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1深度丨央行公示錢塘徵信籌辦情況,釋放了哪些信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邊萬莉 北京報道 11月26日,央行公示錢塘徵信有限公司(籌)相關情況,個人徵信行業有望迎來第三家機構。其中,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螞蟻集團)持股35%,與浙江省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爲並列第一大股東。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這或是因爲螞蟻集團有大量與徵信相關的數據。

如果將2015年作爲個人徵信行業市場化的開幕,至今已有六年之久。

2018年,百行徵信獲得牌照,成爲第一家持牌的個人徵信機構。2021年年初,樸道徵信個人徵信業務資格獲批,年末又迎來了錢塘徵信的籌辦消息。

由此,個人徵信牌照似乎有所加快,未來徵信市場是否會出現更多的機構?三家機構將如何競爭?各具特色的股東構成蘊藏了哪些信息?這一些列動作向市場釋放了哪些信號?

徵信市場化更進一步,三家機構公平競爭

值得關注的是,央行公示了錢塘徵信(籌)的相關情況,這只是代表受理了其個人徵信業務申請,並不意味着錢塘徵信從事個人徵信業務已獲得批准。從目前來看,第三塊個人徵信牌照花落誰家,仍未有定數。

不過,這一事件向外界傳遞出了諸多信號。有徵信資深行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意味央行在推進徵信行業的市場化、法制化、科技化上又邁出了一步,增加了個人徵信的有效供給,徵信市場再添新活力。”

如果以央行要求芝麻信用、騰訊徵信等八家機構做好個人徵信業務的準備工作爲界,個人徵信市場化的開幕可以追溯到2015年。雖然八家機構均未通過審覈,但最終以入股的形式組成了第一家個人徵信機構——百行徵信的豪華股東陣容。

2018年2月,百行徵信獲得我國首張個人徵信業務牌照,個人徵信業務市場化取得實質性突破。按照央行關於中國徵信市場頂層設計,百行徵信通過市場化手段,與央行徵信中心錯位發展、功能互補,助力傳統金融,推動消費金融、小微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創新發展。

2020年12月,樸道徵信獲批成立,成爲中國第二家擁有個人徵信牌照的機構。彼時,央行表示,“批准樸道徵信有限公司個人徵信業務許可,這是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爲增加徵信有效供給、積極推進我國徵信業市場化發展作出的決定。人民銀行將繼續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和科技化的發展方向,推進徵信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從兩家機構的定位來看,差別似乎並不大。近日,百行徵信董事長朱煥啓撰文指出,百行徵信深入挖掘替代類數據價值,構建專門評判信用白戶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的數據資源體系,提供覆蓋信用白戶貸前、貸中及貸後管理的信貸全生命週期的信用白戶徵信服務綜合解決方案。從官網可以看到,百行徵信的產品不僅包括個人徵信、企業徵信,還有政務產品。

此前,樸道徵信董事長趙以邗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樸道徵信力圖通過市場化機制,採集個人信貸信息以外的信用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加工,對個人的信用狀況做出判斷,幫助金融機構觸達客戶、識別客戶、判斷客戶,幫助缺乏信貸記錄或只有少量借貸記錄的人羣享受普惠金融服務。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樸道徵信正在快速展業,實現了多款徵信產品的上線試運行。如,信用畫像、反欺詐類產品、信用評分類徵信產品、個人徵信報告。

上述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如果錢塘徵信獲批,未來和百行徵信和樸道徵信是同質化的公平競爭。徵信是一個市場化的行業,不可能只有一家或者兩家。至於未來是否有更多的持牌個人徵信機構參與進來,需要根據市場發展的情況來看。對於機構來說,徵信是一個長期性的工作,需要積累的過程。”

在全聯併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北京信用學會副會長劉新海看來,三家機構首先從地域上,分別覆蓋國內消費經濟和信用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有互補性。其次三家機構互相競爭,可以防止一家獨大,保持市場活力,有利於提供更好的徵信產品和服務

將新興徵信活動納入法治監管的軌道

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央行此次公示錢塘徵信的籌辦情況,意味加快了對互聯網平臺數據的治理進度。2021年9月30日,央行發佈的《徵信業務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了信用信息的定義及徵信管理的邊界。

近年來,隨着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新技術在徵信領域廣泛應用,大量有效“替代數據”被採集、分析和應用於判斷企業和個人信用狀況,徵信已突破傳統借貸信息共享的範圍。爲此,《徵信業務管理辦法》按照依法採集、爲金融等活動提供服務、用於識別判斷企業和個人信用狀況等三個維度,將符合上述標準的基本信息、借貸信息、其他相關信息,以及基於這些信息的分析評價信息界定爲信用信息。

根據監管要求,從事個人徵信業務應當依法取得個人徵信許可;從事企業徵信業務和信用評級業務應當依法辦理備案。上述資深行業人士表示,《徵信業務管理辦法》徵信替代數據應用納入監管,並強調從事徵信業務需取得合法資質,可有效解決“無證駕駛”的問題,將原先遊離於監管之外的新興徵信活動納入法治監管的軌道,促進市場公平。

今年7月,互聯網平臺企業收到監管窗口指導,要求平臺機構在與金融機構開展引流、助貸、聯合貸等業務合作中,不得將個人主動提交的信息、平臺內產生的信息或從外部獲取的信息以申請信息、身份信息、基礎信息、個人畫像評分信息等名義直接向金融機構提供,須實現個人信息與金融機構的全面“斷直連”。

從公示情況來看,錢塘徵信的股東主要有螞蟻集團、浙江省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杭州溪樹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傳化集團有限公司、杭州市金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浙江電子口岸有限公司,對應的持股比例分別是35%、35%、10%、7%、6.5%、6.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基於有大量與徵信相關的數據,螞蟻集團成爲了錢塘徵信的並列第一大股東。這與百行徵信、樸道徵信由國資企業穩居大股東之位的結構有很大區別。

資料顯示,百行徵信大股東中國聯網金融協會持股36%,其他8個股東各持股8%,具體分別是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徵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徵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鵬遠征信有限公司、中誠徵信有限公司、考拉徵信有限公司、中智誠徵信有限公司、北京華道徵信有限公司。

相比之下,樸道徵信的股東結構相對更爲簡單。其第一大股東是北京市國資委旗下的北京金融控股集團,持股35%;第二大股東是京東旗下京東數科(現更名爲京東科技),持股25%;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和小米金融董事長兼CEO洪鋒持有的小米電子,持股17.5%;曠視科技持股17.5%;北京聚信優享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夥)持股5%。

有分析人士認爲,樸道徵信股東關係相對簡單,且各股東都從事於不同行業(業務領域沒有直接衝突),並不造成直接競爭的關係。這避免了未來股東之間衝突的隱患。

劉新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個人徵信機構的股份多元化,分散化可以防止機構壟斷,促進行業更健康地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