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欧美股市暴跌,不仅是因为变异新毒株 | 新京报专栏

新毒株暴发当然是灾难,但就股市而言,应更多思考的是引发市场动荡的结构性因素。

文 |缪因知

11月26日,欧美股票市场暴跌。

美国主流的道琼斯股票指数收跌逾900点,创今年以来最大跌幅。标准普尔500指数跌超百点,跌幅创2月以来之最。欧洲斯托克、英国富时100、法国CAC40、德国DAX、意大利富时等主要股指均跌逾3%。东亚也为之震动。同时,原油、金属等工业商品、棉花、白糖等农业价格亦全面下跌。VIX恐慌指数则涨到54%。

欧美股市此轮暴跌的直接原因,是世界卫生组织11月26日发布声明,称其技术咨询小组决定将源自南非的B.1.1.529新冠变异毒株Omicron列为“需要担忧”的变异株。一些政府则称之为“最糟糕”的变种,多国随即宣布对南非乃至其六七个邻国施行停止航班等限制措施,更加深了市场恐慌情绪。

在全球疫情蔓延近两年、人类神经似乎已逐渐纾缓的今天,这一突发疫情灾讯,再次猛撞了民众的心理防线。但股市的暴跌,还不仅是简单针对疫情加剧的心理恐慌反应。

市场真正担心的是整体经济的恶化

此前,尽管疫情起伏不定,但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很多国家已经加快了恢复产能、重建供应链的步伐。对于新一轮病毒变异,世卫组织发言人称需要几周时间才能了解其影响。但欧洲疫情反弹,叠加此轮股市暴跌,无疑再次对全球供应链和经济复苏造成大力度冲击。经济社会秩序即便只是恢复到此轮疫情前,也至少需要数月之功。

新毒株的出现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新一波疫情,也破坏了人们的长时段预期。毒株变异一而再,再而三,除了要担心如何、何时克服这一种毒株带来的疫情,人们不免得盘算以后是否还会有新的、甚至更厉害的毒株变异。随之而来的限制措施,也会扰乱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政府部门的中长期规划。

而在疫情可能再度恶化的情况下,一些国家的政府出台短期性政策的可能性会增加。以美国为例,由于滥发补贴,导致民众缺乏就业意愿等因素,美国已经出现了港口货物积压、商场货架空空的供应瓶颈奇观。基于其日益激进和简单化的基本政策价值观,民主党政府很难解决这一困局,“降息、补贴、加税”的三板斧可能又要轮番上阵。

11月23日,当初由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提名上任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获得了现总统拜登的连任提名,市场对加息预期持审慎乐观状态。当时,鲍威尔至少已经表态要缩减债券购买的规模,以作为加息的准备步骤,但目前疫情可能恶化的形势会导致加息预期降温。

虽然低利率本不见得是对股市的不利因素,可现在发达国家的利率已经到了历史性的低位,降息的空间已经高度压缩,相应地,通货膨胀压力正在积累。因此,股市真正需要担心的不仅是新一轮疫情的短期影响,而是整体经济的恶化。

更需思考引发市场动荡的结构性因素

针对当前疫情,美国总统拜登又在重提其今年5月的旧调,呼吁各国同意放弃新冠疫苗的知识产权保护。尽管拜登此举会获得不具有疫苗研发能力的大多数国家的喝彩,但其空洞的表态既缺乏可操作性,也无实益。

因为,在疫情可能具有持续性、疫苗也大概率需要持续研发、不断迭代进化的背景下,拿什么来激励疫苗研发企业继续投入人力和重金,就是一个现实问题。

事实上,就在11月26日的欧美股市暴跌中,以莫德纳领头的抗疫概念股却逆势大涨,也多少为市场挽回了些许暴跌的影响。但是,如果要对相关疫苗公司“杀鸡取卵”的话,市场显然也会对此作出明显消极的回应。

可以说,股市暴跌只是一个直观外显的指标变化。除了影响股东的账户财富外,股市更重要的意义是代表了市场对中短期内经济基本面的判断。而欧美股市大跌本身已经不是新闻,全球疫情以来已经发生过多轮大幅波动,但如今都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因此,此轮欧美股市暴跌的现实意义,是提示了一种普遍性的市场情绪的存在,但也无需过度重视。疫情已经给各国带来了一场场的“考试”,饱尝艰苦之余,各国需要变得更为理性,正视现实,勇于承担,更多思考引发市场动荡的结构性因素。

新毒株的暴发当然是一场灾难,但短期内不能消除疫情的悲观前景,也将促使人们探索常态化、温和化的长效应对措施,这对于稳定市场未尝无益。

新京报特约撰稿人 | 缪因知(经济学者)

相关文章