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曾令俊

這些年,中小銀行紛紛開啓了數字化轉型,隨着金融科技應用深度和廣度的推進,中小銀行在運用金融科技推進數字化轉型方面均取得一些成績。

但中小銀行在轉型過程中依然面臨很多的困難。下一步該如何走?有哪些值得借鑑的路徑?這些需要行業共同探討。

1125日的“第五屆中國數字銀行論壇上”,諸多銀行高層以及監管人士共議銀行業正經歷的數字化轉型變革。

商業銀行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在增加。銀保監會數據統計,2020年銀行業信息科技資金總投入2078億元,同比增長了20%,體現了全行業對科技建設的高度重視。但相比於大行的資金投入,中小銀行資金投入不足。

中國銀行業協會祕書長劉峯表示,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還存在着一些銀行機構數字化轉型方向不明確;數據治理缺陷明顯、專業人才短缺;經營理念和管理體制僵滯,難以適應數字化經營;對新型風險管理能力不足等問題。

近日發佈的《中小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研究報告》也提到,與很多大型銀行相比,中小銀行在開放合作方面的深度和廣度還不夠,同時面臨商業模式、數據安全、技術漏洞等方面的風險。

城商行、農商行和民營銀行之間的發展差異較大,農商行由於規模普遍較小、創新能力不強等方面的約束,在金融科技發展的大趨勢下面臨着更大壓力。

對於上述中小銀行在轉型中遇到的難題,中國建設銀行原董事長、東北亞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洪章建議,中小銀行在數字化轉型當中,如果走捷徑快速實現數字化,可以更多地和金融科技企業合作,利用現成的技術和能力

表示,在金融科技的成本投入上,數字化轉型是爲了平衡成本和解決效率低下的問題,初期大幅度、高強度的投入建設數字銀行是可行的,但長期建立高強度的投入增加了機構運營壓力。“因此,應該審慎地評估和判斷,在成本可負擔的基礎之上來推進數字化轉型,要考慮成本與收益之間的相互平衡,要避免高投入、低產出,只有投入無產出是不可持續的。”

劉峯表示,在縱深推進銀行業數字化的過程中,需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解決這些問題。具體來看包括:堅守風險底線,有效防範新型風險;高度重視數據治理工作,全面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構建複合型數字化人才隊伍,彌補人才短板。

蘇州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蘭鳳則分享了一些經驗,她表示,轉型的具體操作層面,中小銀行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建立數字化轉型路徑圖,將其作爲項目分解來進行管理,具體到責任部門和參與方,建立考覈和評價機制,積極打造“金融+服務”、“金融+場景”的探索實踐。

科技也是一把雙刃劍。在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過程中,風險也是不可忽視的。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滙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巴曙松表示,當前中國的金融科技公司非常看重爲長尾客戶提供信貸服務,具有規模小、期限短、分佈廣的特點。

對於商業銀行來說,它的信用風險管理難度和挑戰也更大,而這些服務也是市場確實所需要的,這是金融科技公司從事這些業務的獨特價值。也正因爲如此,更不可能忽視風險防範的重要性。巴曙松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