鄉村振興,“南京鴨”還要做得更大

張屹告訴記者,南京鴨消費的頂峯是1.1億隻/年,但近五、六年來呈現出下降趨勢,目前爲7000萬/年。“一方面是本地養殖規模的減少,但更說明南京農業產業的質效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市黨代表,南京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黨委書記,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張屹

張屹介紹,產業振興引是鄉村振興的引領。此前南京市農業農村局專門對南京農業農村的產業要素、產業資源、主導產業、重點產業進行了重點調研,開了100多場調研論證會,梳理出南京有較好基礎、有較大成長空間的8個主要產業,包括綠色蔬菜、優質稻米、花卉、蝦蟹等,鴨產業也是其中之一。

“我們專門對南京鴨產業、鴨市場進行了研究,南京本就不是養殖鴨子爲主,但南京是鴨子的主產區,聚集了種鴨培育機構、有大量鴨加工的名牌龍頭企業、更有廣闊的市場,爲什麼銷售量還會明顯下降?說明有必要要對鴨產業的全產業鏈進行提升打造,找到問題癥結突破產業發展的瓶頸,產業就能進一步做大。”張屹舉例說,例如南京人愛喫的鴨血粉絲湯,通過標準化罐裝流水線生產,一條生產線每年就有上千萬產值。

張屹認爲,應當按照工業化理念、市場化導向,全鏈條打造農業的主要產業發展,努力延長農業產業鏈,使價值鏈更好地留在農村,致富於農民。“鴨產業所面臨的的挑戰與機遇,也是其他南京其它農業主要產業共性問題。再如南京的固城湖螃蟹,如果能夠實現‘錯峯上市’,就能進一步擴大產業鏈,就能給產業帶來更多附加值。”

全市每年3萬“生力軍”返鄉創業,多些再多些!

張屹還介紹,隨着南京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方針的持續落地,南京農村地區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廣闊。目前,全市每年有3萬人返鄉創業,呈現出“逆城市化”的趨勢。這3萬人中,有畢業的大學生、出身農村在城市創業又回到農村的創業者、退役軍人等,年齡層普遍年輕。他們搞民宿、搞產業,能夠有效逆轉以往農村“靠老天喫飯、生產模式老、人口年齡老”的“三老問題”。這和南京農業農村基礎設施的持續提升、產業發展要素的不斷集聚分不開。

“但我們仍要說,農村的人員需求依舊十分迫切。由於農村先天人才缺口較大,加之返鄉創業並不代表每個人都能馬上取得成功,所以還需要吸引更多人才返鄉創業。”張屹說。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可

校對 王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