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光伏、節能概念等集體走高!央行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機構最新解讀來了 來源:21綜合

央行11月8日宣佈,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央行將通過碳減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引導金融機構在自主決策、自擔風險的前提下,向碳減排重點領域內的各類企業一視同仁提供碳減排貸款,貸款利率應與同期限檔次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大致持平。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爲確保碳減排支持工具精準支持具有顯著碳減排效應的領域,央行會同相關部門,按照國內多種標準交集、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原則,以減少碳排放爲導向,重點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碳減排技術三個碳減排領域。

盤面上,光伏、儲能、特高壓、節能概念9日盤中集體走高,截至發稿,光伏概念方面,大燁智能“20cm”漲停,明冠新材漲逾11%,億利潔能、晶科科技等漲停,盾安環境、海達股份、清源股份等漲幅超8%;特高壓板塊方面,大連電瓷漲停,煜邦電力漲幅超9%,九洲集團漲約8%,林洋能源、特變電工漲幅超4%。

碳減排支持工具的貨幣政策含義

平安證券認爲,在貨幣政策“價”的層面,碳減排支持工具有“定向降息”的效果。這主要在於其可替代MLF發揮彌補中等期限基礎貨幣缺口的作用,而MLF利率爲2.95%,比碳減排工具高出1.2%,從而可降低銀行的綜合負債成本。

但相比此前市場預期的GMLF來說,碳減排支持工具是在更加局部的意義上降低銀行負債成本,且定向降息的效果要取決於符合條件的碳減排信貸投放規模。

在貨幣政策“量”的層面,則通過額外的基礎貨幣投放助力穩信用。按照貸款本金60%的資金支持比例,意味着商業銀行每投放100元碳減排領域貸款,央行將相應投放60元基礎貨幣,經過7倍左右的貨幣乘數放大,可最終帶來420元的貨幣供應。也就是說,商業銀行對碳減排領域的“輸血”,將會換來央行對商業銀行更低成本的“輸血”,這有利於提高商業銀行支持碳減排重點領域的積極性和能力,產生更廣泛的穩信用效果。

減碳工具落地貨幣政策結構化 碳中和基建逆週期全面啓動

對運營商構成重大利好

民營運營商此前項目貸款利率4.6-5.4%,國企會低一些,3.8-4%,這次一年期利息可能在3.5-3.8%,五年期以上可能在4.5左右,對民營企業來說是非常不錯的水平,運營商收益率會提升。

影響收益率三因子:利率、電價、發電小時數。

目前電價中樞上移,今天的文件使得利率整體水平下降,銀行放貸意願強化對民營運營商的彈性會更高,近期由於產業鏈漲價收益率有壓制,這個利好能很好地提升運營商上項目的積極性,政策落地後,對於運營商裝機體量有正面的作用,收益率也會提升的很明顯。

對製造業也構成重大利好

電價降低1分錢,對於產業鏈利潤的壓制在1毛錢。電價降低1分錢,要向產業鏈要1毛的利潤,光伏每年都降本,行業整體利潤空間從4毛降到3毛,蛋糕變小,在線整個收益率是上行的,運營商對於製造業利潤壓制變小,一旦運營商利潤豐厚,對產業鏈要利潤的想法會減弱,製造業壓力會得到緩解。

銀行踊躍度很大

央行政策體現國家對新能源高度重視,新能源是非常長週期大事情,需要明確兩點:參與方是商業上可持續以及金融體系支持可以上量,兩者相輔相成。

此次流程上,一年期LPR3.85%,央行給商業銀行貸款1.75%,兩者一減兩個點就是銀行的平均利差,這樣一來,銀行做業務可以掙平均利差。銀行對政策鼓勵的方向願意支持有動力,踊躍度肯定會很大。

無論是可以存量置換還是隻能做增量,只要銀行可以賺到行業平均利率差就有動力,就可以上量,如果這個業務利差遠低於銀行平均利差水平,那其投放規模可能就會比較有限,對行業發展的意義就不大。

只有確保商業可持續、可上量,纔可以儘可能做大。這個安排是站在行業長期發展,政策方向就是讓參與方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這是最應該着眼的點。

如何落地,如何具體實施呢?

先貸再補,這模式是去年疫情之後比較成熟的方式,銀行監管投出貸款,定向支持,這種政策根據實際情況申請補貼貸款,首先確保貸款投向精準,要有非常嚴格的方向審查。這個模式本身在操作沒有太大難度,操作並不難,也不是全新的事情,核心還是銀行有沒有動力,只要有動力都好辦,政策鼓勵的方向,都願意做,只是不要虧錢去做,這個訴求滿足,對於後面的操作問題不大,沒有技術上的困難。

對於新能源運營企業是確定性利好

對於新能源運營企業是確定性利好,低息鼓勵裝機規模。

對於電力央企角度來說,現在新能源主體還是傳統發電企業,火電成爲新能源投資主體,火電目前的經營困境對新能源投資有一定影響,目前國家從政策角度不斷調整,用嚴厲的政策抑制煤價上漲,也用市場化電價使電價更加靈活,火電市場化交易高耗能企業電價漲了20%,火電至暗時刻已過,未來有更多的錢投入新能源。

對央企的利好在於流動性層面而不是收益率層面,央企本身融資成本就很低,3.85%和央企主流融資成本差不多,風光重資產投資,電力系統目前每年風光投資規模6000億左右,未來規模還會擴大,也會不斷上量,主流選擇28、37財務槓桿,這個政策爲新能源運營企業提供更好的流動性,有更充分地彈藥快速提升裝機規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