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養豬戶高興壞了,看着豬價每天三四毛一斤“蹭蹭蹭“的往上漲,彷彿回到去年那個豬肉賺得“流油”的時期。

今年10月以前,豬肉價格呈現逐月下降趨勢。有數據顯示,年內生豬價格曾一度下跌超過60%。在國慶節假日時,豬價在10月6日刷新本輪豬週期的最低價10.63元/公斤(外三元生豬)。

但假日一過,受到豬肉收儲及消費旺季提前的雙重刺激,豬價大幅走高。中國養豬網數據顯示,截至11月18日,外三元生豬全國均價爲18元/公斤,對比10月最低價已反彈69.33%,回到半年前的水平。

在資本市場上,關於豬價的關注熱度保持旺盛,近1個月就有多達65份相關報告。在10月時,更有高瓴資本、睿遠基金、高毅資產、淡馬錫富敦、易方達基金、匯添富基金、淡水泉投資等等知名機構扎堆參加牧原的電話會議。

股價方面,9月中至今,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等一衆養豬頭部公司股價漲幅均超過30%。

徽商期貨農產品分析師尉秀表示,本輪生豬價格反彈具備三方面條件。1、豬價持續偏低刺激需求;2、大部分地區氣溫陡降轉涼,肉類需求上升;3、豬肉收儲提高養殖端“底氣”。

但詭異的是,與資本市場的紅火不同,不少養殖業內人士認爲:豬週期的底部遠遠沒到。

研 究 員丨馮展鵬、實習生 劉德盛

編 輯丨林MM

設 計 | 鄧居軒

重度虧損預警?

早在10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佈會上,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負責人孔亮表示,我國生豬生產在二季度已經完全恢復,主要受生產仍在慣性增長影響,當前的市場供應出現階段性過剩。

據農業農村部數據,今年1月下旬開始,豬肉價格連續8個月回落,中秋、國慶消費旺季,也沒有出現豬肉價格反彈。10月份第2周,集貿市場的豬肉平均價格每公斤21.03元,比今年1月份下降了60.8%,9月份全國養豬場(戶)虧損面達到76.7%。

孔亮預計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上市的肥豬數量還將明顯增長,生豬供應相對過剩局面仍將持續一段時間。如不實質性調減產能,豬價低迷態勢將難以扭轉,尤其是明年春節過後的消費淡季,豬價可能繼續走低,並造成生豬養殖重度虧損。

對此,一些生豬養殖企業已着手準備資金應對即將到來的豬週期底部。

溫氏股份在近期投資者關係活動中表示,下半年開始,溫氏股份比同行約早半年時間控制資本開支、活化資產,及時處置部分閒置資產收攏資金,現階段基本停止新開工項目,在建項目能停則停、能緩則緩。今年4月,溫氏股份募集了92.97億元可轉債資金。截至9月底,溫氏股份庫存資金超120億元,庫存資金充裕。此外,溫氏股份還拓寬了融資渠道,如金單、承貼通、銀行承兌匯票等供應鏈金融融資工具,還有幾十億規模可隨時變現的財務性投資項目。“根據資金壓力測試,公司有充足的底氣和信心順利度過本輪豬週期底部”。

溫氏股份已準備了百億計的現金儲備來應對即將到來的行業“寒冬”,這也足以讓人感受到形勢的嚴峻。

“逃不開”的豬週期

誰也逃不了週期,包括豬。

豬週期指豬價的波動週期規律,本質上是由利潤來調節週期供需變化,最終影響價格波動的一種經濟運行方式。

類似的案例包括的“穀賤傷農”,資本主義國家倒牛奶事件,其本質都是由利潤來調節週期供需變化。

而豬週期大致是按,“豬價上漲—母豬存欄增加—生豬供應增加—豬價下跌—母豬被淘汰—生豬供應減少—豬價上漲”如此循環反覆,週期總時長大約在3-4年,而相鄰峯值的時間間隔大約在3.5-4.5年。

第一輪豬週期歷時四年(2006年6月-2010年6月)。源於2006年夏季豬藍耳病疫情導致的豬羣大面積死亡,豬肉需求大於供給,豬價得以上漲,至2008年4月,兩年時間豬價漲幅超過1倍。高利潤刺激養殖戶不停擴產,市場逐漸由短缺轉過剩,豬價大跌。

第二輪豬週期歷時三年11個月(2010年6月-2014年4月)。價格上漲階段是由於疫病齊發,豬瘟、藍耳病、口蹄疫和豬仔腹瀉都來了,市場供求平衡再次被打破,豬價上漲。於2011年9月豬價達到峯值後,又因產量擴張,供需缺口被彌補,豬價開始下行。

第三輪“豬週期”歷時4年(2014年5月-2018年5月)。由於前期豬肉的供應持續大幅增加,在2014年達到歷史頂峯的5820.80萬噸,同年全國豬出欄數量高達74951萬頭。這一成績至今仍無法與之匹敵。這給養殖戶帶來巨大壓力,爲了生存採取去產能的方式降低生豬存欄,市場供給大幅下降,價格攀升。到2016年5月,歷時2年,豬價漲幅76.6%。隨後由於國家出臺的各項環保政策,養殖戶被迫出欄,大量生豬供給湧入市場,豬價由此開始回落。

第四輪豬週期便是從2018年5月份啓動,當時全國22個省市平均豬肉價格最低觸及16.65元/千克。但在下半年裏,伴隨着非洲豬瘟的到來,豬肉產業於2018年底和2019年初開始了一波快速的被動去產能過程,豬肉產量呈現斷崖式下跌。僅在2019年豬肉產量便減少了1149萬噸(跌至4255.31萬噸),到2020年繼續減少142萬噸(減產至4113.33萬噸)。豬肉供需在2019年下半年失衡。

反觀豬肉價格,僅僅2019下半年時間漲幅一度超250%,於10月份衝破50元/千克水平。儘管2020上半年發生新冠疫情對消費造成了較大打擊,但隨後2020年大部分時間都在40元/千克以上高位寬幅盤整,這是因爲供應恢復需要時間。但到了2021年,豬肉供應被明顯放大了(產能過剩),最終導致豬價回落至20元/千克以上區間。

特別要注意的是,生豬存欄量自2018年底出現斷崖式下跌,最低點於2019年底見19075萬頭,但隨後反彈。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生豬存欄43764萬頭,已恢復至疫前水平,同比增長18.2%。

值得注意的是,因豬的生長週期,生豬存欄領先出欄量約半年左右的時間。當前生豬存欄量仍在增加,因此後續出欄量高增可能還會延續至少半年的時間。

不能忽視的因素

生豬市場上的供應量“中期看仔豬,長期看母豬”。

農業部數據顯示,3月以來,規模豬場每月新生仔豬數均在3000萬頭以上,並持續增長。8-9月份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接近正常保有量的110%。截至三季度末,能繁殖母豬存欄4459萬頭,同比增長16.7%,比上一季度減少105萬頭。

這裏特別要注意一個指標——MSY(每頭母豬每年出欄肥豬數),但因相關指標並不完整,我們以當年出欄量/上年能繁母豬存欄量大致測算。

從測算結果來看,從2015年開始國內生豬養殖的MSY逐年上升,即養殖效率在不斷提升,這符合發達國家養殖業的歷史發展脈絡。

當前能繁母豬存欄量已經全面超過2014年,雖然從三季度數據看,去產能的步調已經開始,但按照生豬的養殖週期看,生豬出欄量還會繼續提升。若剔除疫情影響,僅按照2020年的MSY20.02推算,今年的出欄量或將創出行業新記錄。

另一方面,在需求端上,豬肉消費量難以爆發性增長。近年國人愈發注重飲食健康,豬肉消費量在2019年之前總體趨勢平穩,2019年-2020年因豬瘟和新冠疫情擾亂,豬肉消費量呈現大幅下滑趨勢。今年以來雖有所反彈,但難以回到疫情前的消費水平。

行業虧損可能纔剛剛開始

近期豬價雖然出現了一波不小的反彈,但距離今年1月份的高位36.94元/公斤(外三元生豬價格)仍跌超5成。

A股上市豬企中,成本最低的就是牧原股份(002714.SZ),我們以牧原股份爲例來對豬企進行分析。

日前,牧原股份發佈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度前三季度淨利85億-90億元,同比下降57.12%-59.50%。預計今年第三季度虧損5億-10億元,而去年同期盈利102億元。

成本比牧原股份高的公司,虧得更多。正邦科技(002157.SZ)三季度預虧55.2億元至65.2億元,新希望(000786.SZ)預虧25.8億元至29.8億元,天邦股份(002124)預虧20.5-22.5億元,溫氏股份(300498)預虧67.5-72.5億元。上述五家豬企第三季度合計預虧將近200億元。

牧原股份商品豬銷售價格,從年初的26.95元/公斤一路跌至9月份的11.49元/公斤。牧原股份在公告中提到,出現單季度首虧的主要原因,是11.49元/kg的豬價與公司生產成本大概出現了2.5元以上的倒掛。公司第三季度的養殖完全成本在15元/公斤左右。

牧原股份在公告中還特別提醒:“生豬市場價格變動的風險是整個生豬生產行業的系統風險,對任何一家生豬生產者來講都是客觀存在的、不可控制的外部風險。”

“危”與“機”並存

豬企在以往的豬週期底部都過得比較艱難,從溫氏提前半年準備百億資金可見一斑。

要注意的是,當前各大豬企主要分爲兩派,一派是以溫氏股份爲代表的的傳統豬企,採用緊密型“公司+農戶”模式,該模式的優點是固定資產投入較少,方便進行規模擴張。但同時養殖產業鏈較長,管理難度大,在非洲豬瘟肆虐時完全處於下風。

另一派是牧原股份爲代表,採用“全自養、全鏈條、智能化”的經營模式,儘管前期投入的成本比較高,但後續能夠通過規模化、智能化等方式,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邊際成本。也因此,牧原股份做到了全行業最低的養殖成本。

而即使較少投入的“溫氏”模式也在擔心資金鍊的問題,那麼沉澱資金較大的“牧原”模式可能會面臨更爲嚴峻的資金鍊考驗。

牧原股份的三季度報告數據顯示,其流動資產合計466.7億元,而流動負債合計657.6億,流動比率僅爲70.97%。作爲對比,去年三季度,其流動資產合計392.0億,流動負債343.1億,流動比率爲114%。

這意味着,牧原股份的短期償債能力對比去年已大幅下降。

不過,顯然牧原股份對自身資金鍊的“健康”胸有成足,還打算借行業低谷逐步蠶食對手市場。此前8月11日披露的可轉債募集說明書顯示,牧原擬投資88.7億元用於生豬養殖基地,此舉將使公司生豬養殖規模擴張近33%;還擬投資22.87億元用於新建4個生豬屠宰項目,合計屠宰能力1300萬頭。

但若豬價持續低迷,甚至進一步走低的話,牧原的資金鍊壓力可想而知。也正是因爲這樣,牧原的大股東緊急注入60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就不難理解了。

何時才能見底?

主導大宗商品價格運行的核心是供需關係,包括生豬價格。

就當前市場來看,卻仍然處於供需平衡並稍顯寬鬆的狀態,至少短期內並無明顯改善的跡象。

安糧期貨研究所對沖策略負責人鍾遠指出,截至10月首周,全國二元能繁母豬價格爲49.31元/公斤,較去年11月的高點(76.5元/公斤一線)下降約27元/公斤,表明本輪能繁母豬產能(二季度存欄4564萬頭)仍未完全出清,後期生豬存欄(約4.5億頭)維持高位的態勢暫難改變。

反觀供需兩端,需求端保持相對穩定,波動較爲有限,最大的變量來自於供給端,本輪豬價的上漲便是始於非洲豬瘟對生豬存欄的毀滅性打擊。

所以,接下來行業供需重歸平衡的標準,也將以供給端去產能的實質性開啓爲標誌。

而與前幾輪豬週期不同的是,2019年生豬價格上漲超過了2006年至2018年的常規波動區間,部分節點價格超過40元/公斤。

期間,包括養殖戶和相關企業積累了大量資金。相當於,其承受虧損的能力較前述三輪週期中明顯增強。

而就今年豬價走勢來看,二季度部分成本較高的上市公司出現虧損,三季度虧損範圍進一步擴大,部分企業銷售均價跌至11元/公斤左右,行業虧損週期剛剛開啓不久。

而迫使供給端產能下降的動力,又需要豬價長期低迷,使供給端維持虧損狀態,進而刺激產能按照市場化調節自發出清。

對此中糧期貨亦指出,“在10月份生豬價格反彈超預期的背景下,當前仔豬的補欄和二元后備母豬的補欄存在一定的好轉。基於當前16元/kg的靜態價格來看,自繁自養和外購仔豬育肥都是有利潤空間的,這對於市場而言,尤其是對於散戶而言是一個信心的提振……補欄意願的加強,會導致產能去化的路徑被拉長,預計生豬價格下行週期可能要比人們想象的更久。”

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此前報道,亦有不少中小型養殖戶因自繁自養、人力成本等又是,其養殖成本可以低至10元/公斤。

換言之,上市豬企出現大幅虧損時,仍然有少部分養殖戶處於微利狀態,而這本身也不利於行業產能的出清。

此外,就過去15年的歷史來看,產能出清的過程往往要維持2至3年時間,如2008年4月到2010年4月、2011年9月到2014年4月、2016年6月到2018年5月。

按照上述價格運行週期,以及2019年11月生豬價格的絕對高點來看,行業底部將在2021年底至2022年底出現。

只是,行業分析不應刻舟求劍。2019年8月開始,國內生豬價格便已經開始脫離原有的價格運行區間,歷史數據的參考價值有所下降。

即便2022年能夠見底,在下一輪週期中,生豬價格重歸40元/公斤峯值的可能性也很小了。

重歸理性之後,25元至30元/公斤的生豬豬價,可能將成爲未來幾年的高價區。

反應到企業經營層面,“一半收入是淨利”的輝煌將難以複製,更多是賺取銷量、產業鏈一體化的利潤,這也是爲何行業龍頭牧原股份在虧損的背景下,仍然執着於擴產能的原因之一……

【出品:南財智庫·21世紀資本研究院】

【聲明:相關信息來源於市場公開材料,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參考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金融數據終端;南華研究;華泰證券;蘇寧金融研究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