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電氣、強生之後,東芝正式宣佈拆分,一個時代落幕了?丨C位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李信

來源/連線Insight(ID:lxinsight)

面對“野蠻人”的敲門,東芝終於做出了“反擊”。 

近期,東芝宣佈最早將於2023年拆分爲三家公司,分別爲基礎設施服務公司、元件公司和半導體存儲器公司。東芝表示希望建立不同利潤結構和增長戰略的獨立公司,以提高股東價值。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拆分計劃僅由東芝董事會同意,其還需要召開股東大會獲得股東批准,以及完成相關機構的審查要求。

此前,陷入財務困境的東芝,一度出售了多項業務,並引入了多家外資股東。儘管外資幫助東芝脫困,但問題也隨之顯現,那就是東芝董事會與外資之間衝突不斷。

就在今年4月,英國私募股權公司CVC宣佈想要私有化東芝的消息傳出後。當月,東芝社長兼CEO車谷暢昭辭職,而辭職原因與CVC在收購交易上出現分歧有關。

此次,東芝選擇拆分公司,或許也是想保全自身不被外資私有化。而爲了讓股東同意拆分計劃,東芝不僅會給到股東三家獨立公司的股份,還會將部分核心資產股份出售,並將收益全部給到股東。

誰都沒想到,曾經作爲“日本之光”的東芝,如今竟然需要靠拆分公司來保全自身。而東芝拆分後,其獨立公司能否幫助東芝重振業務,不僅是股東們極爲關注的內容,也是外界想要知道的答案。

但這一答案,東芝或許也無法給出回答。畢竟,現在東芝保全自身才是最爲重要的事情,重現往日輝煌也要在不被私有化的前提下,才能穩妥前行。

東芝“分家” 

成立百年的日本企業東芝,即將“分家”。

近期,東芝公司宣佈將拆分爲三家獨立公司,分別爲基礎設施服務公司、元件公司和半導體存儲器公司。拆分完成後,三家公司將各自掛牌上市,具體時間可能在兩年後。

東芝表示,拆分有利於每家公司大幅增強其業務重點,促進更靈活的決策和更精簡的成本結構。

從東芝規劃的三家獨立公司架構來看,每家公司確實有了更核心的業務重心、產品以及宏大的長期目標。

具體來看,基礎設施服務公司將包括東芝的能源系統和解決方案、基礎設施系統和解決方案、建築解決方案、數位解決方案和電池業務。產品和服務將包括髮電、輸電和配電、再生能源、能源管理、公共基礎設施、鐵路和工業的系統解決方案、建築節能解決方案,以及政府機構和私人公司的IT解決方案。

可見,基礎設施服務公司偏向能源產業與公共基礎設施,東芝對該公司的期望是推動向再生能源過渡方面扮演主導角色,以達成宏大的全球碳中和目標並增進基礎設施韌性。

元件公司則將包括東芝電子元件和儲存裝置解決方案業務,產品包括電力半導體、光學半導體、類比積體電路、用於資料中心的大容量硬碟驅動器和半導體制造設備。這家公司的核心會在IT基礎設施方面,東芝也希望該公司可以成爲該領域發展的領導者。

從東芝的規劃來看,基礎設施服務公司和元件公司都更偏向行業基建方向,而東芝剝離這兩大業務後,將會變成一家更獨立的半導體存儲器公司,擁有鎧俠公司和東芝TEC公司的股份。

東芝旗下的鎧俠公司是極爲優質的資產。當前,鎧俠是全球第八大半導體制造商,NAND閃存的第二大製造商,也是日本現存爲數不多的存儲芯片廠商,對日本有着重要的戰略意義。

從拆分後的公司業務來看,東芝或許早就有所規劃。但當前這一拆分計劃只有東芝董事會同意,最終能否拆分成功,東芝還需要獲得股東的批准以及相關機構的所有審查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拆分計劃與此前股東想要私有化東芝的訴求相悖。爲此,東芝董事會爲了讓股東們同意拆分,也給出了頗具誘惑的條件。

首先,這次東芝拆分後,現有股東可以獲得從東芝剝離出去的基礎設施公司和元件公司的股份,成爲包括東芝在內的三家公司的股東。

此外,作爲業務分拆計劃的一部分,東芝將尋求把鎧俠的股份轉換爲現金,以儘可能爲股東帶來更多價值。作爲股東回報過程的一部分,東芝有意將鎧俠股份的淨收益全部還給股東,前提是整個過程不會對順利實施拆分造成干擾。

東芝的言外之意很清楚,其可以將最有價值的公司股份賣了給股東換錢,那麼股東也要同意拆分業務的計劃,而不是還想着私有化東芝。

賽迪顧問集成電路中心高級諮詢顧問池憲念接受36氪採訪時表示,東芝的拆分後能讓各子公司更聚焦業務方向,提高經營效率。同時,拆分後的東芝投資組合會更加多樣化,將給公司帶來新的協同效應和更穩定的整體業績。

東芝解體會造成怎樣的影響還不得而知,但目前來看,東芝這一招“棄軍保帥”,或許也是不得已而爲之,畢竟外資早就想瓜分東芝。

東芝爲何分家? 

東芝突如其來的“分家”,或與“野蠻人”敲門有着密切聯繫。

今年4月,英國私募股權公司CVC Capital Partners突然提議通過收購要約對東芝進行私有化。並且CVC考慮溢價30%,以每股5000日元的價格,共計2.3萬億日元(約合208億美元)收購東芝,並計劃最早在2021年10月讓東芝從東京證券交易所退市。

對於CVC突然的收購要約,東芝以“缺乏細節”爲由拒絕了CVC提出的收購要約,但表示會考慮任何可靠的要約方案。

一時間,衆多資本巨鱷“聞着味”聚攏起來,開始圍獵東芝。

在東芝拒絕CVC的當月底,美國私募股權公司貝恩資本也開展了對東芝的收購計劃。

除此之外,美國私募股權投資公司KKR也對外宣稱,有意以高於CVC的價格參與競購。

此前買下東芝核電業務的加拿大投資公司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 Inc,也在考慮參與競購東芝。

據日經中文網報道,貝恩資本還與CVC達成合作,正在討論詳細的東芝收購方案。兩大國際資本巨鱷握手合作,可見下定了“拿下”東芝的決心。

貝恩資本與東芝關係匪淺。早在2017年,東芝爲了續命,將核心資產東芝存儲(現已更名爲鎧俠)出售給了貝恩資本牽頭的財團,交易價格爲180億美元。連線Insight通過公開信息查詢,截止2021年,貝恩資本持有鎧俠49.9%的股份。

如今,全球半導體形勢一片大好,貝恩資本當初的這筆收購自然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而全球資本紛紛參與競購東芝,也是看到東芝在半導體、消費電子等行業的深厚根基。

不過,外資想要收購東芝也並不容易。根據日本2020年修訂施行的《外匯及外國貿易法》規定,外國資本如想取得日本安全保障相關行業企業1%以上的股份,需事先申報,接受有關方面審查。而既擁有能源業務,也是日本十大軍工企業的東芝,自然是重點審查對象。

這意味着,作爲日本企業的東芝,自身並不能決定是否“賣身”給外資。

但東芝似乎低估了“野蠻人”的手段。據日經中文網報道,CVC爲了滿足外匯法,正鼓動日本產業革新投資機構(JIC)及日本政策投資銀行(DBJ)也加入投資聯盟,KKR也同樣想與這兩家機構進行合作。包括這兩家機構在內的具體談判尚未進行,日本政府正在關注上述機構如何應對外匯法。

外資們的想法很明顯,在股東中加入日本本土機構,有利於通過外匯法的審查。

面對各方外資“圍獵”,東芝也在盡力抵抗。據日媒報道,東芝高層試圖遊說日本政府,以阻止外資對東芝的收購,同時東芝高層還緊急給日本各大金融機構打招呼,要求其不要爲外資的併購行動提供資金。

可見,只要東芝內部股東管理層們不動搖,加上日本外匯法的“保護”,東芝其實很難被外資收購。

但沒想到,東芝大股東也在籌謀“賣”了東芝賺錢。就在東芝拒絕CVC收購後不久,東芝第二大股東新加坡私募股權投資公司3D Investment Partners就公開致信,要求東芝就出售進行一次全面的評估,還勸東芝管理層收起對被收購的敵視態度,“應明確表示對其他所有權結構持開放態度”,以免嚇跑潛在收購者。

當東芝大股東與外資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如今東芝僅剩的依靠,也只有日本政府了。

此前,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信,拒絕就東芝交易談判發表評論,但表示任何外國公司的收購都需要相關批准。而且東芝涉及的能源、芯片行業,對日本的戰略意義也較爲重要,這筆收購勢必要經過日本政府的審覈。

多方博弈之下,東芝要想保全自身核心資產,或許“分家”是最爲簡單有效且迅速打破僵局的方式。而“分家”後的東芝,將走向何方? 

東芝“分家”後,還能再創輝煌嗎? 

曾經作爲“日本之光”的東芝,如今落魄到以“分家”來抵禦外資入侵,不免讓人唏噓。

回溯東芝發展歷程,其一度是日本工業發展的典型代表,甚至在全球工業發展史上都留有印記。日本的第一臺電風扇、洗衣機、電冰箱、晶體管電視等都曾由東芝生產製造,甚至還發明瞭全球第一臺彩色可視電話、第一張NAND型記憶卡、第一臺HD DVD播放機。 

東芝巔峯時期,業務範圍覆蓋基建、製造、核能、半導體、家電、計算機等諸多領域。半導體和筆記本業務還曾位列世界第二,並與夏普、松下並稱爲日本白電三巨頭。

但在日本經濟泡沫破裂、中國製造衝擊日本企業的大環境下,以及東芝自身轉型不順等多重因素疊加下,東芝逐漸失去了往日的榮光,如今的業務情況也大不如前。

據東芝2020財年財報顯示,當前業務範圍覆蓋能源、基礎設施、零售與印刷解決方案、樓宇設施、電子元器件和存儲器和數字解決方案六大板塊。這一年銷售額爲3.05萬億日元(約266億美元),相比2019年的3.4萬億日元,還下滑了9.9%。

當前,東芝將公司拆分後,三家獨立公司能助力東芝恢復往日輝煌嗎?

從拆分後的業務體系來看,基礎設施服務公司主要有能源和基礎設施業務。在2020財年財報中,東芝能源業務的銷售額下滑了13.3%,拖累了整體業績。

原本,東芝是押注核能產業的。在2006年還以54億美元高價從英國核燃料公司中收購了西屋電氣77%股份,想要藉此開拓全球核電市場,後續還增資16億美元將西屋股份增持到了87%。

但讓東芝沒想到的是,隨着2011年福島核事件的發生,這一“黑天鵝”事件直接導致東芝核能業務陷入困局,不僅原有訂單全部取消,高企的成本也壓得東芝喘不過來氣。

最終在2018年,東芝以46億美元將西屋電氣出售給了隸屬於加拿大的Brookfield資產管理公司。

除能源以外,基礎設施服務公司另一大主要板塊爲公共基礎設施,這一業務考慮到公共屬性,拓展起來耗時長,還需要帶有一定的公共服務,爲此可以預計,拆分出來的基礎設施服務公司,更多是穩固原有業務內容,不會有太大的拓展。

元件公司的核心則在IT基礎設施方面,也包括一些半導體業務。從東芝的規劃來看,元件公司主要業務範圍會是半導體制造設備,以及儲存裝置方面。

半導體制造設備是半導體產業鏈的支柱,特別在全球芯片緊缺的大環境下,東芝若能將其發展起來,或許能有不錯的前景。

除此之外,元件公司也能與半導體存儲器公司協同發展。半導體存儲器公司擁有鎧俠公司的股份,這是東芝半導體業務的核心資產,如今鎧俠依舊是全球NAND閃存的第二大製造商。

據TrendForce集邦諮詢發佈的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NAND Flash市場報告顯示,當季度鎧俠市場份額爲19.3%,排名全球第二。該季度鎧俠出貨量大幅增長超過15%,平均銷售單價增長4%,獲得史上最佳的營收表現,營收達36.4億美元,季增20.8%。

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NAND Flash品牌廠商營收排行,

  圖源集邦諮詢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NAND Flash品牌廠商營收排行,   圖源集邦諮詢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東芝並不是鎧俠的第一大股東,貝恩資本纔是鎧俠內部最有話語權的股東。而且從東芝公佈的拆分計劃來看,其還計劃出售鎧俠的股份以此換取東芝不被外資私有化,這或將讓其在鎧俠的話語權進一步減少。

當前,東芝選擇“分家”,或許更多的訴求在於自保,而並沒有太多考慮各項業務的發展規劃。

據外媒報道,有部分業內人士認爲,身爲日本代表性企業,東芝的解體或將對日本產業界帶來影響,甚至成爲產業界的轉折點。資源的過於分散,也會拖累公司的資金使用效率。

無論東芝拆分結果如何,只要還在牌桌上,其就有翻盤的可能。畢竟東芝歷經百年,只需要找準正確方向,就還有機會重現往日輝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