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東旭光電多元化擴張困局

來源:中國經營網

本報記者 李玉洋 李正豪 上海報道

曝出債務問題兩年後,曾經頭頂“白馬股”光環的東旭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旭光電”,000413.SZ)再次迎來監管時刻。

日前,東旭光電董事會收到深交所監管函。監管函顯示,由於東旭集團財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財務公司”)出現流動性困難,未能滿足公司2019年11月18日提取中期票據本息兌付資金的需求,但東旭光電未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直至2020年7月25日纔對外披露相關事項。

監管函認爲,東旭光電的上述行爲違反深交所有關規定,要求東旭光電及時整改,杜絕上述問題的再次發生。

曾經的“白馬股”爲何出現此類問題?對此,東旭光電董祕辦工作人員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財務公司是經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註冊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在銀保監會覈准的經營範圍內開展存款、貸款等業務。”

該名工作人員進一步表示,受控股股東流動資金緊張的影響,財務公司的流動性也出現了困難,他們也沒有籌集到足夠的資金來滿足東旭光電的提款需求,雖然東旭光電內部也有風險預防處置領導小組,開展了相應方案,但受制於集團整體流動資金緊張的局面,並未能有效執行,“目前沒辦法向財務公司要全部的款項,但小額的還是可以從財務公司支取的,像員工的工資和一些稅款”。

從國內液晶玻璃基板大王走向“烯王”

東旭光電的前身爲石家莊市國資委實控的一家向電視機廠商供應顯像管元器件的企業,後因經營不善進行資產重組。2010年,東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旭集團”)通過旗下公司參與該企業的重組,而後經受讓、增資的方式,東旭集團最終成爲重組公司的控股股東。

2014年1月,東旭集團把公司名稱變更爲“東旭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此正式登陸資本市場。企查查股權穿透圖顯示,東旭集團爲東旭光電大股東,持股比例15.97%。

在此期間,東旭集團將更多業務注入到東旭光電之中,使得後者的主營業務從顯像管元器件擴展到成套裝備及技術服務、玻璃基板、電真空玻璃器件及配套電子元器件等行業。

在原有業務基礎上,東旭光電深耕光電顯示產業鏈,於2015年1月以1.67億元的交易對價收購江蘇吉星新材料有限公司50.5%的股權,將業務拓展至藍寶石蓋板玻璃領域;同年12月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方式收購鄭州旭飛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發展壯大起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業務。而後在2017年12月,東旭光電又分別收購蕪湖東旭光電裝備技術有限公司和石家莊東旭光電裝備技術有限公司的股權,實現對兩家公司100%控股。

數據顯示,東旭光電液晶玻璃基板2018年的國內市場份額已超過10%,在美國康寧、AGC(日本旭硝子)、NEG(日本電氣硝子)之後,量產產能穩居國內第一、全球第四。

此外,東旭光電還通過收購方式向更多外延領域進軍,業務逐漸多元化。

2014年4月,東旭光電以2051.37萬元的交易對價收購四川瑞意建築工程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東旭光電稱,可以藉助該公司的工程施工資質,承攬一定的城鎮化建設項目。

2016年3月,東旭光電又以7345萬元的交易對價收購上海碳源匯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50.5%的股權,這是一家專注於石墨烯規模化製備、應用技術開發的企業。當年7月,東旭光電就推出了號稱世界首款的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產品,併爲其取了一個很具噱頭的名字“烯王”,這一操作直接將其股價從當時不到9元/股推漲到超過17元/股。

在東旭光電對外收購歷程中,進軍新能源汽車製造領域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筆。企查查顯示,2018年底,東旭光電取得了上海申龍客車有限公司100%的股權,認繳出資了32億元。

在2020年財報中,東旭光電自稱已是一家以光電顯示材料、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製造爲主營業務的智能製造綜合服務商。此外,公司繼續配套發展建築安裝工程業務及石墨烯技術應用等業務作爲公司主營業務的補充。

多元化擴張的惡果

隨着業務領域的快速擴張,東旭光電的營收也在節節上升。

財報數據顯示,東旭光電營收從2015年的46.5億元快速增長至2018年的282.12億元,增長幅度高達506.71%。但對應的歸母淨利潤並未隨之大幅增長,從13.26億元增長至21.64億元,增長幅度只有63.20%。

不過,東旭光電的營收從前年開始下滑,其2019年營收爲175.29億元,2020年則爲70.49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7.87%、59.79%;相對應的歸母淨利潤也連續虧損,虧損金額分別爲15.23億元、34.03億元,合計虧損逾49億元,超過了前兩年的利潤總和。

與此同時,東旭光電的資產負債率則在攀升,從2015年的49.44%增加至2020年的55.72%。

財務數據還顯示,東旭光電的經營質量也在下滑。應收賬款金額從2015年的10.43億元增加至2018年的143.53億元,增長率爲1276.13%,遠高於同期營收增速。雖然在隨後兩年裏應收賬款有所下降,但相對應的壞賬準備金額卻在增長,從4.22億元提高到5.92億元。

2015年至2019年間,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大幅波動,且整體呈下滑趨勢,具體數據分別爲17.80億元、7.49億元、12.53億元、3.88億元、-30.13億元,到2020年纔有所好轉,主要是由於加強了應收賬款催款、新能源補貼款和銷售回款,東旭光電的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回升現金流到20.41億元。

從具體業務來看,隨着一系列的併購操作,作爲東旭光電核心業務的光電顯示材料的營收逐漸被裝備及技術服務、新能源汽車、建築安裝等追趕上。在2016年到2020年期間,東旭光電的光電顯示材料業務營收一直被裝備及技術服務業務強壓一頭,2018年被建築安裝業務趕超,2019年又被新能源汽車業務超過。

2020年財報顯示,東旭光電的光電顯示材料、裝備及技術服務、新能源汽車、建築安裝的營收分別爲21.35億元、21.75億元、8.16億元、16.17億元,營收佔比分別爲30.29%、30.85%、11.58%、22.94%。需要指出的是,光電顯示材料是該公司2020年毛利率最高的業務,毛利率達到了17.19%。業務的繁雜,讓東旭光電給投資者一種定位模糊的感覺。

對於2019年、2020年的經營虧損,東旭光電稱2019年受中美貿易摩擦的陡然升級及國家強力去槓桿舉措所形成的疊加效應影響,公司融資能力受限,債務償還能力下降。

此外,受累於公司產業過度擴張等因素影響,公司在2019年中票違約,出現資金流動性困難,陷入債務困境。而2020年虧損主要是債務違約、流動性困難造成的負面影響還在持續擴大。

玻璃基板是條好賽道

爲化解債務危機,儘快走出經營困境,東旭光電於2020年年初調整了戰略規劃,全力聚焦發展光電顯示主業,剝離和減少非核心產業投入。

在2020年財報中,東旭光電稱與多地地方政府產業投資平臺開展產業投資合作,通過佈局建設“高端蓋板玻璃生產線項目”“建設新型光電顯示材料產業園項目”等項目,聚焦發展光電顯示主業。

作爲國內液晶玻璃基板產能最大的廠商,東旭光電在維持其在LCD領域基本盤的同時,近年來也在佈局OLED產業。順應OLED柔性顯示趨勢,東旭光電將目標聚焦在手機曲面蓋板玻璃及大尺寸車載蓋板玻璃等顯示應用領域。2020年,該公司陸續推出OLED載板玻璃、LTPS玻璃基板、車載3D蓋板玻璃和UTG玻璃等一系列國際高端玻璃產品。

業界多數觀點認爲,國內光電顯示產業鏈正處於量質齊升的關鍵期,證明光電顯示領域是條好賽道。

TrendForce集邦諮詢分析師範博毓告訴記者,液晶面板產業上游關鍵零部件大致包括液晶、玻璃基板、偏光板以及驅動IC等半導體元件。“就這一兩年的發展來看,以玻璃基板以及驅動IC相關半導體元件處於較爲關鍵的產業地位。玻璃基板目前仍是以美系與日系外資企業爲主,在產業中的規模體量大,國內本土廠商目前還存在一定差距。”範博毓說。

TrendForce集邦諮詢報告預估,今年全球LED市場產值將達165.3億美元,年增8.1%,主要成長動能來自車用LED、Mini LED與Micro LED,以及商用相關顯示屏及不可見光四大領域。

根據羣智諮詢數據,今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OLED面板出貨約爲1.7億片,同比增長約爲39.2%,京東方、三星顯示、天馬位列手機面板廠商前三,三者出貨合計佔據約58.6%的市場份額,而京東方、龍騰光電深天馬等國內液晶面板廠都是東旭光電的下游客戶。

根據2021年上半年財報,東旭光電光電顯示材料業務營收12.64億元,同比增長37.54%,佔公司銷售收入總額的50.74%,而這一板塊去年同期收入僅佔總營收的33.16%。

這塊業務產銷情況如何?上述東旭光電董祕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受限於現金流緊張,採購原材料有所縮減,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並沒有滿產滿銷,但目前仍有訂單和需求。

一名液晶顯示行業從業者告訴記者,中國液晶面板環節雖然量質齊升,但液晶材料領域與國外同行間的差距還是不小,“和LCD的偏光片、OLED裏的很多發光材料一樣,玻璃基板是液晶面板重要材料;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產品質量,大陸的玻璃基板還是和國外都有差距,國外的康寧就佔據了近半市場份額,還有AGC、NEG這些日本廠商”。

範博毓也認同這一觀點,並指出:“目前如液晶、偏光板等材料,國內廠商已經逐漸取得較爲主導的地位,自主程度較高。相對而言,玻璃基板以及驅動IC相關半導體元件目前仍在急起直追中。”

雖然剩下的市場份額不是很大,但如果東旭光電等國產廠商着力技術發展,光電顯示材料也不失爲一條黃金賽道,就像當年蘋果殺入手機賽道那樣。不過,東旭光電整體壓力不小。最新發布的東旭光電2021年前三季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39.35億元,同比減少14.14%;淨利潤虧損14.71億元,同比減少21.1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