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沒有半點運氣,用6年時間實現蛻變

南工大“傑出青年”3年發表7篇論文

正在做實驗的沈寅麟。 受訪者供圖

近日,南京工業大學公佈了校“十大傑出青年學生”名單,在衆多優秀學生中,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20級博士生沈寅麟的成績單十分“搶眼”。他3年在材料類頂級期刊發表7篇論文,獲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校長獎學金20餘次,獲省研究生創新大賽二等獎、市青年學者論壇一等獎……然而,一路走來,沈寅麟的科研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二開啓科研之旅

高考填志願時,沈寅麟填報了南工大化學、化工這兩個心儀專業,然而由於專業級差分等原因,最終被調劑到了南工大材料學院金屬材料專業。

“要讀的專業不是自己的第一選擇,科學家的夢還能實現嗎?”面對不熟悉的專業,沈寅麟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大一下學期,學校通過專業導學課、教授進宿舍等形式對專業進行深入解讀和引導。基於這一契機,沈寅麟深入瞭解了金屬材料專業的歷史、研究方向以及發展前景。“這個專業的前身是腐蝕與防護專業,專業主幹課和考研課程是金屬學和電化學,並不僅僅是字面含義的冶金或傳統金屬。”沈寅麟逐漸放下內心的包袱,開始認真對待專業課程,在深入學習和研究中慢慢喜歡上了金屬材料專業。

大二時,沈寅麟報名了大創項目,並進入材料學院新型二次電池實驗室開展科學實驗。初涉科研,小組成員未能將工作和學習的時間協調平衡好,以致整體進展不暢,他們的大創課題在中期答辯時的得分倒數第二。“做科研不能光憑一腔熱情,腳踏實地也很重要。”沈寅麟回憶,後來組員們每天都堅守在實驗室,週末和暑假也不例外,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大創項目獲得了校特等獎。正是這次經歷開啓了沈寅麟的科研之旅,也堅定了他對金屬材料專業、電化學儲能研究的熱愛。

大膽創新嘗試,研三發表首篇核心期刊論文

研究生第一年,沈寅麟在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和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方向展開研究,實驗順利推進。隨着閱讀文獻的廣泛與深入,沈寅麟對電池領域的研究有了自己的想法:鋰離子電池在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高成本、穩定性差、安全隱患高等問題限制了鋰電池的進一步發展。因此開發一種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能量密度更大的電池體系具有很大的意義和市場前景,而鎂離子電池就是這樣一種電池體系。

轉入一個全新的前沿研究領域,沒有相應的基礎,可供參考的文獻和實驗又很匱乏,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裏,沈寅麟經常從早上9點忙到半夜,但實驗依然毫無進展。導師也很爲沈寅麟着急,他帶着沈寅麟參加國內外各類學術會議,聆聽領域內專家學者學術報告,現場交流、郵件請教……“很感激老師們認真的解答和點撥,在他們的指導下,我的實驗終於撥開雲霧,步入了正軌,數據慢慢有了。”談起這段艱難經歷,沈寅麟感慨萬千。研三時,他首次在材料專業頂級期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論文。

從大二初進實驗室,到研三在專業類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沈寅麟用6年時間實現了蛻變。在研究生畢業的十字路口,他選擇讀博,繼續深耕鎂離子電池方向。截至目前,沈寅麟已經在頂級期刊累計發表7篇論文。

生活不止科研學術,積極參與各類學生工作

不同於傳統印象中的理工男,現實生活中的沈寅麟並不是“一心只讀聖賢書”,在師生們眼中,他是一個熱愛運動、熱心志願服務工作的陽光男孩,生活豐富多彩。

除了潛心探索科研學術之外,沈寅麟從本科到博士階段,始終堅持各種學生工作,服務師生,擔任院學生會主席助理、輔導員助理等職務。“參加學生工作是學生階段非常重要的經歷,學會合理調配自己的時間,在各種活動中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服務大家的過程中感受付出的快樂和意義。”沈寅麟建議學弟學妹們在大學生活中多多嘗試,尋找自己的熱愛與意義。除了積極投身各類學生工作,沈寅麟還保持長期運動的習慣,羽毛球館內經常能看到他的身影。

“保持好奇心和創新思維,緊跟各個領域的前沿,拓展自己的知識儲備。善於取經,不論是身邊的老師同學,還是各類專家學者、同行,要敢於提問、交流,碰撞思維火花。”回望自己的成長道路,沈寅麟表示,科研沒有半點運氣,只有腳踏實地,態度端正,才能一直鑽研下去。

南報融媒體記者何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