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他宣佈成爲"F1首位中國車手"一星期後車隊卻破產了

"看到周冠宇成爲F1正式車手,心底裏非常開心,我認識他的時候,他還在開卡丁車,後來跑方程式,然後是F2,明年又是F1,整個過程,我作爲一個車手,感觸是不一樣的,感同身受,也看到了他的成長。"

周冠宇簽約阿爾法-羅密歐,成爲第一位F1正式車手後,馬青驊出現在了與幾位賽車資深人士連麥的直播間裏。

馬青驊說自己"非常有感觸",的確如此,因爲"第一位F1車手"這個名頭曾經也屬於馬青驊,只可惜他的F1之夢剛開始就結束了。

馬青驊(下排左一)、周冠宇(下排右一)等連麥

馬青驊出生於1987年,童年時他父親是上海一家國營企業的司機,經常把兒子抱到駕駛座上,教他打方向換擋,教他辨認街上的汽車品牌。

5歲的時候父親第一次帶馬青驊去卡丁車場,雖然卡丁車運動1940年就在歐洲興起了,然而在90年代初的,還很少有人聽說過,父親帶他去也只是想鍛鍊兒子的膽量。

馬青驊迷上了這項運動,也很快顯露出賽車天賦,他9歲開始參加卡丁車比賽,12歲就贏得了全國卡丁車錦標賽青少年組冠軍。

馬青驊與韓寒等車手

馬青驊說:"12歲的我已經在潛意識中把賽車看做一種職業了。"然而這個職業不僅不賺錢,還需要花很多很多錢。爲了成爲職業車手,去上海南匯的卡丁車場練車已經不夠了,每個星期五下午馬青驊從學校回來,父親就立即帶他坐飛機前往珠海賽車場,星期天晚上再飛回來。

在珠海練車的價格,每節半小時1500港幣,馬青驊每天要花15000人民幣左右,一個週末不算飛機票和食宿費也要3萬元。這還沒算上額外的撞車費用,馬青驊在珠海賽道最後一個高速彎道撞過兩次,賠了50萬。

此時馬青驊的父親開着一家汽車維修廠,生意相當紅火,每月可以拿出幾萬元支持兒子賽車,但再多就困難了。與普通工薪家庭相比,馬家無疑是有錢人,但玩賽車顯然還不太夠,父親說2004年馬青驊入選國家賽車隊之前家裏已經花了五六百萬,幾乎耗盡家產。

馬青驊的母親也說他們不是富豪家庭,她認識的一個朋友爲了陪14歲的兒子去英國練車準備了3000萬,而她家沒有這麼多錢。

參加的賽車比賽級別越高,需要的費用就越多,沒有萬貫家財,就只能指望成績優異獲得贊助。然而越往上走,競爭也越激烈,取得好成績的難度逐級遞增。

2006年之後馬青驊斷斷續續參加了一些雷諾方程式、F3000和F3比賽,成績並不起眼,最好成績是在西班牙F3上過兩次頒獎臺。

由於成績平平,也沒有得到贊助,2010年,馬青驊回到國內參加房車錦標賽(CTCC)。

方程式追求極致的速度,賽車純粹爲比賽而生,房車賽使用的是量產車,用馬青驊的話來說,"方程式和房車賽是兩個不同的物種。"一個方程式車手跑房車比賽不僅讓人覺得奇怪,還有些降格。然而這時無奈之舉,國內並沒有比CTCC更高級別的比賽可跑。

這種尷尬的局面持續到2012年,馬青驊的賽車生涯突然迎來重大轉機,一個越洋電話打到馬青驊家裏,對方自稱是西班牙商會會長,要爲西班牙的F1車隊HRT挑選一名車手,邀請馬青驊去西班牙試車。

一個成績平平的車手怎麼會被F1車隊看上?因爲2010年才組建的HRT車隊需要在商業上取得突破,他們盯上了市場,希望車手能幫他們簽到大額贊助。當時HRT拿到了四份車手的資料,其中只有馬青驊是車隊領隊薩拉見過的--他在西班牙F3目睹過馬青驊上頒獎臺。所以就是他了。

4月初HRT宣佈馬青驊加入青年車手發展計劃,7月份他去英國銀石賽道參加F1測試,9月7日他在F1意大利站練習賽中做爲HRT的試車手登場,成爲第一個在F1分站中駕駛賽車的人。

這幾個月對馬青驊來說是夢幻般的,但夢想需要實力支撐,他很快經歷了從讚美到質疑的轉變,甚至被一些國外媒體嘲諷,因爲他的表現與隊友差距較大,跑了四站練習賽,圈速基本都比老將德拉·羅薩慢1.5秒以上。

然而就在大家質疑他的時候,11月6日,一場新聞發佈會在上海召開,馬青驊宣佈將在2013年將成爲HRT的正賽車手。

很快,英國權威賽車運動雜誌《汽車運動》爆料稱,HRT車隊否認馬青驊已成正賽車手。馬青驊經紀人解釋道:青驊將是以正式車手的身份參加2013賽季F1上海站比賽,並且"是HRT車隊委託中汽聯和上海市體育局舉行的發佈會。"

僅僅一個星期後,HRT車隊突然宣佈要將車隊出售,並承認當時財務狀況糟糕,外界認爲"車隊多半是想借馬青驊加盟增加影響力,從而讓車隊更利於出售。"

直到12月2日凌晨,國際汽聯公佈了2013賽季F1的參賽車隊名單,HRT因未交納基礎參賽費50萬美元,被國際汽聯除名。此時,《汽車運動》披露,其實早在11月13日,HRT車隊就已向馬德里當地勞工局報備將解僱全部員工,12月15日,所有合同都解除完畢。

"F1第一人"夢幻局面,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馬青驊沒有放棄,2013年他簽約卡特漢姆車隊參加GP2比賽,賽季首秀馬來西亞站,他練習賽墊底、排位賽第20名、正賽墊底。隨後來到家鄉上海站,馬青驊再次在練習賽中墊底,並且比隊友慢1.5秒。

上海站後,卡特漢姆車隊放棄馬青驊了。馬青驊的方程式之路,基本結束了。

馬青驊加盟卡特漢姆

這一方面是因爲成績,馬青驊除了在早年在西班牙F3有兩次登臺經歷,在國際賽場並無亮眼表現。對比之下,周冠宇的履歷是:2016賽季意大利F4亞軍;2016-2018賽季兩奪歐洲F3回合賽冠軍;2020賽季成爲歷史上首位在F2奪冠的車手;本賽季位列F2車手積分榜第二。

相比周冠宇攜3000萬美元"帶資進組",馬青驊也沒拉到贊助。無論F1車隊還是GP2車隊,找馬青驊都是奔着市場來的,可惜市場雖然錢多,賽車在卻不是吸金的項目,電視上很少有賽車比賽轉播,媒體上也很少有賽車報導,這麼低的曝光率達不到廣告效果,也就很難吸引贊助商掏錢。賽車在仍然是圈子裏的小衆運動,想要破圈必須有能拿大賽冠軍的明星級車手,馬青驊的表現遠遠不夠。

馬青驊、周冠宇、崔嶽

在F1和GP2接連失敗後,這幾年馬青驊參加CTCC、WTCC、TCR等各種房車賽,以及電動車方程式比賽(FE)。

相比周冠宇13歲從上海搬到謝菲爾德,從卡丁車開始,到F4、F3、F2,直至F1,走了一條非常典型的歐洲車手發展路線,很多人覺得馬青驊的職業規劃有些混亂。然而這恐怕說不上什麼規劃,不過是有什麼比賽參加什麼比賽,能有比賽跑就很不錯了。

在選擇職業賽車這條路非常艱難,沒有賽車文化,沒有成熟的賽事體系,也很難拉到贊助,投身賽車運動的人必須是出於熱愛,不要考慮回報。畢竟無論是馬青驊還是周冠宇,他們在賽車領域賺到的錢,什麼時候能超過他們燒掉的呢?

【免責聲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