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白雪微)11月26日上午,2021年北京市西城區教育科研月在西城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禮堂開幕。本屆科研月以“高質量發展,高品質育人——建設西城區高質量育人體系”爲主題,緊扣時代脈搏,聚焦教育實踐中熱點和難點問題。

本屆科研月將舉辦5場論壇、23場學術活動。期間,西城區老師和專家們將圍繞“雙減”落實、“雙新”建設、五育並舉、幼小銜接和教師專業發展進行深度對話,活動形式包括公開課展示、主題報告、家長訪談、彙報演出、專家研討會等。各個論壇和各項活動呈現了當下西城區爲實現高質量教育發展所做的探索和取得的成效,以科研月推動教育研究發展,促進區域各項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爲高質量教育發展營造出重研究、促改革的整體氛圍。

“我們不僅聚焦高中階段課程和教材‘雙新’建設,也將圍繞義務教育階段‘雙減’工作後的課後服務和作業質量提升開展討論。” 西城區教委副主任蔡冬梅說,今年西城區還將梳理、分享一些學校在幼小銜接領域的嘗試和探索,從不同學段、不同領域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痛點、難點入手,以教科研爲引領破解教育教學實踐中的重點問題,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高質量發展。

開幕式之後舉行了本次科研月的主論壇——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北京小學和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圍繞着學校如何在雙減背景下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推進作業改革和課後服務先後做了分享。

北京小學校長李明介紹:“雙減”工作讓學校更深刻地認識學生髮展的問題,因此學校要統籌規劃課內課後教育格局,既要注重全面育人,又要個性化育人。該校制定了《新時代北京小學作業管理規定》,提出“每週限次、每天兩科”原則,實現對作業總量有效控制;同時各教研組打破傳統“滿堂講+課後練”模式,實現“課堂+作業”聯動優化,讓學生在課上有實實在在的獲得。

在豐富課後服務方面,每天三點半後,北京小學安排全員體育健身,組織學生完成書面作業,採用“分散答疑+集中指導”策略,讓“面批+答疑”成爲主要方式,師生不再“隔空對話”,打破行政班級,每天安排特級教師、骨幹教師輪流爲學生提供答疑輔導;同時,該校還提供拓展類、興趣類、綜合類三大類課程,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

“學校還開設了‘北京小學陽光心理驛站’等,爲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指導,請家長代表參加年級質量報告會、參與教學質量評價。”李明新說,現在該校每週參與第一時段課後服務的學生爲100%,參與第二時段課後服務的學生爲98%,調查顯示家長對學校“雙減”工作滿意度較高。

北師大實驗中學副校長尚建軍介紹,學校着力構建新校園生態,課後服務提供分類、分層、自願、自主的菜單式項目課程。課後服務第一個時段,師生主要進行作業和答疑輔導,執行年級和學科備課組來設計實施。“這個時段目標是兩個'多數',讓大多數學生能完成大多數的學科作業。從調查數據看,80%多的學生認爲學校的作業量小於90分鐘,這個階段學生參與率基本保持在97%左右。”尚建軍說。

課後服務第二個時段,北師大實驗中學按領域分爲:學科發展課程、勞動課程、科技課程、體育課程、藝術課程、心理課程等等。每類課程又分不同項目和模塊,比如學科發展課程包括基礎提升,爲學困生的薄弱類課程;興趣發展模塊是中等生興趣發展類課程;特長髮展模塊爲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高端需求類課程。“這一階段課程充分體現五育並舉,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的理念,共有115門課,其中學科類有36門,體育類10門,科技類33門,心理類2門,其他興趣素養類34門。”尚建軍說。

第三時段,在兩個小時的課後服務結束後,學校提供了到晚上九點的延時服務。延時服務期間,學校提供晚餐、自習託管、自主鍛鍊和自主閱讀等內容,學生可以在食堂用餐之後就地學習,等待家長,也可以到閱覽室學習閱讀,還可以到操場自主鍛鍊。同時,學校還對初三學生提供晚自習服務。

爲保障多元課程系統來開展,學校在原有的數字校園內增加了課後服務的管理模塊,設置了選課系統和考勤系統,學校把課程提前發佈到選課平臺上,供學生在線選擇,學生利用平臺的便利實現了自主選擇課程。學校還利用考勤系統及時反饋,以短信方式提醒管理部門和班主任老師。

“通過新系統實現新生態,讓學生願意迴歸校園,我們學校生態發生了變化,課後服務參與率穩定在97%。”尚建軍說。

談到下一階段發展目標,尚建軍說,“雙增”是努力方向和目標,在三個方面可以撬動學校的發展,一是提升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二是提升學校的治理水平,三是提升學校全體教師的育人理念,最終作用於學生的發展,個性化成長和人才的差異化發展。同時,還要進一步提升課後服務的廣度和質量,比如,目前在論證學校運動場館週末對學生的全開放;比如,進一步豐富學校自建的網絡教學資源;再比如優秀學生更加個性化的發展,國家戰略性拔尖人才的培養等方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