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叮铃铃……伴随着清脆的铃声,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四年级教室里的语文课开讲了,虞老师的话语萦绕在教室的每个角落,“同学们,在《我与环境》的实践活动中,你们通过手抄报的形式,每个人都加入到了环境保护的行列中,那你们能说说我们如何保护环境吗?”随着虞老师边说边写,粉笔灰沙沙地掉落,孩子们的眼睛亮了起来,踊跃的进行着发言:“我加入到光盘行动中,并告诉身边要人珍惜粮食。”“在日照充足的情况下,我会随手关灯,节约用电。”“我将垃圾分类的方法做成了宣传海报”。

  节能环保不仅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进行了实践,更走进了他们心里。而这些表现不单单来自学校对于“绿色校园”环境保护的熏陶,更与虞蕾老师带领孩子们开展“垃圾分类”与“光盘行动”为主的志愿活动密不可分。

  知识通过传递才有力量

  虞蕾除了是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也是一名致力于做公益的志愿者。2016年,她在志愿北京注册为实名志愿者,并成立了“博衍文博志愿服务分队”,带领身边的孩子们一起投身到志愿服务当中。

  在她的感召下,“博衍文博志愿服务分队”由最初的三十多人,发展到了345人,累计提供了16756.5个小时的志愿服务。当记者问起她的志向初心时,她对记者说:“一个人价值的实现应当在回报社会中体现。为他人做出贡献的时候,我也能从中收获不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嘛。”

  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虞蕾感到一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于是她决定发动班级的同学们一起加入到志愿服务的大家庭中。她带领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走进中华世纪坛,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们提供讲解服务。“一位很有名的志愿者说过,知识通过传递才有力量,我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育人,让孩子们更有社会责任感,用生命影响生命。”虞蕾说。

  一直在志愿服务的路上

  三年级的小叶是虞蕾的学生,也是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天生胆小的他虽然很羡慕其他同学可以在博物馆进行讲解,但自己却很抵触,不愿表达。虞蕾得知了这个情况后,主动提出做小叶的第一个观众,让小叶迈出第一步。她还告诉小叶了一些“小妙招”,“在讲解的时候,你如果感到害怕,可以看着听众的下颏或脑门,看不到眼睛就不会那么紧张了。”虞蕾至今还记得小叶第一次讲解成功后,抱住她激动地说:“老师,我终于成功了!”那一刻,她感到很欣慰,一切都是值得的。

  虞蕾工作之余,不是在做志愿服务,就是在去做志愿服务的路上。连续三个春节,她都在博物馆为观众、小小志愿者的服务中度过。甚至在夜里发着高烧的情况下,还坚持为学生改讲解词的稿件。“我们从大年初一开始上岗,得到好评如潮,社区的党员听完以后盛情邀请小朋友到社区讲解,这个时候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虞蕾说。

  创新方式得到广泛认可

  除了日常博物馆参观讲解服务外,虞蕾还带领志愿者团队连续两年参与了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海淀区中华世纪坛承办北京国际设计周志愿服务,2018年“致敬中国设计40年”、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国家形象”活动。他们为全国各地的参观者乃至世界友人展示中国的发展与变化,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彰显了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她还带领孩子为藏区捐衣物,为长者公寓的老人送慰问,更投身到践行“垃圾分类”“勤俭节约、光盘行动”中,从校园到社区,都能看到他们行动的身影。

  作为团队的队长与灵魂人物,虞蕾从未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停下志愿服务的脚步,反而探索了新的服务方式。她和志愿者团队凭着满腔赤诚、持之以恒,得到了博物馆志愿者、学校同学、学生家长、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

  2021年,虞蕾被认定为五星志愿者,同时荣获“海淀区十大明星志愿者”称号。“我会继续努力,带领着我们的团队变得更加优秀,并呼吁身边人更多地投入到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的奉献中,让爱点亮爱。”虞蕾说。(记者 刘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