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滁州10月27日电(周坤) “土地没流转前,一家子就靠这5亩地维生,一亩地一年挣4000元都很难。”今年68岁的琅琊区三官街道邓坝村村民朱子敏说。现在,地不用自己种,每年能分8000元,多出来的时间去上班,每个月还能多挣2000元,生活越来越好了。

如今的朱子敏,既是一位农民,还是一名上班族,更是一名“股东”。他所说的上班,就是去村里距家3公里外的邓坝村合赢家庭农场做工。在邓坝村,像朱子敏这样拥有多重“身份”的村民还有很多。

这些改变,得益于琅琊区开展的“村企联建”探索,以党建共建促村企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融共进,更好地服务村民,推进乡村振兴。

10月25日,在合赢家庭农场,十几名村民正在蔬菜大棚内外井然有序地忙碌着,刚刚收完一茬蔬菜,她们又开始种上草莓苗。“年底就能种出草莓,到时候市民就能在这里采摘、品尝、购买,体验农家乐……”农场负责人牛明祥憧憬地说道。

合赢家庭农场成立于2020年,当时在三官街道邓坝村积极联系推动下,该村蔬菜基地项目获得在上海创业的牛明祥青睐,投资了2000万元打造联栋大棚有机蔬菜基地,专供上海市场。项目当年实现产值500万元,带动100余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现在已经建起600亩高标准蔬菜基地,并以此为契机,全村共流转给蔬菜基地1000多亩土地,村集体每年可获得保底收益分红10万元,这将大大增加我们村集体收入,我们成了‘村企共建’的受益者”。 邓坝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副队长赵坤说。

新时代乡村振兴,既要登高望远,更要脚踏实地。在赵坤看来,村企共建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发挥土地资源谋发展,是邓坝村巩固脱贫攻坚,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

在这一理念下,现在的合赢家庭农场不再仅仅种植果蔬,还推出“爱心小菜园”,由当地的企业、学校认领,村民负责实施管理。到了收获季,员工和学生们可以来这里开展党建活动、劳动体验,从而形成生产、休闲、自采体验为一体的乡村蔬菜观光旅游产业链。

在琅琊区,村企联建不是靠行政命令“拉郎配”,而是通过搭建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积极帮助村企“自由恋爱”。

地处近郊的琅琊区西涧街道石马村,一直以来都是供应城市需求的蔬菜基地,于是石马村“两委”顺势而为,成立巾帼蔬菜合作社,将现有的土地从分散化转向规模化经营。

为了大力发展近郊农业,石马村与安徽兴滁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建的“莲虾共作”基地占地1200亩,总投资800万元,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超300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80余名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目前,该村合作社已经成功流转土地2000余亩用于草皮种植和稻虾共作,不仅带动了集体经济,也带动了村民创收增收,让广大村民不用外出打工也能有稳定的收入。同时通过土地置换流转30亩建设用地,兴建石马资源回收中心,每年可带动村集体增收8万元,大大提高了集体和农民收入。

村民王明红说:“以往我们去城里打工,土地就只能闲置,现在合作社统一承包了我们的土地,不但能多一份收入,还可以在家门口企业工作,收入比外出打工都高!”

村企联建,一头连着活跃的社会资本,一头系着崛起的广大农村。琅琊区通过在项目涉及深度上,不拘泥于项目大小,而是因村制宜,科学合理规划,打造乡村特色,让村企联建产生“1+1>2”的聚变效应,确保达到预期效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