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圖/新華社)

“中歐要通過持續高層溝通對話,增進了解互信,減少誤解誤判,妥善管控分歧,加強對中歐關係的政治引領,確保中歐關係行穩致遠。”10月2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同法國總統馬克龍通話時強調。中法領導人此次通話,對中法關係具有定向把舵的重要意義,也爲中歐關係發展注入更多確定性。

中法領導人此次通話的背景較爲特殊。被喻爲歐洲一體化“雙引擎”的德國和法國,一直以來在歐洲對外交往、推進中歐關係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隨着奉行務實對華政策的默克爾卸任德國總理、加上德國內部尚未完全完成組閣談判等因素,法國未來一段時期內將在歐盟內部分擔更多責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法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趙永升認爲,中法兩國領導人此次通話的時間點較爲特殊。一方面,默克爾卸任德國總理,德國能否出現第二個默克爾式政治人物仍是未知之數。另一方面,法國將於2022年舉行總統大選,現任總統馬克龍面臨一定的選舉壓力。因此,中法領導人此次通話是在中歐關係處於新歷史節點的特殊背景下進行的,這與以往中法領導人的通話有明顯不同。

在此次通話中,中法雙方都表達了推動中法、中歐關係發展的積極意願。推動中歐關係行穩致遠,能否堅持戰略自主是關鍵。中歐代表着多極世界兩支重要力量,雙方關係是平等、開放的,不針對第三方,也不受制於第三方。馬克龍近年來提出的“歐盟戰略自主”主張,在當前背景下更具現實意義。趙永升認爲,近段時間以來,美英澳與法國的核潛艇糾紛,以及經常受到美國干擾的德俄天然氣項目等,都說明實現歐盟戰略自主的必要性。在此次通話中,馬克龍做出了“堅定致力於以建設性方式推動歐中關係發展”的表態。法國未來能否在歐盟挑起大梁,歐盟能否堅持戰略自主,與中國一道管控分歧並促進合作,是對未來中歐關係的一大考驗。

由於地理距離、政治制度以及社會文化等原因,中歐之間難免出現分歧。事實上,自1975年中歐建交以來,雙邊關係曾面臨各種挑戰,一路坎坎坷坷,但最終還是邁過障礙,一步步發展到今天。趙永升認爲,中歐互爲重要經濟夥伴,合作領域廣泛,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今年上半年,由於歐洲議會粗暴通過“凍結”中歐投資協定審議的動議,給中歐投資協定的生效蒙上陰影。如果不能正確相互認知、理性處理分歧,中歐關係便容易因意識形態差異等次要因素陷入困境。妥善管控分歧,纔能有助於中歐關係行穩致遠。法國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在此次通話中馬克龍就表態“希望歐中投資協定早日生效實施”。

聚焦務實合作,纔是中歐關係發展的正途。在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大背景下,多邊主義受到挑戰,全球貿易投資受阻,而作爲主要經濟體的中歐,有責任也有義務通過深化務實合作來爲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發展動力。雙方應該緊扣中歐企業和百姓需求,進一步釋放互聯互通、數字技術、綠色環保、科技創新、醫療衛生等領域合作潛力,擴大中歐關係合作面。2020年,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之下,中歐經貿合作已經充分展現出了強大韌性。在“後疫情”時代,中歐經貿合作更有理由打開新的空間。趙永升認爲,不論是中法,還是中歐之間,實際上有很多值得深化的務實合作領域。比如,法國十分欣賞作爲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方面作出的積極努力,而這些完全可以成爲中法乃至中歐推進務實合作的新抓手,通過在全球性議題上的合作不斷增信釋疑,不斷增加彼此政治互信。

當前,百年變局深刻演進,世界疫情跌宕起伏,中法不僅需要不斷推動雙邊關係發展;也需要攜手應對全球挑戰,爲世界局勢注入更多穩定性。(陳洋)

海外網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編:陳洋、毛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