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徐川

截至目前,全国多地陆续发布了金融业“十四五”发展目标。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自6月以来,已有浙江、广东、湖南、天津、陕西、吉林、福建、山东、安徽、江西、江苏、海南共12个省份发布了“十四五”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

其中,多个省份将绿色金融视为地区金融业发展的“未来之路”,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且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同时,原有的农信体制框架与现有的发展方式相比需要改革,多地政府亦指出,已将深化农信机制体制改革提上日程,将重点从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功能定位、健全风险抵御能力等方面开展工作。

绿色金融成为“必选题”

为践行金融助力“双碳”目标,上述12个省市均将“加快绿色金融发展”列为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作方向。其中,作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广东、浙江两省将绿色信贷投放数据列入了“金融改革发展主要预期性指标表”。

按照规划,广东省将于2025年实现绿色信贷余额3万亿元,较2020年增加2万亿元;浙江省表示,绿色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在2020年7%的基础上,计划在2025年不低于10%。

此外,吉林、湖南、天津等地政府也积极表态,将在“十四五”期间申设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双碳”目标的实现,涉及产业结构调整,大量的资金需求涌现。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此前指出,各方面有不少测算,规模级别都是百万亿人民币。政府资金只能覆盖其中很小一部分,缺口要靠市场资金弥补。

面对巨大的资金需求,多份“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显示,政府将大力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产业倾斜,鼓励金融机构研发适合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的能源效率贷款、节能减排专项贷款等绿色信贷产品。

综合来看,大多数省份对于“十四五”绿色金融规划的表述存在一定趋同性。对于如何走出一条基于地方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道路,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建议称,地方绿色金融政策的制定可以和国土空间规划有效结合起来。以重点开发区为例,一般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因此绿色金融政策可侧重于支持产业生态化,如工业低碳改造等。

此外,财联社记者注意到,部分省份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构建绿色金融。陕西省提出,支持社会资本发起设立民间绿色投资基金;江苏省亦表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按照市场化原则联合设立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并鼓励地方政府通过社会资本优先分红、放弃部分收益等让利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近年来政企合作、引入社会资本助力绿色金融发展已取得良好成效。”施懿宸认为,其中需要尊重社会资本的合理商业诉求,政府立足点在于解决经济、民生等社会发展问题,而社会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因此,实现互利共赢需要政府适当让利,更需要社会资本不断通过推动创新寻找到更具经济效益、更高效的投资模式。

稳步推进农信改革

作为近几年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课题,“推进农信社体制机制改革”也被写进多地“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财联社记者梳理后发现,上述12个省份中,吉林与江西表示已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农信社改制农商行。

此外,陕西省提出,将积极争取国家批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福建省表示,计划在保持县域法人地位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农信社改制工作;湖南省亦表示,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深化改革的推力主要在于理顺管理体制与明确功能定位;浙江省则进一步明确,将从完善风险防范与增强服务能力两方面,深化省农信联改革。

业内人士介绍称,现行的省联社体制主要问题存在于部分农信机构定位模糊,商业化经营与服务“三农”宗旨存在冲突,涉农贷款比例无法保障。此外,部分农信机构的资产质量受到一定冲击,化解不良、防控风险遇到严峻挑战。

该业内人士认为,产生上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农信机构制度仍存不足,产权和控制权错配容易导致管理体制机制不顺。

对于农信改革的方向和模式,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称,对多数省区而言,如果相关条件成熟,可以采用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有利于解决产权和控制权关系的悖论,从而理顺公司治理机制。

如果考虑稳妥推进,董希淼则建议推行省农商联合银行模式,能保持县域法人机构地位稳定,是改革成本较小的一种模式。

在如何提升治理能力方面,董希淼认为,首先,应加强股东资质管理,优化股东结构,既要对股东资格严格把关,也要加强保护小股东利益;其次,应加强董、监事会建设,强化监事会监督作用,并完善成员的推荐、提名程序;此外,还应加强关联交易管理,严格约束股东行为,对关联交易加强审计,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

“据我了解的情况,目前绝大部分省份已经上报了深化农信改革的方案。”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王朝弟此前表示,通过改革,能够切实让省联社成为一个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规范的现代化金融企业。

王朝弟进一步表示,未来农信改革在具体实施上,将以提高农信系统整体的发展能力作为改革基础,并将深化省联社改革与提高农信系统的风险防控能力作为重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