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歐萊雅”們頻頻翻車,收割國人的洋奢牌還能走多遠?

來源:未來網

近日,知名化妝品品牌歐萊雅可謂賺足了“熱度”。

打着“全年最大(優惠)力度”旗號,歐萊雅卻因“雙十一”預售價格遠高於現貨價而被消費者質疑爲虛假宣傳。截至目前,黑貓投訴平臺上的相關投訴量已高達3萬餘條。

然而,未來網記者發現,登上輿論風口浪尖的並非只有歐萊雅。今年以來,迪奧加拿大鵝、夢龍、哈根達斯等具有影響力的國外品牌接連發生“翻車”事故。這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歐萊雅給出補償方案,網友不買賬

連日以來,“歐萊雅被指虛假宣傳”“歐萊雅雙十一涉嫌虛假髮貨”等話題相繼衝上微博熱搜,引發網友熱議。

從被指虛假宣傳,到3萬餘名消費者集體投訴,再到被薇婭、李佳琦兩名主播聯手“封殺”,歐萊雅可謂是敗足了消費者的“好感”。

11月18日晚,歐萊雅在微博平臺再度回應安瓶面膜差價事件:針對部分購買多件產品的消費者中“巴黎歐萊雅安瓶面膜”的到手價格有差別,消費體驗感受不佳,再次向消費者道歉。隨後,該話題迅速登上熱搜榜首。

不同於18日凌晨的致歉信,歐萊雅在該聲明中一併公佈瞭解決方案。未來網記者梳理後發現,在解決方案中,歐萊雅依據消費者“雙十一”預售期間(10/20-10/31)在“歐萊雅官方旗艦店”的支付金額,給出了兩種優惠券補償方案。

其中,購買安瓶面膜且產品訂單累計達到999元,且未領取滿999-200消費券的消費者,將獲得一張200元的無門檻優惠券;購買安瓶面膜,但產品訂單累計未滿999元的消費者,將獲得兩張滿499立減100元的優惠券。

頗具玩味的是,對於網友此前一衆高呼的“退差價”訴求,歐萊雅在這份解決方案中隻字未提。

對於歐萊雅的上述回應,大多數網友並不買賬,紛紛在留言區評論:“要你的券有什麼用,還指望我再買嗎?”“不補差價嗎?這還是繼續薅消費者的羊毛呀!”也有部分網友表示,“200無門檻的券不是挺好的嗎?”……

迪奧、加拿大鵝遭質疑,國外品牌接連“翻車”

引發網友輿論聲討的歐萊雅,並不是首個“翻車”的國外品牌。

眼神陰鷙、臉色暗沉、厚重眼影、清朝護甲……近日,國內知名攝影師陳漫在“迪奧與藝術”展覽上的一幅攝影作品,惹惱了一衆中國網友。許多網友怒批這張攝影作品“醜化亞裔形象”,迎合西方對亞裔族羣的刻板印象。

隨後,法國著名時尚消費品牌迪奧在其多個官方平臺上刪除了這張照片,但並未對此事做出任何回應。迪奧的態度引發中國消費者的不滿。

有媒體對此事發表評論稱,審美差異可以有,但中國風不是醜。美可以多元,東西方審美也可以差異化,但並不意味着傲慢之下的偏見就應該被接受。

有着“羽絨服界的愛馬仕”之稱的美國高端服飾品牌加拿大鵝在國內的境地也頗爲“尷尬”。

數日前,加拿大鵝的千元口罩引發網友熱議。據瞭解,三款口罩價格昂貴,但並無任何防護效用。加拿大鵝也因此被網友質疑收割“智商稅”。

繼而,又有網友扒出今年9月,加拿大鵝萬元羽絨服涉嫌虛假宣傳的風波。相關處罰信息顯示,加拿大鵝天貓旗艦店實際經營者希計(上海)商貿有限公司,在店鋪發售產品的宣傳內容對所用羽絨混合材料存在以偏概全,與實際情況不符,被罰款45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在產品質量上動了大打“折扣”的“歪心思”,夢龍、哈根達斯等品牌也無一例外。

聯合利華旗下的夢龍爲例,其在中國市場所售產品的原料使用的是大比例的植物油,只含有少量奶粉。而在歐洲市場銷售的產品原料卻是牛奶,用料“雙標”的舉動令網友咂舌。

哈根達斯玩的也是相似的“套路”。今年8月,哈根達斯幾款月餅冰淇淋因產品成分上宣稱使用“巧克力外皮”,實際產品配料卻是“代可可脂”被罰款1萬元。

據業內人士透露,“代可可脂”不僅成本便宜,還可能產生反式脂肪酸,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長期食用還會造成超重和肥胖。

打着高端旗號,收割中國消費者的國外品牌還能走多遠?

對於今年以來國外品牌的頻頻“翻車”,南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陳鵬向未來網記者道出了其中的緣由:“隨着消費經驗的積累、維權意識的提升,中國消費者越來越注重產品的質量、性價比,對於品牌的需求逐漸淡化。因而,歐萊雅、迪奧、加拿大鵝等品牌若還像以往那樣,仗着自己是國外品牌,企圖用老舊的營銷手段來吸引中國消費者的路子,是行不通的。”

陳鵬認爲,互聯網時代信息的透明化也爲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提供了有效路徑。“線下、直播、短視頻等渠道的豐富,消費者能夠輕而易舉掌握所購產品的信息,品牌存在的虛假宣傳問題很容易被消費者甄別。”

然而長期以來,歐萊雅、迪奧、夢龍、哈根達斯等一衆國外品牌打着高端的旗號,在中國市場上高價銷售,享受着由此帶來的巨大紅利。

而這背後,一些賺得盆滿鉢滿的國外品牌,卻賣着名不副實的產品,甚至使用低成本、對身體有害的食材,收割一批又一批的中國消費者。

對此,陳鵬認爲,市場監管部門應對在華的國外品牌採取常態化的監管舉措。“例如,這些國外品牌是否涉嫌虛假宣傳、是否利用信息的不對稱欺詐中國消費者?同時,市場監管部門還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廣泛接受消費者提供的舉報線索,對侵犯消費者權益的品牌加以管束。”

如今,“國外品牌等同於‘高大上’”的觀念,早已不復存在。“國外品牌想要贏得中國消費者的信任,需進一步加強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管理及合規性建設。”陳鵬表示,國外品牌只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欺詐、不隱瞞,真誠地對待每一位中國消費者,方能重新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則表示,建議國外品牌尊重並深入瞭解中國市場、中國文化以及中國消費者的愛好和審美,這纔有助於推廣自己品牌的形象。“如果帶着一個高傲的態度去處理,也會遭到消費者‘用腳投票’的結果。”劉春生說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