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剛、胡豔秋夫婦看着兒子的獎狀、獎盃很欣慰。本報記者 崔 治 攝

管晨宇因捐髓救父獲評“遼寧好人”。(採訪對象提供)

本報記者 崔 治

核心提示

管剛是錦州市義縣白廟子鄉項家臺村農民,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不料天有不測風雲,三十出頭時罹患白血病,妻子胡豔秋不離不棄,患難與共,用辛勤勞作撐起這個風雨飄搖的家,還成功培養出兩個品學兼優的孩子。長子管晨宇2017年與管剛配型成功後,捐獻骨髓救了父親的命……2020年,管剛一家獲評全國“最美家庭”。

走進錦州市義縣白廟子鄉項家臺村農民管剛家的大院,記者看到他家前院是一排排的豬圈,飼料整齊地擺放在倉房裏。走進屋內,只見兩面牆上都貼滿了獎狀。“這面牆上是我家老大的。老大學習好,一直是班裏第一名,今年考上了東北大學;對面牆上是我家老二的,他成績也不錯,在白廟子初級中學住校,只有週末纔回家。”說起孩子,管剛夫婦臉上洋溢着驕傲的神情。

“骨髓移植後,你身體恢復得怎麼樣?”記者問道。管剛面帶愁容地低下頭,站在他身邊的妻子胡豔秋解釋道,2017年手術後,管剛恢復得不錯,家裏日子也漸漸好了起來,但今年管剛又查出了淋巴癌,現在每個月都要到醫院做化療,高額的醫療費又把他們拖入泥潭。

“沒事,我們病得都有經驗了,會好起來的。”胡豔秋的一句玩笑,表達出她樂觀的心態和克服困難的決心。

沒有誓言,但永不放棄

胡豔秋說,她嫁給管剛圖的就是他人好,有文化。他倆從小在白廟子鄉長大,一起在義縣衛生進修學校讀書,畢業後組建了家庭,並辦起了鄉村診所。胡豔秋可謂內外全能,她給家裏做了致富規劃。管剛天天出診看病,胡豔秋在家裏養起了豬。她壘石頭建豬舍,配豬飼料,給下崽豬接生。日子越過越興旺,胡豔秋先後生下兩個兒子,小日子甭提有多甜了。

天有不測風雲。正當管家日子如日中天時,2013年春天,管剛查出白血病。此時,管剛、胡豔秋才三十出頭,兩個孩子還小。

面對困難,胡豔秋把老人、孩子叫到一起說:“從現在開始,誰都不許哭,我們一定要救活爸爸。管晨宇、管星宇,你們要聽爺爺的話,好好上學,你們學習好了,爸爸病就能治好,你們懂嗎?”兩個孩子點頭答應。

胡豔秋賣了家裏的豬、牛、糧食,帶着丈夫登上了火車,去錦州、上天津、走大連,開始走上一條艱難的求醫之路。從2013年到2017年間,光醫藥費就花掉近百萬元,家裏債臺高築,一貧如洗。

儘管這樣,家裏方寸不亂。年邁的爺爺盡心盡力地照顧兩個孫子,做家務活兒,辛苦種地。兩個孩子如飢似渴地學習,他們記住了,學習成績好,爸爸的病就好得快。在管剛治病的幾年裏,大兒子管晨宇學習成績優異,獎狀貼滿了西牆;二兒子管星宇也向哥哥學習,獎狀貼滿了東牆,鄉親們都誇管家的孩子有出息。

管剛的病靠藥物維持了4年,但在2017年發生了病變,必須馬上做骨髓移植手術,否則其生命只能維持兩個月。但醫生說即使手術,成功率只有30%,而且手術費也不是小數目。

管晨宇對媽媽說:“不管花多少錢,我爸的手術都得做,用我的骨髓,欠的債務,將來我還。”爲了湊齊手術費,胡豔秋賣掉了家裏所有值錢的東西,又向親戚朋友四處借錢,東拼西借地湊夠了差不多的醫藥費。

沒有陪伴,但心手相連

如今,管剛每月都要做化療,胡豔秋默默承擔起家裏的所有事。大學新生報到,管晨宇一個人上路,剛上初一的管星宇在白廟子初級中學住校。爲了戰勝病魔,一家四口經常是分別四方,獨自前行,但他們的心卻是緊緊相連。

“作爲兒子,救父親是我應盡的孝道。只有父親在,我們的家才完整。”今年考入東北大學的管晨宇對記者說。管剛夫妻倆經常拿出管晨宇獲得的獎盃細細擦拭,慢慢端詳,這時笑容會悄悄爬到他們的臉上。

回想2017年時,管剛原本通過靶向治療已經好轉的病情突然間發生急變,危及生命。擺在管剛面前的路只有一條——骨髓移植。考慮到幾年來自己看病不僅花光了家裏的積蓄,還欠了不少外債,一直堅持接受治療的管剛一度猶豫了,但在家人的堅持和親戚朋友的幫助下,手術所需的30萬元費用基本湊齊了,管剛又看到了希望。

15歲的管晨宇主動提出做配型,被管剛一口拒絕了。“爸爸,我在生物課上學過,骨髓的再生能力非常強,捐獻骨髓對供體沒有任何傷害。你不是也跟我說過,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嗎?有血緣關係的人配型成功的可能性大,我們沒有理由不試一試!”兒子的“生物課”以及醫生、病友的講解,讓管剛放下了心理包袱,他接受了兒子的建議,父子倆進行了配型,並且配型成功。

升入初三,在同學們都忙着備戰中考時,管晨宇毅然踏上了爲父治病的路。兩個多月的時間,抽血、骨髓採集、幹細胞採集……對於這一切,管晨宇說他做得心甘情願且無怨無悔,“給我爸做骨髓移植,沒什麼好怕的,這是我作爲兒子應盡的孝道,我相信一定會成功的。”

2017年11月8日,骨髓移植手術開始,進行了8個小時。從重症監護室醒來,管晨宇回到病房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媽媽扶着他去看還在無菌艙中的父親。父子隔窗相望,都流下了熱淚,旁邊的媽媽更是泣不成聲。管晨宇拿起電話安慰爸爸:“手術很成功,不要擔心我的身體,要配合醫生治療,養好身體。”

蒼天不負有心人,管剛的手術很成功。爲了不耽誤功課,管晨宇沒有等到父親一個月後出艙,就返回學校進行備考。“我的成績也是我爸的精神支柱,我不能落下。”管晨宇說。

父親的病使管晨宇從一個懵懂少年變成了一個懂事、有擔當的男子漢。手術後的父親沒有辦法乾重活兒,對於家裏的經濟狀況,管晨宇從不抱怨,一套校服從冬穿到夏,晚自習後同學們都跑出去買麪包墊肚子,管晨宇卻捨不得花這筆錢,總是餓着肚子回家喫剩飯。在外邊,他只喝自來水,幾乎不買礦泉水。

“我長大了,會幫父母撐起這個家。”記者電話採訪管晨宇時,他說他正通過勤工儉學來貼補家用。

沒有幸運,但奮力向前

管剛骨髓移植手術成功後,胡豔秋又開始養豬,房前屋後的豬圈裏養了200多頭豬。到去年年末,胡豔秋一家的外債已全部還完,管剛的身體也漸漸痊癒,美好的生活又回到眼前。2020年,這個家庭被評爲全國“最美家庭”。

然而,誰都無法預料,幸運女神再次與這個家庭擦肩而過——今年管剛被查出患有淋巴癌,一家人再次踏上了與病魔抗爭的道路。

“眼看這日子就見亮了,誰承想他又得了淋巴癌,沒辦法,怎麼也得扛過去呀。”胡豔秋對記者說。這時,電話突然響了起來,“收花生,一天200元,我這就過去。”放下電話,胡豔秋立刻騎上電動車趕到地裏,爲同村的農戶收花生。“現在家裏只有十幾畝地,種玉米,收成不太好。養豬今年也沒賺到什麼錢,所以秋天我就出來做小工,一天能有個一兩百元的進賬,這些都是咱家的救命錢。爲了賺錢,管剛都是自己去醫院做化療,真挺心疼他,但是沒辦法呀。”胡豔秋邊幹活兒邊對記者說。

留在家裏的管剛也沒閒着,一邊餵豬一邊對記者說:“我現在體力不好,只能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治病時我聽得最多的話就是‘你這病到最後就是人財兩空’,曾經最痛苦的時候我也想過放棄,真的,對我來說放棄其實更容易些,難的是撐下去。看着老婆孩子爲了我那樣努力,我就橫下心來,不能放棄,我要活下去。”管剛的一句“我要活下去”,語氣雖然平靜,但卻充滿着對生活的渴望和戰勝病魔的決心。

補記

微笑的力量

採訪當天,記者剛走進胡豔秋家的院子,胡豔秋就面帶微笑迎接記者,“快,屋裏坐。”

她家屋前的圍欄裏堆着玉米,豬圈裏養着豬,兩隻狗威武地叫着,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面對這一切,記者本以爲這是一個已經“撥雲見日”的家庭,進屋一聊才知道病魔再次來襲,讓剛剛看見曙光的一家人再次面臨“黑雲壓城”的局面。不過記者發現,這個看似普通的農村家庭充滿了力量,一家人擰成一股繩面對困難,笑對再次來襲的病魔。

第一次見胡豔秋,她的微笑就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很難想象經歷了那麼多苦難,這個鄉村女子還能擁有發自內心的笑容。身處困境的時候,坦然一笑,是一種豁達。經歷了這麼多磨難,夫妻倆卻從不怨天尤人,而是用微笑展現了他們對生活的態度。“生活都這麼難了,我還不得多笑笑。”胡豔秋並不悲觀,而是對生活充滿了希望。

在丈夫面前,胡豔秋真誠地微笑,讓丈夫感受到愛的力量;在孩子面前,胡豔秋鼓勵地微笑,讓孩子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在記者面前,胡豔秋會心一笑,讓記者內心波瀾湧動,爲她的樂觀和勇敢點贊。也許正是微笑,給了一家人希望,也給了親朋好友幫助他們的信心。胡豔秋的微笑是最好的語言,它無色,卻能讓家庭色彩斑斕;無味,卻能讓芳香填滿房間;無形,卻改變着身邊人的心態,撫慰着人間冷暖。

在胡豔秋家裏,記者找不到一張全家福照片。“一直忙着看病和賺錢,沒時間拍呀,就連他們兄弟倆的合影都沒有。”胡豔秋對記者說,“其實這些年,我們一家四口聚少離多,很難湊到一起,但我們互相惦記着,每次一起喫飯,孩子們都把好喫的夾給爸爸補身體。”

爲了抗擊病魔,一家四口奮力前行。“再大的坎兒也能過去,孩子是我們的希望,現在老大已是大學生,開始幫家裏分擔困難了。”離別時胡豔秋的話語中充滿了自信和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