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範明昱 濟南報道

10月26日晚,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評獎第二場如約而至,再續熱鬧紅火的民族民間舞盛宴。中華民族自古多民族融合發展,在各個民族的生活實踐中形成了大不相同的生活習慣、民俗信仰、審美範式,當晚,漢族秧歌、土族、黎族、蒙古族、藏族、朝鮮族、拉祜族、壯族、羌族、哈尼族等,正是通過諸多民族舞蹈彰顯着中華民族絢爛的文化底蘊。

攝影 趙廷璽

爲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再現廣大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真實故事成爲舞蹈創作者的關注點,當晚《清清甘泉水》《姥姥的田》《再唱山歌》等置身於新時代全面脫貧攻堅的時代大背景下進行的創作。土族舞蹈《清清甘泉水》是一部基於“扶貧搬遷”的現實題材創作,《姥姥的田》將新農村建設的時代背景與吉林省獨有的袖頭秧歌素材緊密結合,藏族舞蹈《再唱山歌》則借“扶貧致富”的主題舞出藏族人民在時代變遷背景下不斷邁開嶄新步伐的開拓精神。

文藝創作不僅要有當代生活的底蘊,而且要有文化傳統的血脈。在深入挖掘傳統文化與世代相承的民族精神方面的舞蹈作品異彩紛呈,取材於非物質文化遺產——“跳娘舞”的黎族女子羣舞《生生迴響》,在回望海南黎族民間傳統文化的同時寄託對大自然的歌頌。《果沃情》則通過挖掘西藏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彈撥樂器——“果沃”琴,在古老的民族傳統文化中創作民族藝術的時代風貌。民族精神是民族舞蹈之“魂”,哈尼族舞蹈《鷳》以古老的民族圖騰“白鷳鳥”爲創作出發點,結合哈尼族獨特的棕扇舞元素,抒發哈尼族勇往直前、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攝影 趙廷璽

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因此,文藝創作者必須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導向,走入生活,創作出貼近人民、無愧於人民的時代作品。女子羣舞《柔情似水》走入生活,以勞動人民的生活情趣爲依據,通過“甲搓”的動作素材表現女性的柔美;男子羣舞《尕娃踏浪歸》則通過陝北秧歌展現黃河子孫依戀黃土地的歸鄉之情;舞蹈《走祥雲》走出新時期羌族人民不懈奮鬥,嚮往美好生活的生命步伐;《擺出一個春天》則基於“擺舞”的基本元素展現拉祜族兒女意氣風發建設美好家園的時代精神面貌。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民族民間舞參評作品中出現了在挖掘舞蹈身體動作獨特的語言方式與審美趣味方面的創作嘗試,舞蹈身體語言的抽象性也給予了舞蹈藝術更爲多元的表達空間。例如朝鮮族舞蹈《人潮洶湧》通過民族語彙開掘內心世界的勇敢嘗試,朝鮮族舞蹈《雨形》在長鼓舞的鼓點聲中營造雨意,運用身體語言引出“人與物接”的哲學反思,壯族舞蹈《年輪》寄託於“時間輪迴、生生不息”的舞蹈身體語言之向度開掘,蒙古族舞蹈《絕塵》在飛速馳騁的步伐中寄託“超脫塵俗”的主題表達。另有漢族民間舞《濟南的冬天》將“冬天”擬人化處理,意象化地塑造了濟南“溫晴”,藉助舞蹈意象呈現舞蹈身體語言的自身魅力。

當晚,第二現場點評嘉賓邀請到了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副理事長馮雙白,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北京舞蹈學院院長郭磊。兩位專家對參評作品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之“雙創”精神下的創作嘗試給予認可,並肯定藝術家深入生活的創作方式,指出“深入生活”是舞蹈作品具有鮮活生命力的有力保障。

舞動泉城,荷花百媚生,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評獎活動將精彩繼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