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已滿產——“OPEC+下週或放棄增產”的又一個信號

來源:華爾街見聞

作者: 高智謀

俄羅斯最大產油商此前已動用儲備產能,以遵守OPEC+配額。如今,已無閒置產能,只能通過加快鑽進速度來提高產量。

俄羅斯主要原油生產商已接近滿負荷生產,由於閒置產能逐漸耗盡,該國有理由在下週不反對沙特帶頭的放棄增產計劃。

據俄羅斯能源部旗下CDU-TEK部門日前公佈的統計數據,11月1日至24日俄羅斯平均每日產出148.6萬噸原油和凝析油,環比增長0.49%,9月和10月曾分別增長2.8%和1%。按每噸原油和凝析油約合7.33桶的轉換比率估計,相當於每日生產1089萬桶

俄羅斯的主要產油商曾於本月早些時候表示,隨着OPEC+逐漸對產量放寬限制,他們一直在提高產量,如今產量已接近滿負荷。目前,俄羅斯產油商主要通過恢復疫情期間關閉的油井來擴產。若需在明年繼續提高產量,俄羅斯產油商可能需要加快鑽探新井。

11月24日,俄羅斯第二大產油商 Lukoil PJSC 的財務副總裁 Pavel Zhdanov 表示:

“產量已恢復至2020年第一季度疫情前水平的近90%,若還需增產,將需要鑽探新的油井。”

這與俄羅斯最大的石油生產企業的表態一致。上週,而俄羅斯最大產油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 (Gazprom Neft PJSC) 表示,該公司已沒有閒置產能,並將繼續提高鑽井速度來提高產量。此外,在本月早些時候該公司還表示,已經啓動了25000噸/天(約183250桶/天)的儲備產能,以確保遵守此前商定的OPEC+配額。

OPEC考慮放棄增產

華爾街見聞提及,OPEC+代表稱,下週沙特或提議暫時放棄明年1月增產40萬桶/日的原定安排,閒置產能逐漸耗盡的俄羅斯也許不會反對。

在新變異病毒來襲的刺激下,美油創去年4月跌入負值以來最大跌幅,跌破70美元關鍵關口,布油最深跌12%。而油價崩盤正是OPEC+暫停增產、甚至是開始減產的最好理由。

近期,沙特就一再警告稱,全球原油市場將在下個月恢復供應過剩,同時用油需求面臨新冠疫情復燃的威脅。

變異病毒來襲前,OPEC內部研究也顯示,明年初將形成大量石油供給過剩,美國聯合多國釋放戰略儲備的舉動,會令供給過剩激增,明年2月過剩程度或達到370萬桶/日,是今年12月過剩程度的九倍。

瑞銀甚至建議該集團考慮減產。在最新發布的研報中,瑞銀大宗商品分析師 Giovanni Staunovo 團隊稱,OPEC+每月開會令該聯盟能夠對石油市場基本面的變化迅速作出反應,其中包括對新的防疫限制措施,以及對新的變異毒株給需求端帶來的擔憂:

“因此,OPEC+可能會12月的會議上維持產量不變,甚至減產,而不是增加產量。OPEC+將繼續控制市場,我們也繼續預計原油價格將從最近的挫折中反彈。”

各方利益,反覆博弈

近兩月,在美國原油價格暴漲、通脹高企的背景下,美國總統拜登的支持率一路走低,近期支持率已經下滑到僅剩44%的歷史低位。

考慮到2022年美國即將迎來中期選舉,而若共和黨贏得了對美國國會的控制權,那麼拜登實施的措施都無法順利推進這一背景,拜登政府在11月中旬決心將重心從放水轉向控通脹,以控制美國飆升的通脹率,重獲選民支持。其中,控制石油價格就是通脹管控中十分重要的一環。

華爾街見聞提及,此前拜登曾多次敦促OPEC+增產,而在敦促無果之後,美國聯合日本、韓國、印度、英國等石油消費大國組成了“反OPEC+聯盟”,協同釋放石油儲備以打擊油價。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十年來首次多國協同釋放石油儲備,上一次類似的協作發生在2011年,當時美國和其他27個國家同意共釋放6000萬桶戰略儲備,以彌補因利比亞內戰三個月而損失的約1.4億桶石油。

對此,OPEC+顯得十分不開心。本週一,OPEC+已經表示,根據目前的市場狀況,從其最大客戶的庫存中釋放數百萬桶石油是不合理的,OPEC+下週開會時可能不得不重新考慮增加石油產量的計劃。

德商銀的分析師認同OPEC+說法,即美國和主要石油消費國釋放戰略儲備,會導致2022年初出現相當大的石油供給過剩,這會支持油市拋售。 Again Capital 合夥人 John Kilduff 對財經媒體CNBC也稱,聯手釋放石油儲備的必要性在疫情復燃的危機下令人質疑,這會令全球油市重新陷入過剩。

同時,考慮到OPEC成員國在油價過低期間的痛苦經歷,喫過供過於求大虧的產油國本身就不願意大幅提高產能。

華爾街見聞早些時候提及,OPEC此前之所以頂着美國總統拜登不停向其要求增產的壓力也不願增產,是因爲對疫情再度來襲的擔憂和對石油價格止漲反跌的恐懼。

除去在疫情期間度過的艱難歲月外,2018 年,布倫特原油從 10 月份的 85 美元以上跌至年底的 50 美元以下,跌至此前一年新低,美油也降至43美元下方。這導致嚴重依賴石油收入的OPEC國家財政失衡問題加劇,迫使OPEC不得不聯手減產以尋求原油價格的提升。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