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关节都肿了,风湿性关节炎。结果那大夫给我用的水杨酸钠,我也不知道就过敏了,上消化道大出血。我吐出来一块一块的,血都凝固了。后来就关节也没好,瘦的皮包骨。那时候国民党轰炸武汉,学校就迁到庐山去了,把我落下来了。”——黄津焕采访整理。

体弱多病,孤身一人,可一个坚强热烈的生命,怎么能轻易被击倒呢?黄津焕不服输,她暗暗抵抗并期待着,自己的身体不好,那就不学工,学医!她选择了湘雅医学院,并报名参加考试。

这一次,黄津焕牢牢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她正式成为湘雅医学院中的一员。

东方巨响

五年后,刚刚从湘雅医学院毕业的黄津焕,接到一纸调令,需要即刻启程去往湖南的一处山区,执行秘密任务。要去哪里?去做什么?会去多久?一切都无从知晓,但年轻的她没有丝毫的犹豫,简单收拾行李便出发了。

黄津焕这样回忆道“大车给我们接到山沟里,跑了半天就到了一个村县,有3000多人,一个大的勘察队。一看什么都没有,现盖房子,然后再一看对象是什么,就是工人,那些采矿的工人。”

所谓医疗队,不过只有两名医生而已。没有房子,他们便自己动手,将医疗室盖在山顶上最显眼的位置;出诊要走很长的山路到病人家中,怕遇到危险,黄津焕就带着铁锤防身。

所有人都明白,这里绝非普通。此时,中国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并打破超级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国家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个远景规划,把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列为12项重点任务的第一项。

在这人烟稀少的大山里,偶尔会遇到的几个苏联人,听到的一些只言片语,矿井里时常响起的滴滴声,不断被挖掘的矿石,一切都在向黄津焕透露着同一个信息。

1964年10月16日,随着西部戈壁中的一声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全世界迅速将目光聚集到中国。黄津焕此时才恍然大悟,曾经那支秘密的队伍,竟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震惊了整个世界!她不敢想象,科学家们制造精密、复杂的核武器,用的竟都是最原始的工具。炼制炸药用的是铝锅,精确计算用的是手摇计算机和算盘。还有严重不足的经费,导致每一次试验必须做到大跨度的技术进步,最后,仅45次的核试验,就基本达到了核大国上千次才能触及的水平。黄津焕被这样天才般的创造,大无畏的故事所激励。

无怨无悔

再想起这段在三0九队和这些科学家并肩作战的日子,虽沉默寡言、交流无多,但足以给黄津焕带来此生的极大震荡。而有关自己的前路,她也早就了然于胸,要在医院这个不见硝烟的生死场上,成为一名理性、勇气、仁爱并存的好医生。

此后,多年的行医道路,黄津焕从未停下脚步。她响应号召参加了第一批“西学中”中医中药学习班。随后在1975年,拥有中西医两种眼光的她,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北京永定路医院(现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急需建设中医科病房,黄津焕即将在风雨中颠簸前进。

“摸索,反正自己知道自己是初创,没有前面的借鉴,缺什么补什么。买了好多过去中医的书,每天晚上不到11点、12点睡不了觉,就是每天这样学习。”——黄津焕采访整理。

如今她曾付出心血的中医科,已蜕变为极具特色的脑病科,而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也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时光匆匆流逝,如今的黄津焕已经92岁了,可她脸上仍然有着不变的坚毅和热忱。

“有时候我想,要倒退20年,我可能还要拼一拼。一定要坚持搞下去,这是一辈子我无怨无悔的这个意志。”——黄津焕采访整理。

更多关乎民族大业、救治大任的故事,敬请关注北京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6月26日起每周六19点45分播出的25集大型纪录片《共和国医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