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不用跑醫院,也不用排隊,拿藥就像取快遞,真是太方便了!”10月27日上午9時許,77歲的尤翠蘭買菜回家,順路來到離家不足百米的蓮花北苑家庭醫生工作室。在“雲藥櫃”上掃描條形碼,只聽“滴”的一聲,藥櫃自動打開,尤翠蘭取走了家庭醫生昨天開具的二甲雙胍、達美康和氨氯地平,前後過程不到一分鐘。

看得見的方便是家門口可以拿藥了,而尤翠蘭不知道的是,從她昨日就診的那一刻起,一整套程序在快速運轉,一系列數據在高效跑腿。

10月26日上午10時,蓮花北苑家庭醫生工作室,全科醫生李瑞完成對尤翠蘭的診療後,在電腦上寫下藥品處方,並同步傳回蓮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此同時,中心的西藥房裏,藥劑師邱玲迅速完成打印電子處方、交由同事配藥、二次覈對等過程;當天下午,家庭醫生助理王學煥來到中心將藥取走,並存入智能“雲藥櫃”;27日上午,尤翠蘭在家門口順利拿到藥品。

尤翠蘭家住南京市建鄴區沙洲街道蓮花北苑小區,從2017年開始就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需要常年用藥。離小區最近的醫療機構是蓮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直線距離一公里多。對很多人來說,一公里並不算遠,但對腿腳不便的老年患者而言,這段路仍然很“長”。

“不管颳風下雨,都要雷打不動去醫院。排隊掛號、看病、繳費、再排隊拿藥,最少要花半天時間。”尤翠蘭說,慢性病需要長期管理和連續診療,每次看病拿藥,都要兒子開車陪同,有時兒子還要從單位請假。這“最後一公里”,是困擾已久的“心病”。這些年,自己最大的願望,就是能不拖累家人,自己看病拿藥。

這幾年,尤翠蘭欣喜地發現,夢一步步“圓”了。

2018年11月,《江蘇省家庭醫生工作室建設管理指南》出臺,提出“在城市社區部署建設家庭醫生工作室”,立足便民、利民,推進家庭醫生服務下沉社區,提供健康管理、用藥指導等不必要在醫療衛生機構才能開展的服務。這一消息,成爲尤翠蘭圓夢的“起點”。

因蓮花北苑小區老年人口和慢性病患者集中,去年6月,蓮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率先在該小區建設了家庭醫生工作室,配備全科醫生和助理,每週兩天在“家門口”爲老百姓進行隨訪和診療,致力於打通居民健康服務的“最後一米”。

“以往家庭醫生的工作分爲‘上門’和‘坐班’,上門隨訪時發現患者需要調整治療方案,但不是在診療環境中,實施難度較大;門診坐班又因患者較多,不能充分了解患者情況。”尤翠蘭的家庭醫生李瑞說,對醫生而言,家醫工作室實現了隨訪和診療的合二爲一,對患者來說,家門口下個樓就能看病。醫患距離越來越近,診療效率也越來越高。

家醫工作室解決了“醫”的難題,但實際操作過程中,拿藥的問題依然困擾患者。尤其是廣大慢性病患者需要常年用藥,依然需要定期跑醫院。蓮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之前也考慮過爲家醫工作室配建藥房,但發藥需要盤點核對,至少需配備兩名專門的藥劑師,基層人員力量跟不上;派人把患者的藥送到家醫工作室,受限於開放時間和藥品儲存條件,也難以實現。

問題怎麼解決?讓數據多跑路,讓居民少跑腿!“雲藥櫃”應運而生。蓮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院長嶽清萍告訴記者,結合家庭醫生工作室建設,建鄴區優選老年人口和慢性病管理人羣相對集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半徑覆蓋不到的位置,上線智能“雲藥櫃”。藥櫃保持2°C到8°C的儲存環境,符合大部分藥品的保存條件,且24小時運行,外觀和使用方法類似智能快遞櫃,患者憑藉處方條形碼就能在“家門口”取藥。

智能“雲藥櫃”,只是“雲尚建鄴”智慧城市建設體系中的一個“小終端”。建鄴區衛健委基層衛生健康科科長班俊敏介紹,作爲建鄴區第二批“我爲羣衆辦實事”清單中的重要內容,截至目前,首批“物聯家醫智慧工作室—智能‘雲藥櫃’—智能問診機器人”基層公共衛生服務系統,已布點全區3個街道6個社區,服務近3萬居民。

五年來,越來越多的“尤翠蘭”看到了現代數字技術的力量,享受了智慧城市建設的利好。尤翠蘭感嘆:“藥房就在樓下,醫生就在身邊,讓我更期待下一個五年。”

交匯點記者 鹿琳

交匯點訊 “不用跑醫院,也不用排隊,拿藥就像取快遞,真是太方便了!”10月27日上午9時許,77歲的尤翠蘭買菜回家,順路來到離家不足百米的蓮花北苑家庭醫生工作室。在“雲藥櫃”上掃描條形碼,只聽“滴”的一聲,藥櫃自動打開,尤翠蘭取走了家庭醫生昨天開具的二甲雙胍、達美康和氨氯地平,前後過程不到一分鐘。

看得見的方便是家門口可以拿藥了,而尤翠蘭不知道的是,從她昨日就診的那一刻起,一整套程序在快速運轉,一系列數據在高效跑腿。

10月26日上午10時,蓮花北苑家庭醫生工作室,全科醫生李瑞完成對尤翠蘭的診療後,在電腦上寫下藥品處方,並同步傳回蓮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此同時,中心的西藥房裏,藥劑師邱玲迅速完成打印電子處方、交由同事配藥、二次覈對等過程;當天下午,家庭醫生助理王學煥來到中心將藥取走,並存入智能“雲藥櫃”;27日上午,尤翠蘭在家門口順利拿到藥品。

尤翠蘭家住南京市建鄴區沙洲街道蓮花北苑小區,從2017年開始就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需要常年用藥。離小區最近的醫療機構是蓮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直線距離一公里多。對很多人來說,一公里並不算遠,但對腿腳不便的老年患者而言,這段路仍然很“長”。

“不管颳風下雨,都要雷打不動去醫院。排隊掛號、看病、繳費、再排隊拿藥,最少要花半天時間。”尤翠蘭說,慢性病需要長期管理和連續診療,每次看病拿藥,都要兒子開車陪同,有時兒子還要從單位請假。這“最後一公里”,是困擾已久的“心病”。這些年,自己最大的願望,就是能不拖累家人,自己看病拿藥。

這幾年,尤翠蘭欣喜地發現,夢一步步“圓”了。

2018年11月,《江蘇省家庭醫生工作室建設管理指南》出臺,提出“在城市社區部署建設家庭醫生工作室”,立足便民、利民,推進家庭醫生服務下沉社區,提供健康管理、用藥指導等不必要在醫療衛生機構才能開展的服務。這一消息,成爲尤翠蘭圓夢的“起點”。

因蓮花北苑小區老年人口和慢性病患者集中,去年6月,蓮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率先在該小區建設了家庭醫生工作室,配備全科醫生和助理,每週兩天在“家門口”爲老百姓進行隨訪和診療,致力於打通居民健康服務的“最後一米”。

“以往家庭醫生的工作分爲‘上門’和‘坐班’,上門隨訪時發現患者需要調整治療方案,但不是在診療環境中,實施難度較大;門診坐班又因患者較多,不能充分了解患者情況。”尤翠蘭的家庭醫生李瑞說,對醫生而言,家醫工作室實現了隨訪和診療的合二爲一,對患者來說,家門口下個樓就能看病。醫患距離越來越近,診療效率也越來越高。

家醫工作室解決了“醫”的難題,但實際操作過程中,拿藥的問題依然困擾患者。尤其是廣大慢性病患者需要常年用藥,依然需要定期跑醫院。蓮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之前也考慮過爲家醫工作室配建藥房,但發藥需要盤點核對,至少需配備兩名專門的藥劑師,基層人員力量跟不上;派人把患者的藥送到家醫工作室,受限於開放時間和藥品儲存條件,也難以實現。

問題怎麼解決?讓數據多跑路,讓居民少跑腿!“雲藥櫃”應運而生。蓮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院長嶽清萍告訴記者,結合家庭醫生工作室建設,建鄴區優選老年人口和慢性病管理人羣相對集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半徑覆蓋不到的位置,上線智能“雲藥櫃”。藥櫃保持2°C到8°C的儲存環境,符合大部分藥品的保存條件,且24小時運行,外觀和使用方法類似智能快遞櫃,患者憑藉處方條形碼就能在“家門口”取藥。

智能“雲藥櫃”,只是“雲尚建鄴”智慧城市建設體系中的一個“小終端”。建鄴區衛健委基層衛生健康科科長班俊敏介紹,作爲建鄴區第二批“我爲羣衆辦實事”清單中的重要內容,截至目前,首批“物聯家醫智慧工作室—智能‘雲藥櫃’—智能問診機器人”基層公共衛生服務系統,已布點全區3個街道6個社區,服務近3萬居民。

五年來,越來越多的“尤翠蘭”看到了現代數字技術的力量,享受了智慧城市建設的利好。尤翠蘭感嘆:“藥房就在樓下,醫生就在身邊,讓我更期待下一個五年。”

交匯點記者 鹿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