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埃航要求回中国旅客补2000美元差价 两次坐地起价没人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高江虹 实习生谢雨竹 北京报道“说实话,我并不意外,这的确是埃航能干出来的事,而且也不是第一次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留学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2021年11月22日,埃塞俄比亚航空的一则通告引发广泛关注,通告里要求已购买日期为2021.12~2022.2回程客票的旅客,必须补上2000多美元的差价,不补差价不让登机。此事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乘客纷纷指责埃航坐地涨价,且早在去年该航司就有过类似做法,故有了开篇留学生的“吐槽”。

有意思的是,11月24日中午,有媒体前去询问埃航北京代表处,得悉通告被撤回,也就是说埃航不涨价了。但在25日下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询问埃航代表处时,北京代表处表示“正在和总部进行认真的研究与调查中”,未正面回答涨价通告是否被撤回。广州代表处表示“还未收到要撤回通告的相关通知,有消息后市场部会第一时间告知”。

然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埃航代理处拿到的明年2/3月份机票预订信息则显示,涨价已成事实。从亚的斯亚贝亚返回上海浦东的机票,经济舱含税达32916元,而此前一般才1万元多一些。

两度“变脸”的埃航

在引发众怒的11月22日通告里,埃航是如此解释涨价理由:“目前由非洲地区回中国内地的航班票价水平约为经济舱$5000,公务舱$7000”,因此该公司打算对返程日期为2021.12~2022.2回程客票(ET684航班),非洲至中国内地航段票价水平不足的客票进行换开要求。埃塞俄比亚航空称将对票价水平不足的回程客票座位进行取消。

此事立即激起众多旅客和代理的反弹。事实上,这不是埃航的第一次坐地起价。

去年年中,埃航就曾要求已经购买8到10月份前往中国的华人旅客,在原票价基础上补4000美元左右的差额。而绝大多数旅客已经支付了至少3000美元的机票费用,是非疫情期同航线机票价格的7倍。

当时此事闹得亦沸沸扬扬,中国驻埃塞俄比亚使馆介入调查后,给出的解释是:埃塞航空部分机票代理售出大量回国机票,造成埃航执飞中国航班机票严重超卖,许多乘客滞留。

因此,埃航当时是采用临时调高价格,逼迫部分超售的旅客主动放弃座位。

“我是到巴西短期交换,时间到了要回国。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时埃航有效座位可能只有50个,但他们会卖200张票,然后陆陆续续就有人被取消。机票取消了也还是会有华人去机场蹲,但我没有去,取消了就另想办法了。”该中国留学生向记者说道。

“在任何一个过程中,你都有可能被赶下埃航的飞机,”中国留学生说,“埃塞俄比亚航空,从此在我这就拉黑!”

为何埃航会两度“变脸”?从今年2月份开始,我国的入境政策调整,规定前往中国大陆地区的乘客在有直航通航的情况下不得通过第三国转机,在没有直航的情况下前往中国大陆地区需分别在出发国、中转国进行双检测并申请绿码,这也意味着仅有在转机区域具备双检测能力的机场才能作为可选的转机地。

目前从非洲回国的直飞航班,主要由埃塞俄比亚航空在执飞,政策调整意味着,想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回国,只能选埃塞俄比亚航空的直飞航班(转机拿不到绿码),而要从非洲其他国家回国,也基本会选埃塞俄比亚航空。而民航局出台的“五个一”政策、“熔断”政策让非洲飞中国大陆的航班数量大大减少,供需的极度不平衡让埃航瞅准了这块香饽饽。“中非航线上中国航司几乎没有航班,”航空数据分析师李瀚明表示,“国内航司自己不重视非洲,那非洲的中国人就得被外航宰一把”。

跨国旅客艰难的维权路

埃塞俄比亚航空两度试探法律底线,中国旅客的权益屡遭侵犯,谁能来保障中国旅客归国的合法权益?

李瀚明解释道:“一般而言,按照旅客所在地的管辖优先于按照旅客国籍的管辖”。但旅客在他国遭受权益侵害时,由于语言障碍、不熟悉国外法律,或囿于诉讼成本、归国心切等现实原因,往往放弃在当地通过司法途径进行权利救济。

“应由民航局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旅客的合法权益。”民航专业人士韩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际航空运输价格管理规定》明确了关于国际航线运价的管理规定和处罚规定。其中第二十条(四)款规定了公共航空运输企业、销售代理企业不得未按照已核准或者已备案的价格水平及适用条件实施国际航空运价。公共航空运输企业、销售代理企业出现以上行为的,依法记入民航行业严重失信行为信用记录;由民航行政机关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规定的不正当价格行为的,依照价格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但现实情况是,尽管民航局有明确处罚规定,埃航依旧置若罔闻。“首先,航空公司受利益的驱动,”韩涛解释道,不难看出,目前实施的《国际航空运输价格管理规定》对航空公司的处罚力度不算太大,“3万元以下罚款”与埃航发的大笔灾难财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利益的驱使下容易出现个别外国航空公司拿归心似箭的中国旅客当“韭菜”的事件。

“其次,基于外交上的谨慎,政府部门会慎重处理。”韩涛表示。尤其是外国载旗航空公司,需要通报国务院、外交部等部门,处理起来相对耗时。面对外国航司触碰法律的行为,一般不会在第一时间开罚单,通常采取约谈等方式处理。去年埃航临时涨价事件也以约谈埃航高层、敦促埃航规范经营而告终。

针对旅客权益保护问题,近年来欧洲、北美也相继出台了很多新规。“欧美国家将其归类到不正当竞争和消费者事务方面,有着相对完善的法律条规,执行起来也较为到位。国外的航空公司在当地比较遵守法律法规,再加上欧美航空业比较发达,国外的航空公司在当地比较遵守法律法规。”韩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

两相对比下,也可以反映出民航管理法规在规制赴华航班时的缺失与无奈。因而,埃航自然将发横财的心思单单锁定到中国旅客身上。或许,民航局需要课以重罚,方能杜绝这种敲竹竿的行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