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英雄聯盟:Wolf認爲頂級選手身價太高,過去四年的薪資漲了十倍

英雄聯盟:Wolf認爲頂級選手身價太高,過去四年的薪資漲了十倍

作者:NGA-♀り淺川灬(♀

今年的轉會期異常火熱,各大賽區都傳出了各種謠言,其中,LCK聯賽的局勢最爲複雜,多個選手的去向受到高度關注。今年是LCK聯盟化的第一年,選手們的基礎薪資大幅提升,但明星選手的薪資問題則是更加明顯。

早些時候韓國傳出了LCK賽區有意推出工資帽機制,雖然最終沒有落實,但也反映了LCK選手的頂薪選手越來越多了。

Wolf認爲選手薪資飆升太快

而LCK聯賽在這次轉會期風波衆多,原因也是非常簡單,LCK賽區明年應該還有四個全球總決賽名額,DK、T1和GEN戰隊基本上包攬了三個,那麼,最後一個名額會落在哪個隊伍身上呢?擁有打進世界賽實力的選手正在待價而沽,他們想加入一些有能力爭奪第四個名的隊伍,獲得更好的成績和榮譽。

但另一個現實問題是,這些選手的薪資並不便宜,如果選手在前幾年參加過全球總決賽,那就是明星選手了,在轉會市場的價格不上不下。自由人選擇未必願意降低薪資,而還有合同在身的選手,俱樂部則是將買斷合同的價格定得很高。

NS戰隊在這次轉會期的風波,其實就是一個薪資問題,他們努力談判試圖降低選手薪資,花費更少的錢來簽下目標選手。

前世界冠軍輔助、現SKT戰隊主播Wolf,在本週的直播中則是談論到這個問題,他認爲現在電競選手的薪資非常瘋狂。

在2012年到2015年期間,LCK選手的月薪是50萬韓元(現在摺合人民幣是2675元),一些待遇比較好的隊伍可以拿到120萬韓元,當時的頂薪選手是300萬韓元(現在摺合人民幣是1.6萬元),而訓練生是沒有薪資的。

在2015年,LPL賽區採取高薪進行挖人,開啓了韓援來華的熱潮,使得英雄聯盟電競圈的薪資發生了巨大變化。突然有一些選手的年薪突破了1億韓元(現在摺合人民幣是53.5萬元),有些去到中國發展的外援選手年薪能夠達到3億韓元。大家對於薪資數字的飆升,感到驚訝和混亂。

此後,電競選手的薪資變成了只漲不降,而到Wolf正式退役時,他坦言自己的薪資在韓國是排名第三,Faker是第一,Bang是第二。但他最近聽到某些選手的薪資數字,讓Wolf很難弄清楚這高得離譜的數字是否正確,因爲在他看來,俱樂部的收入絕對沒有那麼多。

在過去三四年中,選手的平均薪資漲了大約10倍。Wolf認爲今年轉會期,是俱樂部最後一次可以這麼瘋狂地買人,他認爲大家都在玩魷魚遊戲,只有贏家通喫,他非常擔心明年轉會期的事情。

2015年進入薪資上漲階段

雖然Wolf沒有透露具體的數字,但從過去幾天韓國社區的小道消息來看,出現了不少年薪達到千萬人民幣的選手,這是非常恐怖的數字。

基本上,在過去幾年中,韓國只有Faker才能達到這個數字,少數在LPL發展的頂級外援可以拿到這個薪資。但在最近兩年,千萬年薪變成了一個非常普遍的數字,這在五年前是無法想象的事情。

PDD是在2014年LPL春季賽結束後就退役,他在直播中曾經表示,自己最多的時候,一個月拿7000元。事實上,這也是當時國內英雄聯盟選手的普遍情況,2012年LPL聯賽還沒有建立時,選手的薪資更低。

微笑曾經在一次採訪視頻中表示,若風將自己的那一份工資也給了自己,他才決定留在上海發展,足以說明當年的選手薪資比較低。

國內第一次聽到選手身價上漲,也是在2014年,當時傳出Styz的簽字費高達50萬元,他爲了獲得這個合同就消極比賽,最終遭到了禁賽處罰。不過,年底三星十子來到LPL賽區,英雄聯盟選手的薪資就開始急劇飆升了。

俱樂部當時是沒有那麼多錢簽下三星選手,恰好國內的直播平臺開始升溫,他們補貼俱樂部簽下選手,但要求選手在自家平臺進行直播。

一個隊伍只能啓用兩個韓援,導致優秀本土選手的競爭更加激烈,本土選手的薪資也是跟着上漲,比如Uzi、Meiko等人。到了2018年LPL聯賽進入聯盟化,更多的資本進入到電競市場,取代了之前俱樂部老闆用愛發電的情況,明星選手開始抱團,加上LPL奪得世界冠軍,頂級選手的薪資自然來到了一個驚人的地步。

尤其打得比較好的LPL選手,會得到一份不錯的直播合同,和各種品牌代言廣告。但隨着選手們的意識提高,選手合同和經紀合同是分開簽署了,很多時候頂級選手的收入,不只是紙面上的薪資收入,還包括了直播和廣告等額外收入。

各種資本進入加劇薪資變化

2012年世界冠軍TPA戰隊,他們在2013年的月薪是4萬臺幣(現在摺合人民幣是9180元),在當時的中國臺灣已經很高了。而在兩年後,閃電狼戰隊的最高月薪來到了10萬臺幣(現在摺合人民幣是2.3萬元),比LCK選手明顯高得多。

這也是爲什麼那幾年韓國選手都去海外賽區發展了,哪怕是二級聯賽甚至外卡賽區,獲得的薪資都比留在韓國本土高,尤其對於那些實力不是很強的選手,趁着年輕撈金纔是最重要的。不過,後來LMS賽區的電競資源變少了,LPL賽區的薪資不斷提升,因此,很多中國臺灣的選手願意來到大陸發展,比如Karsa等人。

事實上,這種英雄聯盟選手薪資飆升的情況,在海外賽區也是非常明顯,尤其是北美LCS賽區。LCS賽區是和LPL賽區同時進入聯盟化階段,多個LCS俱樂部的背後是大資本,在2019年的轉會期中,就出現了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

當時韓援上單Huni表現非常一般,DIG戰隊還是以230萬美元(當時摺合人民幣805萬元)的合同,簽下了Huni。

Letme曾經在直播中評論過這件事情,他表示LPL小有名氣的選手,年薪都會超過100萬元,但千萬級別的選手基本上沒有。然而,在一年後的轉會期中,我們就聽到了好幾個千萬年薪的選手,Nuguri、Viper和Aiming。

當然,Kid在今年的直播中透露了,LPL選手的最低月薪是3萬元,實際上這纔是大部分職業選手的收入,他們賭上了自己的青春。

而在去年的轉會期間,C9戰隊以270萬美元的年薪簽下了Perkz(現在摺合人民幣是1725萬元),TSM戰隊以300萬美元(現在摺合人民幣是1916萬元)的年薪簽下SwordArt。

這兩位選手在幾年前出道的時候,絕對沒有想過他們有一天能夠成爲千萬富翁,但能夠拿到這個頂級薪資的選手越來越多,他們大幅拉開了薪資差距。

部分俱樂部爲了留住優秀的選手,甚至給予選手們一些股份作爲激勵,比如T1與Faker,還有TSM與Bjergsen。前C9戰隊的下路選手Sneaky,在退役後成爲俱樂部的主播,也獲得了一些股份。但對於不少選手而言,拿到手裏的錢纔是實實在在的,電子競技其實是青春飯,尤其這幾年直播熱潮消退了。

LCS解說認爲買斷價格過高

LCS聯賽的解說Azael,最近在個人推特上,也針對這次轉會期的事情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這個休賽期,感覺是過去幾年以來,選手薪資被炒作到失控的結果。買斷和合同被哄擡到了天價,主要是因爲少數的幾支隊伍,願意支付鉅額金錢。這種做法對人才市場造成了巨大沖擊,導致隊伍開出的價格,根本沒有多少隊伍能夠支付。而這導致的結果,就是頂級選手找不到隊伍,實在太瘋狂了。"

Rekkles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雖然G2戰隊今年沒有打進全球總決賽,但他是隊伍表現得最好的選手,依然還是歐洲頂尖的下路選手。

但由於G2戰隊設置了一個非常高的價格,導致其他LEC隊伍無法支付買斷合同的價格,最終是一支歐洲大師賽的次級聯賽隊伍買下了合同。但有些表現還算不錯的LCK選手,甚至到現在還沒有找到隊伍。

"如果隊伍開出數百萬美元的選手買斷價格,那就只有那些擁有龐大資本、並且非常積極爭奪聯賽冠軍或者國際賽事好成績的隊伍,纔會考慮買下這種高價選手。否則,簽下這些選手沒有什麼意義,花費了數百萬美元去拿一個聯賽第五名,還不如直接用更少的錢去簽下幾個新人就行了。"

"即使某個隊伍真的有能力付得起那個天價,花費了那麼多錢去簽約選手,依然是一個不理智的做法。除非俱樂部老闆真的認爲買下那個選手,就能夠讓你的隊伍大幅升級爲頂級的戰隊。現實中的情況往往是,俱樂部老闆最終考慮簽下某個表現更差,但身價更加便宜的選手,而頂級選手就繼續被冷藏合同,沒有隊伍願意簽下。"

Azael對於這件事情發佈了詳細的評論,他最後的觀點是選手薪資徹底膨脹了,"我的感想是,俱樂部最終會發現,他們把選手的身價炒得太高了,導致有價無市的情況。

到了2022年轉會期甚至是2022年夏季賽,選手的買斷價格肯定會有所調整。戰隊的選手就只值其他隊伍實際願意支付的價格,希望這個問題可以早日得到解決。"

結語

這使得人們不禁懷疑,如此之高的薪資是否只是泡沫,俱樂部真的能夠賺錢嗎?雖然說LPL和LCK隊伍的贊助商不斷增加,但頂級選手的薪資支出就佔據了超高比例,尤其疫情到來影響了俱樂部線下活動的舉辦,很有可能造成入不敷出的情況。

Crisp在昨天的直播中就表示,俱樂部這兩年虧了很多錢,無法給出他想要的滿意薪資。冠軍俱樂部都是如此,其他俱樂部如果沒有更好的商業模式,也很難支付昂貴的天價合同。

最重要的是,如果隊伍砸錢打造了一個銀河戰艦,然後在下一年起飛失敗的話,無論金錢支出或者隊伍人氣,甚至商業合作都會受到巨大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