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10月27日,家電龍頭創維集團(0751.HK)午後一路颼升,漲幅一度達到67%,最終收盤大漲59.17%。

作爲一隻傳統家電股,創維集團從2016年9月以來,股價一路震盪下滑,截至10月26日收盤,創維集團每股報2.4港元,總市值爲64億港元,27日大漲後總市值已達102億港元。

27日一根突然大陽線,創維集團究竟發生了什麼?

創維進軍光伏產業

前三季度營收大增27275.0%

創維集團大漲的答案就在該公司9月26日發佈的三季報中。

根據財報,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公司錄得營業額爲358.9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3.2%;毛利58.38億元,毛利率爲16.3%;當期溢利及公司股權持有人應占當期溢利分別爲9.99億元及7.6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21%和40%。

報告期內,創維集團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營業額約233.1億元,同比增長40.6%;海外市場則實現營業額125.81億元,同比增長21.3%。

具體業務項目上,創維集團將公司規劃爲多媒體業務、智能系統技術業務、智能電器業務及現代服務業業務的四大板塊。在國內市場中,四項業務分別佔營業額的59.8%、21%、9%和10.2%。

值得關注的是,在公司營收頂樑柱的多媒體業務中,光伏業務展現了最亮眼的業績。

在公告中,創維集團提及,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集團光伏業務收入達到21.9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0.08億收入大增21.82億元,同比大增27275.0%。

而在創維集團的半年報中,光伏業務營收爲8.29億元,也就是說第三季度創維集團的光伏業務收入已達到13.61億元。

創維集團表示,面對未來的巨大市場潛力,公司積極考慮進入清潔能源行業。經過數年考察,決定以相對最爲商業化、標準化的光伏系統集成行業作爲切入點。光伏行業中,分佈式光伏作爲最貼近終端下沉市場及公司熟悉的客戶端零售領域的行業,成爲公司最終的早期主營業務選擇。

創維集團計劃以戶用光伏開端,逐步開拓工商業光伏、用電側綜合智慧能源管理等業務,逐步發展成爲用電側清潔能源產業互聯網的行業領導者。

踩上光伏風口

作爲一家生產彩電出名的家電企業,爲了擺脫對彩電業務的依賴,創維集團近年來不斷佈局新領域。2018年,創維在公司30週年慶典上正式提出了“一三三四”戰略。其中,“一”指實現千億營收,“四”指打造多媒體、智能電器、智能系統技術及現代服務業四大板塊。

2020年1月,創維宣佈成立深圳創維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開始進軍光伏行業。目前,創維集團已成長爲光伏行業中的一匹黑馬,其旗下創維光伏運營超過3萬戶家庭戶用光伏電站,預計2021年全年將建設光伏電站2.5GW。

值得一提的是,創維集團選擇分佈式光伏作爲突破口,而分佈式光伏正是目前勢頭正猛的光伏業務板塊。

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國內9月戶用光伏新增裝機2.14GW,同比增長64.7%,環比增長16.1%,1-9月戶用光伏累計新增裝機11.68GW,在新增裝機中佔比達到45.7%,同比增長121.4%。

對此,廣發證券分析師陳子坤錶示,儘管產業鏈價格持續高企,但國內戶用光伏裝機仍保持高速增長,在整縣推進疊加電價市場化雙重驅動下,戶用光伏需求有望維持高景氣。

多元化引爭議

值得注意的是,創維的多元化發展不僅包括光伏產業,還有汽車業務。

4月27日,已近古稀之年的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爲自己的“第二次創業”親自站臺,並喊出了響亮的口號,“我願意再奮鬥30年”。這一天,一向以“彩電巨頭”爲外界所知的創維新增了汽車標籤,創維汽車品牌正式面世。

據瞭解,創維集團此前以2800萬元將第十二類商標(含運載工具;陸、空、海用運載裝置)所有權及權益授予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以下簡稱開沃汽車)。同時,開沃汽車與創維汽車訂立授權許可協議,永久免費授權創維汽車可在其日常業務下的某些特定產品中使用該商標。商標轉讓完成後,開沃汽車將天美品牌整合進入創維汽車品牌,開沃汽車後續智能汽車也將使用創維汽車品牌。

“創維集團沒有製造汽車的規劃,開沃汽車與創維集團均爲獨立運作公司,創維汽車則是開沃汽車旗下的智能汽車品牌。”黃宏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十年,創維汽車的目標是進入全球電動車第一陣營。

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江蘇開沃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龍八表示:“今年,我們初步計劃交付量達到1.2萬輛,銷售市場是面向國內和國外。隨着產品矩陣的不斷豐富,我們計劃至2025年實現產銷25萬輛的階段目標。”

不過,創維的多元化發展也引起了質疑。

目前看,創維集團一千億營收目標進展並不順利。數據顯示,2018年-2020年,創維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爲402.56億元、372.77億元和400.93億元,基本在400億元規模上下徘徊。今年前三季度營收爲359億元,距離千億的目標相去甚遠。

礪石商業評論分析稱,近年來,黑電企業跨界發展鮮有成功者,康佳、長虹更是深陷多元化困局之中難以自拔。相反,選擇深耕產業鏈一體化的TCL和專注於顯示技術的海信發展則相對更好。因此,與其去追求“千億營收”這一目標,當下的創維集團似乎更應該聚焦家電主業,無論是Mini LED技術的挑戰還是白電業務的拓展,顯然都要比進軍光伏業務更有意義。

編輯|何小桃 蓋源源 王嘉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