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造大湾区仲裁高地:琴澳合作区发挥“一国两制三法域”优势 做大做强跨境仲裁平台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彭敏静,实习生邓颖欣 珠海报道 11月23日,粤港澳大湾区仲裁联盟2021年度工作会议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商事仲裁制度衔接及仲裁国际化发展论坛在横琴举行。该活动由珠海国际仲裁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粤港澳大湾区仲裁联盟秘书处(南沙国际仲裁中心)协办。

会上发布的《珠海国际仲裁院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分别从共建跨境仲裁合作平台、深化仲裁机构改革、建立国际化仲裁机制、探索民商事法律制度的衔接等方面提出了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简称合作区)建设的具体措施,用以指引合作区仲裁活动中如何适用内地或澳门法律解决民商事争议。

珠海国际仲裁院副院长吴学艇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分析,未来高度开放的合作区将会成为“一国两制三法域”的交汇区,在合作区内的民商事争议解决过程中就会面临不同法域背景的法律制度体系下的机制衔接、规则对接问题,还会涉及到民商事法律制度和规则平行适用与交叉适用的问题,也有可能会发生部分澳门民商事法律在合作区的延伸适用等问题。

在香港律政司司长郑若骅看来,大湾区仲裁机构应深化粤港澳合作,发挥三地综合优势,为大湾区内企业提供优质、高效和便捷的法律服务,用好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独特优势,做好大湾区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

合作区建设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仲裁作为国际通行的纠纷解决方式,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法治创新的重要一环。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简称《横琴方案》)明确提出,逐步构建民商事规则衔接澳门、接轨国际的制度体系;建立完善国际商事审判、仲裁、调解等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

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法律事务局代理局长钟颕仪看来,《横琴方案》赋予横琴四大战略定位和四项重点任务,其中,将构建民商事规则衔接澳门、接轨国际的制度体系确定为合作区法治创新的重要方向,这为商事仲裁制度规则率先联通、融通、贯通港澳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不过,钟颕仪也坦言,从现实情况看,破解不同法域背景下仲裁规则、制度、标准背后的隐形壁垒难度还不小。“但却是必须要走的路。这不仅是保障澳门居民及国内外商事主体到合作区便利就业创业权益的关键之举,更是展现合作区一流法治环境和促进琴澳一体化的核心要义。”钟颕仪说。

随着合作区开发开放全面铺开,越来越多的国际优质市场主体将在合作区聚集发展,越来越多的港澳居民及国际人才将在合作区就业生活,仲裁也必将在珠澳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此外,《横琴方案》亦提出,研究制定合作区条例,为合作区长远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用足用好珠海经济特区立法权,允许珠海立足合作区改革创新实践需要,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

“《横琴方案》赋予合作区在法治创新上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合作区的仲裁创新实践具备共建共融和国际化的‘土壤’。”钟颕仪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下一步将在做强做大珠澳跨境仲裁合作平台、建立仲裁协同创新机制、围绕四大产业对标建立国际化仲裁规则、加大力度培养人才方面下功夫,更好地服务合作区商事主体。

珠澳合作推动跨境仲裁规则衔接

自2018年9月粤港澳大湾区仲裁联盟成立以来,大湾区各城市在创新仲裁机制、加强仲裁交流协作、提高仲裁知名度和公信力等方面成效显著,3年来三地11城的仲裁受案数量及受案标的总额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根据《实施方案》,珠海国际仲裁院将以合作区建设为契机,对标国际通行的商事仲裁制度和商事惯例,对接内地与澳门两套民商事规则和制度体系,创新仲裁机制体制,在仲裁领域率先推动珠澳两地规则衔接。

同时,还将以对标国际、趋同港澳为目标,对现有仲裁办案流程及规章制度予以梳理、修订,强化仲裁案件的程序管理,提高仲裁效率,确保案件质量,提升仲裁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更好地服务合作区商事主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留意到,此前已有不少跨境仲裁规则衔接的创新举措。以珠海国际仲裁院为例,目前珠海国际仲裁院已探索建立国际通行争议解决模式,已率先推动珠澳两地仲裁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已与澳门世贸中心仲裁中心、澳门律师公会仲裁中心、澳门仲裁协会联合构建跨境仲裁平台。

根据《共建珠澳跨境仲裁合作平台协议》,澳门仲裁机构可以在横琴以自身名义受理案件,通过珠海国际仲裁院免费为平台提供的秘书服务、庭审场地和办案配套服务,完成从立案到结案全流程仲裁工作,实现澳门仲裁机构在横琴办理涉澳门乃至其他国际、国内仲裁案件。

此外,珠海国际仲裁院还采取了一系列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举措,比如建立完善符合仲裁发展规律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高比例聘任港澳及法学界知名专家进入理事会,对内地其他仲裁机构的体制改革、持续提升仲裁社会认知度和公信力。

“联盟多方共建跨境仲裁合作平台以及珠海国际仲裁院完成机构改革和推行仲裁机制的国际化是对仲裁制度特点和优势的充分运用,目的都是为了让仲裁更好地服务合作区建设。”吴学艇说。

科技赋能仲裁

粤港澳大湾区仲裁联盟年度工作会议听取了2021年联盟工作情况的报告,总结提炼联盟秘书处发起湾区仲裁机构“四个共享”倡议、助力广东自贸试验区“临时仲裁”受案落地、联盟智库建设初见成果三个工作亮点,并发布了涵盖“APEC成员跨境电商线上仲裁平台”、“横琴珠澳跨境仲裁合作平台”、“长三角、大湾区仲裁机构战略合作”、“珠海国际仲裁院体制机制改革”等内容的“十大经典案(事)例”。

《中国商事争议解决年度观察(2021)》显示,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这对于以全球化为依托的商事仲裁而言,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全球主要国际仲裁机构纷纷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面向仲裁当事人、律师和仲裁员推出了实践指引,提出线上立案、在线庭审和无纸化办公等应对措施。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留意到,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些机构也有相关布局和进展。在总结广州仲裁委员会中山分会取得的成绩所依托的优势时,负责人王进指出:“截至10月30日,中山分会使用远程视频方式进行庭审的案件达98件。在局部地区疫情有所反复的情况下,有了数据传输稳定、清晰度和保密度高的远程视频庭审系统,中心分会依然可以放心地邀请更多外地仲裁员,比如邀请北上广深珠的专家们以及境外的仲裁员参与案件审理。”

互联网建设也被列入到部分地区仲裁委员会未来的发展计划中,如江门仲裁委员会负责人蓝军表示:“加强仲裁办案信息系统,创新发展网络建设,将我们的信息、业务拓展范围等公示公开,特别是要拓展网上办案、网上仲裁等方面的领域。”

此外,钟颕仪亦提出,要做大做强跨境仲裁平台,进一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术完善线上仲裁,以技术推进仲裁程序的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