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智通財經網

發展自主可控芯片對於一個企業,乃至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因爲芯片應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家電、汽車,大到工業、航空,都有它的身影。而自2020年起由於缺芯引起的汽車“芯”痛、家電“芯”慌等事蹟,也再一次讓外界領悟到的芯片自主可控重要性。

值此之際,前不久六大國產CPU公司之一的海光信息衝刺科創板IPO的消息,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

具體而言,海光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光信息”)於11月8日向上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科創板掛牌上市,中信證券爲其獨家保薦人。據悉,本次海光信息擬發行股份不超過5.06億股,募集資金91.48億元,且主要用於多個芯片研發項目。

據悉,一旦海光信息此次成功上市,其將很有可能衝擊“CPU第一股”的寶座。此前,另一大CPU芯片設計公司龍芯中科已經完成科創板一輪問詢的回覆。

那麼,在衝擊“CPU第一股”的道路上,海光信息的實力究竟如何呢?

背靠中科曙光,綜合毛利率高於同行

據智通財經瞭解,海光信息的前身是“海光有限”,由天津海泰科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於2014年成立,隨後於2020年經過整體變更成爲股份公司並設立海光信息。

IPO前,該公司暫無實際控制人和控股股東,按持股比例來看,中科曙光(603019.SH)爲該公司的最大股東,持股比例達32.1%。與此同時,私募大佬葛衛東也現身海光信息的股東名單中——據悉,葛衛東實際控制的上海混沌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有海光信息2.2%的股權。

中科曙光作爲高性能計算機龍頭企業,連續多次拿下超算Top100份額國內第一,其在高性能計算機行業的地位不言而喻。而海光信息背靠中科曙光,這恐怕也是其自現身資本市場便引人注意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業務結構來看,海光信息的主營業務是研發、設計和銷售應用於服務器、工作站等計算、存儲設備中的高端處理器,產品主要包括海光通用處理器(CPU)和海光協處理器(DCU)。

截至報告期末,海光CPU系列產品海光一號、海光二號已經實現商業化應用,海光三號處於驗證階段,海光四號處於研發階段;海光DCU系列產品深算一號已經實現小批量生產,深算二號處於研發階段。

據財報數據披露,2018年至2020年,該公司分別實現營收爲0.48億元、3.79億元、10.22億元,後兩年分別同比增長約690%、170%,雖然增速有所放緩,但整體增長速度仍處於高增的狀態。截至2021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收爲5.71億元。

拆分業務結構來看,海光信息的核心收入來源主要來自於海光CPU系列產品,包括括7000系列、5000系列和3000系列,其中7000系列CPU又是核心來源中的“核心”,報告期內佔銷售收入比重分別爲88.45%、85.70%、76.91%和68.02%。此外,截至報告期末,海光DCU已開始小批量生產。

雖然營收處於高增長通道,但截至2021年上半年海光信息仍處於虧損階段——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該公司錄得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虧損分別爲1.24億元、8290.46萬元、3914.45萬元和4171.68萬元。

深究該公司的虧損原因,不難發現,這似乎也是情有可原的事。該公司在招股書中解釋稱,主要是由於公司研發支出較大,以及股權激勵計提的股份支付費用金額較大。

衆所周知,CPU是典型的“高精尖”行業,需要保持較高強度的研發投入工作。報告期內,海光信息累計研發投入達到了40.53億元,佔營業收入比例達到了200.56%。受集成電路行業特徵、高端處理器特殊的產品成本結構等因素影響,報告期內其研發資本化比例佔比較高,分別爲83.06%、69.67%、43.59%和46.72%。

不得不說,在上述如此高的研發投入助力下,海光信息也的確構築了一定競爭優勢,綜合毛利率持續高於同行業平均水平:據招股書數據披露,2018至2021年上半年,海光信息綜合毛利率分別爲83.84%、70.17%、67.67%和70.28%,均高於同行業平均的56.94%、60.99%、59.36%和59.09%。

基於上來看,在高增長和毛利率的助力,海光信息扭虧爲盈似乎也不是什麼難事。

CPU賽道前景可期,海光信息競爭力如何?

毫無疑問,海光信息所處的CPU賽道是大有可爲的。

據悉,CPU是計算機的運算和控制中心,是信息處理、程序運行的最終執行單元,是計算機的核心組成部件,本質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用於解釋計算機指令和處理計算機軟件中的數據,並負責控制、調配計算機的所有軟硬件資源。原材料主要包括半導體晶圓製造材料以及半導體封裝材料,產業鏈主要涵蓋包括設計、製造、封裝測試三個環節。

首先來看整個集成電路行業的發展態勢。據全球半導體貿易統計數據顯示,2013至2018年,全球集成電路行業快速增長,產業收入年均複合增長率9.33%;2019年受國際貿易摩擦影響,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總收入爲3304億美元,同比下降15.99%;2020年因貿易摩擦緩解,加之數據中心設備需求增加、5G商用帶動各種服務擴大、車輛持續智能化等因素,2020年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市場規模爲3612億美元,同比增長9.32%,市場重回增長態勢。

而隨着國家政策大力扶持集成電路相關產業發展、諸如雲計算、物聯網等新興科技產業的發展孕育新市場機會,國內集成電路產業迎來國產替代巨大機遇:目前,中國擁有全球最大且增速最快的半導體消費市場。2020年,中國半導體產業產值達8848億元,比上年增長17.01%。巨大的下游市場配合積極的國家產業政策與活躍的社會資本,正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支持國內半導體行業發展。

細分來看,海光CPU兼容x86指令集,主要應用於服務器、工作站等計算、存儲設備,所以下面不妨來探討一下x86CPU芯片未來的增長空間。

根據IDC中國x86服務器市場出貨量和路數分佈情況進行推算,2020年中國x86CPU芯片出貨量爲698.1萬顆。假設2021年至2025年路數分佈情況與2020年保持一致,則2021年芯片出貨量將增長9.1%,2022年至2025年將保持9.0%左右的增長,預計在2025年芯片可以達到1066.2萬顆,x86CPU芯片未來在我國仍會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那麼,CPU行業前景可期之下,海光信息的市場地位如何呢?

將目光拉回到海光信息的競爭力上。目前,海光信息、海思半導體、龍芯中科、上海兆芯、天津飛騰、成都申威等均爲國產處理器研發的主要企業。由於產品定位和技術來源不同,這些處理器廠商選擇了不同的技術路線,比如。海光信息和上海兆芯的產品兼容x86指令集,海思半體的鯤鵬處理器和天津飛騰處理器兼容ARM指令集。

自2018年來,浪潮、聯想、新華三、同方等多家國內知名服務器廠商的產品已經搭載了海光CPU芯片,併成功應用到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金融領域客戶,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能源化工領域客戶,並在電信運營商的數據中心類業務中得到了廣泛使用。

除此之外,海光DCU系列產品已於2021年3月正式進行了產品發佈,報告期末已經完成小批量生產,未來將廣泛應用於大數據處理、人工智能、商業計算等領域。

背靠中科曙光,處於前景可期的藍海賽道,旗下部分CPU產品進入商業化階段...種種利好下,海光信息的成長性不言而喻,而這也是其吸引投資者關注的主要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