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加大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 前三季度新增減稅降費超9000億 

本報記者 譚志娟 北京報道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在促進增長、保障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然而,今年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用工難用工貴與物流成本高等因素影響,中小企業成本壓力加大,經營面臨困難。

東莞市希樂玩具有限公司負責人陸利明11月24日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坦言,“今年我們玩具所用的材料都普遍上漲了約10%~20%;同時,前兩個月物流問題非常嚴重,很多訂單都沒有辦法訂到貨櫃,所以有些客戶只能選擇一直在上漲的空運渠道。”

日前中小企業發展再獲國家政策的支持。據新華社11月22日消息,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進一步推進減稅降費,製造業中小微企業按規定延緩繳納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稅費,研究適時出臺部分惠企政策到期後的接續政策,持續清理規範涉企收費。

稍早11月18日召開的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指出,“在延續制度性減稅、落實已定緩稅政策的同時,研究採取新的組合式、階段性減稅降費措施,完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增值稅留抵退稅等政策,支持製造業企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解難和創新升級。”

中國財政學會績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羣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說,“臨近年終,國家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除了把脈中國經濟未來走勢和爲即將召開的全國經濟工作會議做準備,同時也反映出國家對製造業和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高度重視。”

張依羣還表示,“在保證財稅政策連續穩定的基礎上,持續加大對製造業和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深挖財稅政策空間,研究制定實施組合式、階段性的減稅降費政策,不斷拓展減稅降費政策的深度和廣度,讓減稅降費政策實施更有利、落地更有效,進一步鞏固製造業在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地位和在國際上的領先優勢,進一步穩定中小微企業已經取得的良好發展預期,將減稅降費政策和就業、產業、創新、治理等政策全面融合,提升減稅降費政策的施展空間和政策能量。”

前三季度新增減稅降費達9101億元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還顯示,前三季度全國新增減稅降費9101億元,其中新增減稅7889億元,新增降費1212億元。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減稅降費措施,減輕了企業負擔,增強了市場主體活力。

減稅降費確實減輕了企業負擔。作爲一家中小企業負責人,廣東省東莞市威源新能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任謙11月25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家的減費降稅政策令我們企業感受比較明顯。例如,我們企業應交稅費的50%可以延長至3個月內繳納,同時企業申請的專利也可以享受減稅政策,這使得我們企業成本也獲得了相應減輕。”

任謙同時還向記者坦言,“我們企業主要生產氮化鎵PD充電器,雖然材料出現略微上漲,但目前給我們帶來的影響不大。”

數據還顯示,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起徵點在2019年從月銷售額3萬元提到10萬元的基礎上,今年進一步提高到15萬元;相應地,2019年享受免徵政策的小規模納稅人戶數從政策調整前的3364萬戶增加到3820萬戶,今年前三季度又進一步增加到4365萬戶。“我們的供應商裏有部分是小微企業,每個季度有45萬元的免稅額度,這讓他們受益也比較明顯。”任謙告訴記者。

就此,張依羣對記者表示,“近年來,我國積極應對國際複雜局勢變化,有效化解經濟下行壓力和矛盾,全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帶來的巨大沖擊和影響,連續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極大地緩解了企業稅費負擔,有效促進了企業技術研發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中小微企業作爲我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市場主體成爲減稅降費的重點,無論是在納稅門檻降低、銀行中小微企業貸款增值稅減免、企業研發加計扣除、增值稅留抵退稅,還是財政直達資金、助企紓困補助、專精特新扶持等多項積極財政政策,中小微企業都是最主要的受益者,對增強中小微企業生存發展能力、提高社會就業水平、改善百姓民生福祉、恢復穩定經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張依羣還補充說。

張依羣還指出,“隨着疫情影響逐步加深和世界經濟恢復極不均衡,國際經濟競爭日趨激烈且經濟形勢更加複雜,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大幅加劇,全球通脹壓力不斷增大,對我國經濟穩定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因其自身規模限制和自我發展能力約束,抵禦市場風險能力普遍較弱,很多中小微企業還沒有完全從疫情衝擊、大宗商品漲價、宏觀經濟調整中走出來,中小微企業作爲我國穩定就業、推動創新、實現增長的主力軍作用受到多種客觀條件抑制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對於今年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效果,張依羣還表示,“從今年我國總體經濟發展形勢來看,一是符合預期,將全面完成年初制定的經濟增長目標,我國經濟得到全面有效恢復,經濟穩定程度在疫情防控過程中進一步提高;二是超出預期,就業、物價控制、進出口、城鄉居民收入等經濟指標明顯提升並超過預期,這和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減稅降費助企紓困政策密不可分,減稅降費政策效應的持續放大,有效提升了企業生產經營能力和市場要素的配置效果。”

就業與進出口超預期從數據可見:11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1~10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33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同時,進出口也獲得較快增長:1~10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2.2%。其中,出口同比增長22.5%;進口同比增長21.8%。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也表示,前三季度新增減稅降費逾9000億元,超出預期,這說明延續多年的規模性減稅降費並沒有退坡。積極財政政策不能只看支出強度,減稅降費幅度纔是關鍵。而且,從長遠來看,減稅降費對注入經濟發展動能、促進產業轉型、企業創新的作用更加持久,也更有效果。

專家:未來稅費改革應有減有增

受訪專家還建議,未來稅費改革應有減有增。

張依羣告訴記者,“企業市場經濟的細胞,製造業是市場經濟中的幹細胞,企業持續充滿活力和創新發育能力,製造業是基礎,中小微企業是關鍵,未來稅費改革應該有減有增,減重點仍圍繞製造業和中小微企業推進,加重點仍立足調節實現公平分配。”

爲此,張依羣提出了五個方面的建議:“一是穩定現有減稅降費成果,二是推進製造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落地見效,三是適度降低製造業企業所得稅稅率,四是階段性加靈活性延續困難企業稅費政策優惠,五是推進中小微企業減稅降費政策制度化建設,六是加大稅制改革力度實現合理分配激發引導消費。”

還有受訪專家認爲,這還需要激發與弘揚企業家精神。此前不久,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員、企業研究處處長劉興國也對記者表示,今年以來,雖然總體上看經濟指標都呈現出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但對廣大中小企業來說,所面臨的外部環境依然比較嚴峻,壓力大、挑戰多、市場變化快以及機會難以把握。一方面,企業自我發展能力尚不穩固,需要政策層面繼續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企業家投資發展信心不足,企業家精神也未能得到充分激發與弘揚,企業自我發展的主動性、能動性不足。

在劉興國看來,“企業不可能永遠靠政策扶持維持生存,最終還是得依靠激發與弘揚企業家精神來形成與強化內生髮展動力,以內生動力來支撐企業持續發展。企業家精神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影響企業成敗的關鍵變量;能否全面激發中小微企業創業者和負責人的企業家精神,將是決定企業能否從當前多方面不利因素共同擠壓衝擊下破局勝出的關鍵所在。”此前9月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大對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紓困幫扶力度,加強政策儲備,做好跨週期調節。會議指出,一是加大幫扶政策力度。二是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保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公平競爭,增強發展信心。

劉興國認爲,此次國常會精準把握了當前中小微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兩方面問題,分別提出了針對性的政策安排。特別是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改革舉措的進一步推出,無疑將有效促進企業家投資信心的增強,以及推動企業家充分激發創新精神,不斷加大創新投入,增加創新產出,進而從根本上提升中小微企業的內生髮展能力與綜合競爭實力,推動中小微企業突破困局,向好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