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远,因化工而兴。在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工业之光辉耀开远,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一时风头无两。

开远,亦因化工而难。随着时代发展,传统工业不能承受之“重”与城市发展不能承受之“重”,重重压力,成为开远发展桎梏。

产能过剩、效能过低、生态环境恶化,开远困在“化工围城、城围化工”中。

围,危也!破,生也!

近年来,开远一直在突围,在新时代中寻路子、找定位、求发展。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破解化工围城,以产业转型带动城市转型,把开远建设成为一座新型工业生态宜居城市、一座人人向往的美丽之地,这就是当前开远的时代主题。

开远市全景 开远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陶家淇摄

城市之光

开远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工业之光,是独属开远的一份荣光和记忆。

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百年滇越铁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陆续在开远布局,一大批厂矿落地于此。从城南到城北,南有电厂、水泥厂、火电厂;北有总站、林机厂、贮木厂、解化厂、糖厂、磷肥厂等,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工业厂矿带。

这些厂矿的建立,奠定了开远工业城市的基础,开远逐渐发展成为云南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建材基地,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仓储中心、食品加工地。

开远在历史上创造了滇南地区几个最——最大的水电厂、最先进的发电设备、最长的输电线路、最大的露天煤矿、最大的化工企业等。

开远最大的化工企业——解化厂(现为云南解化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解化化工分公司),始建于1958年,是云南省第一家氮肥企业,也是当时全国唯一以“解放军”命名的工厂。多年来,解化厂对外输送了数以千计优秀的干部和技术人才,被誉为“云南化工的摇篮和黄埔军校”。

以解化厂为代表的开远十大厂矿,它们曾经创造的辉煌,曾让开远人身披荣光,无尚荣耀。

红磷分公司 开远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陶家淇摄

城市抉择

工业造就了开远的辉煌,也带来了“黑色”记忆。

在过去几十年里,开远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上世纪50年代初,开远城区面积仅1平方公里,70年代末,扩展到4.8平方公里。发展至今,开远市区面积已达26平方公里,足足长大了26倍。

城镇人口越来越稠密,曾经与开远城保持一定距离的厂矿企业逐渐和城市融合,距离感不再明显,“化工围城”之势渐渐形成。同时,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传统工矿企业发展面临瓶颈,设备老化、产能过剩、效能过低、一定程度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渐显现,“灰臭脏”一度成了开远的代名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开远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在实现“污染之城”到“生态新城”的蝶变中奋力奔跑,奏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美华章。

高标准规划4.9平方公里南部新城,建成3500亩凤凰生态公园并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24平方米。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天然氧吧”、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市、全省“美丽县城”称号,生态“磁力”持续释放。

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能够跻身生态文明示范市、“美丽县城”等行列,实属不易。

“十三五”期间,开远在现代花卉产业、传统工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方面取得新突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2%和9.7%。连续4年上榜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

解化分公司

未来已来

要彻底实现城市蝶变,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开远还有一大堆“硬骨头”要啃和一大段艰难的路要走。

谋定而动。“十四五”时期,开远将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即打好“绿色能源牌”,引领新型工业振兴;全力打造“绿色食品牌”,推动传统农业转型跨越;打造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设生态宜居开远;全力融入“沿边开放示范区”,增强开远发展后劲;聚焦产城人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格局;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凤凰生态公园 开远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陶家淇摄

市委书记孔劲松详细介绍:“十四五”期间,开远将继续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全力融入滇南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打造成为云南省综合能源服务基地、绿色循环经济示范区、新型工业生态宜居城市,全力破解“化工围城”困局。

一是高标准建设小龙潭化工园区。以新型煤化工(煤电气化)为主,辅助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化学纤维制造等多元发展,建设现代大型煤化工为主导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打造全省新型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项目规划发展甲醇、有机硅、醋酸、碳酸二甲酯等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项目全部建设完成后,园区将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现代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二是高水平建设生态宜居开远。退城入园后,开远将积极盘活旧厂房区域土地资源,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进行规划建设,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深入挖掘滇越铁路文化、工业文化等,建设工业博物馆,延续和拓展开远工业文明,把老城区、老工业区变成独具特色的“文旅景区”“工业文化特色商业区”,留住历史记忆,实现互促共赢。

一山一湖一湿地 开远融媒体中心记者陶家淇摄

东风已至,未来已来。1950平方公里土地上,开远奔流不息,乘风破浪开新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一座新型工业生态宜居城市,一座开放包容、行稳致远之城,正在为你而来。

开远,在未来等你。

开远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曹蔓夫杨曼青朱泉屹

云报全媒体采访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